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7 14:06 | 阅读(63) | 标签: 王杰, 浪子, 香港媒体, 娱乐, 理想, 坚持, 年轻 |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王杰,我最喜欢的歌手,最用心唱歌的人,最桀骜不驯的真正的有实力的歌手,或人,但是又最深情款款。 我常想,估计他特别喜欢小动物,爱人并爱这个世界,是因为他最早命运很不幸,父母离异,父亲王侠当年也算是知名演员,本是台湾人,却把他一个人放到在香港寄宿学校念书,在王杰心里等于孤儿院,他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着吉他弹琴作乐! 王杰曾自述说,“他从小做童星,是那群小孩里最吃香,那片酬最多的人。但是那时他的父亲还打他,主持人问一个这么赚钱的孩子,父母为什么还要打他呢?王杰说,因为他爸爸比他更赚钱。据王杰说,妈妈打他是因为家庭不合。小的时候的他却很难过,很幸苦。他说在学校,别人都有父母来看,只有他是一个人,唯一一个来看他的人还不是家人。没钱很穷,还在上课就去做替身。” 王杰后来自谋生路,做过很多职业,茶楼跑堂,油漆工,开出租是他最喜欢的职业,还做过“蜘蛛人”等于特技演员,据说有次差点出事死掉。最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李寿全发掘:《一场游戏一场梦》,没让张曼玉的《黄色故事》怎么样,却让他一炮而红。他是昨日的浪子,今日的巨星,明日的传奇。每次想到他,我就想起自己初二的时候,每天走过一条小巷,莫名的哀愁 ,无端的怅惘,“为什么道别离,又说什么在一起。” 我在十六岁仿佛见过太多别离与忧伤的时候就知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特别是你“遇人不淑”的时候。亲情爱情还有友情,如果你所托非人,往往就是谬托知己,你不要指望别人——任何人能够理解你,虽然每个人都自命能够理解别人。遇到伤痛,尝到苦果之时,所以我劝你——我的从未见过面的朋友,还是勇敢接受。只有接受。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比如在百度里,王杰的角色是这样的: 王杰,1962年10月20日生,为港台知名的创作型歌手、演员。台湾80年代流行乐坛的超级巨星,开创了独特的杰式唱腔,有歌坛浪子的称号。出道至今已发行50余张专辑,唱片累计销量至今已过8千万张。1987年在台湾正式出道。1994年移民加拿大,1999年返港,并继续创作音乐作品。代表作有歌曲《英雄泪》、《一场游戏一场梦》、《安妮》、《回家》、《红尘有你》;专辑《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为了爱梦一生》等。也出演过电影《至尊无上2之永霸天下》等。 但在我的心里,他却永远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的那个样子,上身一件棕黄色未抛光还是已磨砂的夹克,下身一条天蓝色牛仔裤,很紧身,衬托得自己的那双波鞋是越发得白,越发得大与——高帮。特别是他的眼神似乎总是很不做作的沧桑,双手揣进袖口仿佛藏着很多经历,很多无奈,很多无法言喻的人生苦痛——就像他后来与第二任妻子莫绮雯的离婚,遗下一个女儿现在据说都结婚了,这些我觉得都不是他的错或者也无需分清也分不清谁对谁错。感情的事情,没有了就是没有了,我们可以珍惜,可以怀念,甚至可以留恋,甚或哭泣,痛嚎,但无需怨尤,爱一个人,希望他或她好,这点王杰也做得很有风度,像个男人。 王杰尽管唱歌唱得很好,为人处事上似乎很任性——真诚的别名,于是几乎香港很多媒体都被得罪了,但更本质的,是他用自己的灵魂唱歌,又不太知道跑关系,看脸色,走我们全国人民都津津乐道的那道其实意识里拥堵不堪的后门,于是总觉得香港媒体主要是娱乐媒体很垃圾,至少是胸襟很狭窄,好比在他眼里香港乐坛没有“进步”——当然黄家驹肯定不会在内,这个我们可以看看他的随便一个专访,最能表现他的人格和理想而见仁见智,有几个错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改了一下,未必是原貌,但大体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