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的首发出来,虽然都是4312,但给人的感觉却非常不一样。
拉涅利的意思大概是——上一场5-0很棒,斯内德伤愈不久,只要米利托在,进攻的组织还能靠他稍微带动一下,再靠勤奋的帕齐尼到处寻觅机会,比赛有的打。重要的是——中场坎比亚索、萨内蒂和莫塔在,基本的拦截和组织都有了。
反观AC米兰,大概是“驸马爷”帕托每每打国际米兰很带劲,就直接上了。艾玛努尔森首发,就是所谓的变招和不同之处。
(1)
开场前10分钟基本给比赛定了格调——AC米兰攻,国际米兰守。开局在国际米兰的右路和AC米兰的左路做文章,也基本和预期一样。
双方知己知彼——国际米兰有麦孔,右路就随时拥有匕首。AC米兰知道把国际米兰的右路压制了,基本防守的压力也就要小很多。
所以双方轮番在这一路下功夫,都可以预期。只不过,AC米兰在左路拿球后,伊布和帕托轮番做支点,艾玛努尔森和诺切利诺“前赴后继”向禁区冲,至少有了雷声。
而国际米兰除了非常有威胁的麦孔一次助攻,基本球在中路就无法继续向前推进。
这里的原因无非:AC米兰的三名肌**子的中场压迫非常向前,遇上国际米兰这样“老爷子散步”中场,优势就很明显了。
(2)
上半场看完,没人认为国际米兰会赢。AC米兰的优势太过于明显,以至于忽略了部分可能存在的隐患:
1、前场压迫太凶,体能无法90分钟一直得到保证;
2、国际米兰并不怕这种压迫,09-10赛季国际米兰就已经习惯了这种压迫,正好给国际米兰重新练习链式防守的机会;
3、国际米兰无法顺利推进到前场,无非是中场受压迫严重,但这种症状,可以通过几次成功的传递或者阿尔瓦雷斯萨内蒂的突破,得到根治。
4、AC米兰雷声大雨点小,而国际米兰少有的几次进攻,都获得了不错的威胁。
所以,上半场看完,表面上AC米兰优势明显,但国际米兰并不悚这样的局面。
(3)
下半场基本维持了上半场的格局,最大的不同,还是上面提到的——国际米兰有人突破了。
唯一的一粒进球,本身就是萨内蒂的连续突破拉开了米兰的防线,加上阿巴特亮出“内拉卧底”的身份,然后熟悉的米利托就回来了。这一刻,笔者想起了2010年的冬天,也是阿巴特防守失败,直接让米利托接球,随后破门得分。这一切,是不是有点相似?
在比分落后之后,米兰的进攻基本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唯一的不同是——国际米兰反而更大胆的压上来了。
这里分析原因,大概是:米兰的体力不够了;国米的信心来了。
(4)
最后国际米兰有惊无险的拿下两年来的第一次德比胜利,大概源于——战术。
抛开超级杯上加斯佩里尼不成熟的3后卫体系,历数这几年的德比,国米的惨败无非是自信心膨胀+战术失败的典范,这无意中也就造就了帕托的神奇。
拉涅利不一定是好教练,但他至少懂得如何去看清球队的优势和特点,这也是贝尼特斯或者莱昂纳多都缺乏的经验。你可以说拉涅利保守,但至少,他没有向前面的三任教练一样,自信心膨胀到一定的程度。
回头看AC米兰的失败,大抵上可以归纳为:
1、前场的出球太过于格式化——下半场博阿滕主攻右路仍然是气势汹汹但变化补足;
2、前场有宽度和纵深的尝试,但碍于国际米兰非常成功的层次防守,而缺乏有效的插上;如果面对一支防守经验非常丰富的球队,而缺少相应的变化的话,那么基本需要破门,就只能依赖球星的发挥、对方的失误或者神来之笔了。
AC米兰踢得很巴萨,基本把控球权握在手里,但伊布也像过去在巴萨时期的伊布,当伊布只是高塔,而没有组织和相应的拿球的话,那么瑞典人废了,米兰的进攻也就无从谈起了。
你不可能指望米兰的肌**子可以组织起非常“细腻”的进攻。所以说,成也阿莱格里,败也阿莱格里,基本就是说他迷恋肌肉带来的控制欲,也让他失去了可能丢失的创造力。
(5)
最后说一点,这场比赛很国际米兰。大概你能看到魔力鸟时代的影子。虽然德比战的胜利不代表意甲的格局有多大的变数,但至少,国际米兰似乎又回来了。
米利托还是那个冷血的米利托——射术一流、护球像亨利,而萨内蒂在球场狂奔了90分钟,你也很难相信,他已经是39岁的人了。
所以,这支国际米兰归根结底,还是穆里尼奥时期的国际米兰,只不过人都老了2岁,战术变化更少了,战斗力更弱了。但事实上,战术对了,那么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非要给这场德比定义一个主题的话,我以为我们都年轻了两岁。
即便如此,国际米兰的球迷不必过于乐观,米兰球迷不必郁闷。但意甲球迷肯定高兴——熟悉的三雄争霸,可能真的要回来了。
拉涅利的意思大概是——上一场5-0很棒,斯内德伤愈不久,只要米利托在,进攻的组织还能靠他稍微带动一下,再靠勤奋的帕齐尼到处寻觅机会,比赛有的打。重要的是——中场坎比亚索、萨内蒂和莫塔在,基本的拦截和组织都有了。
反观AC米兰,大概是“驸马爷”帕托每每打国际米兰很带劲,就直接上了。艾玛努尔森首发,就是所谓的变招和不同之处。
(1)
开场前10分钟基本给比赛定了格调——AC米兰攻,国际米兰守。开局在国际米兰的右路和AC米兰的左路做文章,也基本和预期一样。
双方知己知彼——国际米兰有麦孔,右路就随时拥有匕首。AC米兰知道把国际米兰的右路压制了,基本防守的压力也就要小很多。
所以双方轮番在这一路下功夫,都可以预期。只不过,AC米兰在左路拿球后,伊布和帕托轮番做支点,艾玛努尔森和诺切利诺“前赴后继”向禁区冲,至少有了雷声。
而国际米兰除了非常有威胁的麦孔一次助攻,基本球在中路就无法继续向前推进。
这里的原因无非:AC米兰的三名肌**子的中场压迫非常向前,遇上国际米兰这样“老爷子散步”中场,优势就很明显了。
(2)
上半场看完,没人认为国际米兰会赢。AC米兰的优势太过于明显,以至于忽略了部分可能存在的隐患:
1、前场压迫太凶,体能无法90分钟一直得到保证;
2、国际米兰并不怕这种压迫,09-10赛季国际米兰就已经习惯了这种压迫,正好给国际米兰重新练习链式防守的机会;
3、国际米兰无法顺利推进到前场,无非是中场受压迫严重,但这种症状,可以通过几次成功的传递或者阿尔瓦雷斯萨内蒂的突破,得到根治。
4、AC米兰雷声大雨点小,而国际米兰少有的几次进攻,都获得了不错的威胁。
所以,上半场看完,表面上AC米兰优势明显,但国际米兰并不悚这样的局面。
(3)
下半场基本维持了上半场的格局,最大的不同,还是上面提到的——国际米兰有人突破了。
唯一的一粒进球,本身就是萨内蒂的连续突破拉开了米兰的防线,加上阿巴特亮出“内拉卧底”的身份,然后熟悉的米利托就回来了。这一刻,笔者想起了2010年的冬天,也是阿巴特防守失败,直接让米利托接球,随后破门得分。这一切,是不是有点相似?
在比分落后之后,米兰的进攻基本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唯一的不同是——国际米兰反而更大胆的压上来了。
这里分析原因,大概是:米兰的体力不够了;国米的信心来了。
(4)
最后国际米兰有惊无险的拿下两年来的第一次德比胜利,大概源于——战术。
抛开超级杯上加斯佩里尼不成熟的3后卫体系,历数这几年的德比,国米的惨败无非是自信心膨胀+战术失败的典范,这无意中也就造就了帕托的神奇。
拉涅利不一定是好教练,但他至少懂得如何去看清球队的优势和特点,这也是贝尼特斯或者莱昂纳多都缺乏的经验。你可以说拉涅利保守,但至少,他没有向前面的三任教练一样,自信心膨胀到一定的程度。
回头看AC米兰的失败,大抵上可以归纳为:
1、前场的出球太过于格式化——下半场博阿滕主攻右路仍然是气势汹汹但变化补足;
2、前场有宽度和纵深的尝试,但碍于国际米兰非常成功的层次防守,而缺乏有效的插上;如果面对一支防守经验非常丰富的球队,而缺少相应的变化的话,那么基本需要破门,就只能依赖球星的发挥、对方的失误或者神来之笔了。
AC米兰踢得很巴萨,基本把控球权握在手里,但伊布也像过去在巴萨时期的伊布,当伊布只是高塔,而没有组织和相应的拿球的话,那么瑞典人废了,米兰的进攻也就无从谈起了。
你不可能指望米兰的肌**子可以组织起非常“细腻”的进攻。所以说,成也阿莱格里,败也阿莱格里,基本就是说他迷恋肌肉带来的控制欲,也让他失去了可能丢失的创造力。
(5)
最后说一点,这场比赛很国际米兰。大概你能看到魔力鸟时代的影子。虽然德比战的胜利不代表意甲的格局有多大的变数,但至少,国际米兰似乎又回来了。
米利托还是那个冷血的米利托——射术一流、护球像亨利,而萨内蒂在球场狂奔了90分钟,你也很难相信,他已经是39岁的人了。
所以,这支国际米兰归根结底,还是穆里尼奥时期的国际米兰,只不过人都老了2岁,战术变化更少了,战斗力更弱了。但事实上,战术对了,那么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非要给这场德比定义一个主题的话,我以为我们都年轻了两岁。
即便如此,国际米兰的球迷不必过于乐观,米兰球迷不必郁闷。但意甲球迷肯定高兴——熟悉的三雄争霸,可能真的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