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3日漏签0天
郭德纲吧 关注:972,005贴子:15,723,57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0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郭德纲吧
>0< 加载中...

曹、岳在《对对子》中的一个遗憾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痴园诗话
  • 游击队员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曹、岳在《对对子》中的一个遗憾
在最近的封箱演出中见到岳云鹏说的是《对对子》,路子更宽了,也有自己的风格,很不错!但略有遗憾,就是在说对对子的规矩时关于“平仄”的表述是错的——从曹云金拿“平仄”互动抖包袱时就是如此,小岳可以说是沿袭了这种错误。平仄在韵文中的使用,一般遵循“平仄两两交替”的规则,就是俗称的“马蹄韵”,即“平平仄仄平平”的方式,五言、七言就是把三组、四组的“马蹄点”的头或尾去掉一个字,如七言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因七言除第一组下联外一、三字均不论平仄,故一般后一组表示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两组四个共句式,与律诗的格律一样。
由于对联的字数可多可少,故除了五言七言外,平仄的要求没有律诗那么严格,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全仄对全平联、趣联、熟语对等)但一般还是要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时,平平、仄仄的第二个字的不能动,第一个字可以换如:可以变通为仄平平仄对平仄仄平。对联的最低限度是要分出上下句来(即最后一字的平仄必须相对,一般是上仄下平,仄韵联相反。),我们可以看传统节目中留下的对子,不仅智慧幽默,而且平仄协调。如:“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当铺与通州是仄仄对平平,东西与南北是平平对平仄。再如常见的两联:
吃西瓜,坐北朝南,皮往东放;看左传,自上而下,书往右翻”。
二猿断木山林中,小猢狲也能对锯;一马失足淤泥内,老畜生怎样出蹄
上下联都在两句以上,但上联每句的最后一字与下联相应的一句的最后一字都是平仄相对的。西瓜与左传、朝南与而下、东放与右翻、中与内、锯与蹄,一一对应。
相声段子里的现场发挥往往突破平仄的限制,这是正常的,但在屡次使用的地方还是讲究一点为好, 段子中“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出自 “笠翁对韵”一类蒙学读物,选取的都是对仗极为工整词句,曹云金创造的这个“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是放在它的后面,一次次地反复明显不合适。“平仄平仄”这样单字交替也有人取名为“水波韵”,实际上行不通,也不被公认,个人意见还是用“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为好,曹已经带着错误离开了,希望小岳不要重复这样的错误。
2012年1月20日记


  • f327352291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说实话。。。我没看懂


2025-08-13 11:34: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痴园诗话
  • 游击队员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说的推好嘞!


  • 熙宝爸
  • 老和大校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对于相声来说,这根本不用研究这么深
最后的底“空树藏孔 肉~吧嗒~duang~哗啦”更没法解释了
这是相声,ok?


  • 熙宝爸
  • 老和大校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要是真较真儿的话,那相声就没法说了,全是硬伤


  • 暹罗妹
  • 老和少尉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确定是曹创造的? 呵呵
他说的但不能说是他创造的


  • 痴园诗话
  • 游击队员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话不能这么说,能改的还要改过来!后面的底属于开玩笑,自然不必当真,但前面煞有介事地说规矩不能含糊.


  • 话费很过分
  • 老和上校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国文字就是这样,不必深究,尤其是在相声中。
还有,袁世凯死后,四川有位学者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下联的字数并相等,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幅“最不相对”的对联而流传千古。


2025-08-13 11:28: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usernameuserna
  • 老和中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51戒骄戒燥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无语了,这是相声,不是学术研究


  • 熙宝爸
  • 老和大校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真要较真儿的,以前的传统相声那都得改了


  • 熙宝爸
  • 老和大校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还真不是他创造的,就他那点儿子玩意儿,差的远呢
平仄这个,老段子里面早就有


  • 炫紫_J
  • 老和列兵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研究古汉语的专家 佩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0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郭德纲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