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忘记!第三扇门!
文学初期的三扇大门,我在三岁时推开了第一扇,九岁时敲开了第二扇。
事隔六年,在我十五岁,即将踏入初三时,才终于小心翼翼地触碰到了那久违的第三扇门。
这扇门的名字叫忘记。
忘记?
没错,就是忘记!
刚接触文学的菜鸟,苦于根底不深,只得吸收咀嚼别人的思想。这有利也有弊。利处是,许多道理可以轻易地从书本中获得,而不必像前人那样付出惨痛的代价。弊端是,不同人的想法,自然有不少冲突。在前期或许是你的助力,可当你的思维已经定型,有了自己的心海,自己的小宇宙的时候,对它们的依赖,会成为你成长最大的障碍!
可是,一个渺小的人,怎么可能经历所有的生活,怎么可能想通所有的道理?放弃读书,只凭自己空想,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
办法当然有。
忘其形,得其意!
别人的思想,别人的套路,可以作为参考,可以让它们完善自己的世界,但要记住,这一切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道德模式!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是没有错的。重要的是,怎么区分精华和糟粕。
与自己思想的大方向一致的,就是精华,反之,是糟粕。
有一句话,我曾经说过,现在,我再说一遍:不论你选了哪条路,只要在十年、二十年后不后悔,就足够了。
这门功夫,就叫忘记。它在文学上的地位,与记忆相当。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推开了那扇门。至此,我才算是认识到了完整的“文学”。
7.心海淀一滴(本章终节)
《心路》,算是我在文学道路上的一种尝试。
我刚上初中时,就发现,这段学生生活,很痛苦,很无奈,也很精彩,很有趣。
初二时,我就萌生了把它记录下来的念头。我的性格,自来是,决定了的事,一定会去做。
不久就临着我敲开文学的第三扇门,走上一条康庄大道。《心路》,算是搭了一班顺风车,伴随着我的不断成长而成长。
不应当放弃。即使迫于学业暂时封笔,将来也一定会把它坚持下去的。它本身就像我,在雪地中倔强地走着自己的路。
它并不完美。成长不也是不完美的吗?
这一篇,也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