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标准或致奶源稀缺 温氏集团副总裁黄松德告诉记者,温氏集团自己养殖奶牛,微生物指标每毫升只有10万左右的菌落数,牛奶中微生物的控制水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但是黄松德坦承,按照上述标准养殖奶牛和生产牛奶,投入极大,仅仅进口高质量的奶牛,一头需要2.3万元左右,引进1万头需要2.3亿元,加上其他方面的投入,资金耗用较多。 温氏集团在牛奶养殖领域已经摸索了1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每年原奶的产量还只有2万多吨,其中有较大一部分是出口到中国香港市场。 现代牧业肥东牧场的奶牛设计存栏量是2万头,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国家微生物和体细胞的标准,总投入达到7亿~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可达到19%,利润可观。但是即便2万头奶牛全部按每年8吨的水平产奶,一年供应的原奶也只有16万吨,与2010年全国3575万吨的总量相比,仅占0.4%。如果按照现代牧业肥东牧场的标准要求国内奶业,牛奶能否足量供应可能成为一个大问题。 上述发改委官员此前曾介绍,在中国奶牛养殖领域,60%左右还是农户散养,养奶牛、卖原奶仍是很多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严格按照欧美发达国家的微生物和体细胞检测标准,预计将有数量不少的奶农失业。 在各方利益纠结、现有国家标准难以修改的情况下,有业内人士建议,可以根据微生物指标、体细胞指标对牛奶进行分级,并标示在牛奶包装上,让消费者各取所需,由市场进行选择。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牛奶等级标准明示在包装上,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去选择。低等级的牛奶有可能被最后选择,或不被选择,这才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提高品质才会真的变成企业生存发展的必需选择。有些宣传总讲概念,消费者越来越听不懂,如果能在包装上看到量化的指标,这种沟通就会更直接有效,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就越来越清晰,而不是越来越糊涂。”上述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