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吧 关注:6,135贴子:104,634
  • 7回复贴,共1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似乎不能一下子写很多,勉强算是一点一点随便写吧。上次暑假跟别人借的书,到现在才看,啊我真可耻=。=


1楼2012-01-11 15:00回复
    “要逃避痛苦,最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从我的狭隘思维出发,我总觉得现在是痛苦的,譬如精神空虚,譬如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譬如又长胖了大三了还木有男喷友。过去无疑是可以想象到痛苦的,但我总喜欢去怀念过去的幸福,所以能把过去的每一个痛苦都想的比现在幸福。这是很奇怪的事。这就是说,现在再觉得痛苦的东西,等到未来,未必觉得痛苦。所以逃到未来,就能避免现在的痛苦,而未来的痛苦,现在的我还没遇见。所以我想象过去很幸福、以为未来没忧伤、觉得只有现在很痛苦。其实这很可笑也很奇怪,但我无可避免地去这么想。


    4楼2012-01-11 15:18
    回复
      2025-08-07 08:17: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实话,我不喜欢昆德拉。读他的小说不像读加缪时感到很……踏实,也不像读卡尔维诺时感到奇妙,对于性的描写,我读王小波的时候觉得脸红又浪漫,而昆德拉没让我觉得浪漫。他的性真的跟吃面包喝白水的感觉一样。托马斯要探寻的女人的世界,我实在找不到共鸣感。


      5楼2012-01-11 15:22
      回复
        但不喜欢他与我读这本书有所感觉是两回事。其实从同一种性格上来讲,托马斯和萨比娜才是一种人。都要追求轻。而顺水而来的篮子里的特蕾莎无疑打破了托马斯的轻。但萨比娜在面对那个深情的为她离婚的想要拿走她轻的男人的时候,她选择了离开。也许,托马斯和萨比娜并不是同一种人。我不知道特蕾莎是不是一个偶然,如果没有她,托马斯会不会一直那么轻下去,或许会,或许不会。但人生没有第二次,这个无可验证。
        不知道是不是受《局外人》的影响,我越来越喜欢去考虑小说中人物的主观感受。对于托马斯,其实不必多说,小说对他的直面感受描写很明显了,不用考虑都能知道。特蕾莎,我不喜欢她是一回事,但她的悲哀的梦境和她悲哀的想法,我没有办法不难过。她的确是他身边最特别的一个了,但她依然恐惧。可能爱永远是一个偶然。萨比娜,小说中我喜欢的人物(其他几乎都没感觉或者干脆是不喜欢),我很想知道她的至轻是不是真的至轻。她对托马斯的爱真的是没有一点重的欲望吗?至于后来的那个男人,又真的是爱了吗,虽然她说他是个很好的人,但他不喜欢她的帽子(这一点电影里面很清晰)。那个为萨比娜离婚的男人,额我忘了他的名字了,即使后来有了新的情人也依然忘不了萨比娜。可惜他的重的爱,不可能压到至轻的萨比娜的身上。他会不会后悔,那样一解脱就失去了萨比娜。但这样的想法无论他有没有,人生已经发生的,都没法再挽回了。


        6楼2012-01-11 15:37
        回复
          除了情节相似,电影和小说其实可以被视为两部不同的作品。电影的爱情观比较重吧,小说又是另外一回事。虽然双方都有提起政治,但其中的感觉其实大不相同。


          7楼2012-01-11 15:41
          回复
            我还以为死是他们摆脱轻重的必然,结果原来死是他们已经释下强弱之后的偶然。


            9楼2012-01-12 13:45
            回复
              我喜欢特丽莎,真的喜欢。萨比娜?感觉有一点过于成熟了,虽然不媚俗,但她的不媚俗本质上也是一种媚俗,这不仅仅作用于萨比娜,更是你我他她的写照。
              昆德拉的意义在于他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家,他没有老友哈维尔那样的坚持,而是选择了高行健式的流亡,选择了生活在别处。这给了他一种独特的视角看这个现在看来很荒谬的时代。@临川无鱼 


              10楼2012-01-12 16:33
              回复
                嗯,他不会后悔,因为萨比娜在不在他身边都一样。她在不在他身边,他都“在”她的目光注视下。只是可惜了。。。


                IP属地:浙江11楼2012-01-12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