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吧 关注:34,114,092贴子:993,765,696
  • 10回复贴,共1

水泊梁山基情燃烧的岁月:九百年前山寨大国的往事(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楔子
幸福的草民都是相似的,不幸的草民各有各的不幸。
有的是因为生逢乱世,有的是因为生逢盛世。
有人说,水浒的时代跟今天有些相似。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个说法有些道理,因为那时候我/国就是一个山寨大国,现在依然是。
我认为山寨这个词在今天应该算是个褒义词,它向世界雄辩地证明,中国人已经成了最接近神的种/族。
因为不管上帝创造了什么,无论是汽车手/机Ipod还是羊肉/豆腐生鸡蛋,我们都能再仿造出一个出来。
然而在以前,这可不是个好玩的概念。
听过评书的人都知道,中国曾有这样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城市只要出了三环就遍地是山寨,每个上面都住着占山为王的强盗,其中比较著名的品牌有芒砀山、瓦岗寨、太行山、井冈山等等。
水泊梁山也是其中之一。
跟其他山寨相比,梁山的成就不大,但名声却最响。
这得归功于施耐庵施大/爷。
他老人家的《水浒传》写的过于经典,一发出来被加精置顶了几百年,于是宋/江/的那点事迹就流传千古。
《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很高,个人认为在古典名著里面可以排第二位。
排第一的当然是金/瓶/梅。
早在看小人书的年纪,我就通读了水浒传。
可惜的是我这人读书不仔细,对名著的理解老是停留在小人书的水平。
比如有人从金/瓶/梅里看出了阶/级斗/争、封/建压/迫、下层矛盾......我就记住一个潘金莲。
还有人看水浒一眼就从一百单八将里揪出了宋/江这个隐藏极深的特大号投降派,逮住丫的狠骂。
我却只记住了林冲。
在我眼里,这个人的命运才是水浒全篇的灵魂。
不写林冲,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故事。


1楼2012-01-09 12:40回复
    北宋末年,林冲住在东京/城。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北宋是个好朝代。
    具体地说,它的文明发达程度在我/国历/史上可以排在第二位。
    排第一的当然是现在。
    这两个盛世是如此相似,以至于一个时代里有什么,另一个里面也肯定能找出相对应的东西。
    比如说,现代人出门开车,宋代人出门坐马车——虽然马车慢点,但在舒适程度上来讲两者是差不多的,更何况那年头不会有个“中草料”之类的单位三天两头告诉你他亏损了所以马料要涨/价。
    现在的北/京人晚上没事干可以去泡吧,宋代的东京人也有这样的去处,而且更方便。
    除了遍地的瓦舍勾栏,一座名叫“樊楼”的高级会所甚至坐落在皇城边上,非常好找——这充分说明了封/建统/治者有多么**熏心。
    你看天上人间离什么海就很远嘛。
    北宋稍微有点钱的人上/街都会提着个鸟笼子,里面装的不是画眉百灵,而是信鸽。
    看见个什么新鲜事,比如说今儿个肉便宜,就写个纸条绑在鸟腿上,往空中一撒,没几分钟老婆就收到了——这跟现在我们玩短信是一样的。
    不过自打朝/廷实行短信审/查制/度以后,街上鸽子肉价钱大减,但短信经常发出去收不到。
    宋代人甚至还可以上网玩论坛——你还别不信。
    那年代的网吧在外观上跟今天有所不同,没有前台,没有空调,没有包厢座椅,当然了,连电脑也没有。
    当时上网的流程是这样的:先去门口网/管那里交钱领个竹片,然后看着竹片上的号码找到相应的位置,脱了裤子一蹲——你猜对了,宋代的网吧就是公共厕所。
    某年某月某日,某个古人蹲着解决了生理上的不快,顺手拿炭笔在隔板上写点东西发/泄一下心理上的不快;后来的人看见写得好的就点评几句,看见不好的就骂两句,看见不可思议的就出去传播两句——北宋的网络和论坛就是这样形成的。
    我们直到今天还在用上厕所的“上”来描述链接因特网的行为,就是为了表示不忘老祖/宗发明网络的丰功伟绩。


    2楼2012-01-09 12:41
    回复
      2025-11-07 03:04: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 林冲遇到高衙内的那天是大宋大观四年(1110年)*三月二十八日,地点是东京大相国寺门前。 当时正值庙会,有数百人围成一圈看热闹。 圈子中心,林冲抓着高衙内的领子,举拳喝问:“连我的老婆都敢调/戏?!我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林冲这样报名,说明他真的怒了。 平时他自我介绍时总是谦虚地说:“在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咳咳…...林冲!” 咳嗽后边是一些他觉得可以省略的内容:其实林冲的真/实职务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之一”。 这个职位从字面上理解就可以了:为了训练驻守东京的两千来个禁军士兵,东京光教头就有八十万,成功地解决了首都很大一部分就业问题。


      3楼2012-01-09 12:42
      回复
        这事并不像听起来那么不可思议,看看禁军编制你就明白了。
        林冲上班的地方,东边有间办公室,挂着个牌子叫“洗脚办”。
        里面蹲着2000多个教头,专门负责禁军的洗脚问题。
        洗脚办后边还有间办公室,里面养着三千多个闲人,上/书“搓澡办”。
        搓澡办后边是按/摩办。
        按/摩办后边是梳头办——梳头办是个大部门,按每人二十根头发分成无数个班组……
        这样一罗列,我个人倒是觉得八十万教头好像还有点不够用的样子。
        “我爸是高俅!”
        然而高衙内只轻飘飘地说了这么一句,比多少分贝的自我介绍都管用。
        “高俅”这个名字如同一声炸雷,把几百围观群众炸的一个不剩,只剩一头驴还茫然的站在原地。
        连林冲也虎躯一震,反射似的松了手。
        他终于想起,自己的只是八十万分之一。


        4楼2012-01-09 12:42
        回复
          这里还需要介绍点时代背景。
          据历史学家统计,在北宋的盛世里生活着大约一亿人。
          当然还有些细节历史学家一般人不告诉,比如说北宋的人口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富二代和他们的爹,一类是官二代和他们的爹。
          剩下的都不算人。
          假如剩下的人知道这一点,那么也许这个盛世能够持续时间长一点。
          因为那样的话,当他们遇到前两类人时,就会谦虚一些,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避免很多不自量力的奢望。
          可惜这个道理林冲明白得太晚了。
          高衙内报老爸的名字而不是自己的,说明这人的智商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低。
          他知道自己对这个世界来说, 跟二十多年前毫无二致——他的重要性依然只是体现在他是高俅JB里射出来的一个精虫。
          假如不是这一点,他连个JB都不是。
          当然,衙内受到威胁,不能光指望他拿出户口本来自救——碰上个不关心时事的不知道高俅是谁,他就完了。
          于是贴身跟班富安飞一般的跑进尚书省找高俅报信。
          富安在高府级别很低,没来过这里,不知道高俅值班的兵部在哪。
          幸好沿途有无数路牌带着箭头的路标,上/书:“有关衙门”。
          只要你在北宋生活过,就应该知道,“有关衙门”是大宋最神秘的机/构,神秘到有事的时候谁也找不到它的地步。
          富安沿着指示方向走到底,看到的是数座一模一样的建筑,大门紧闭,门口挂着一模一样的门牌,上/书:“我不是有关衙门”。
          他这才明白,原来“有关”是“有事就关门”的简写。
          他只好挨个大殿敲门:“搅扰则个!高殿帅在吗?”


          5楼2012-01-09 12:42
          回复
            没人看么?


            6楼2012-01-09 12:51
            回复
              好吧 跪了 不更了~~


              8楼2012-01-09 12:53
              回复
                头号粉丝报道~~lz继续则个~~


                9楼2012-01-09 13:04
                回复
                  2025-11-07 02:58: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头号粉丝报道~~lz继续则个~~


                  10楼2012-01-09 13:05
                  回复
                    这里需要对宋王朝的朝廷架构做些说明。
                    当时的尚书省是名义上的行政机构,分为六个部门:
                    其中有负责修路搭桥然后再把它们拆掉的工部;
                    有负责解释法律对什么品级的人不适用的刑部;
                    有负责提拔一批贪官然后再把他们换成另一批贪官的吏部;
                    有负责每年铸币上万亿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的户部;
                    当然,还有负责维护稳定的兵部,
                    以及宣布以上现象均不存在的礼部。
                    在六部的共同努力下,北宋终于在灭亡前20年宣布进入了盛世。
                    由此可见,北宋的六部里面属着礼部最忙。
                    偏偏富安第一个敲的就是礼部的门。
                    


                    11楼2012-01-09 13:07
                    回复
                      当时给事中(办事员)们个个焦头烂额,忙着写稿子,就连领导也没闲着。
                      60多个侍郎(二把手)正群策群力写一篇重量级社评,“大宋岁赐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
                      文中着重强调,大宋在崛起之后的今日,仍然坚持赐给周边国家的岁币,证明了大宋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于是富安刚露头就被轰了出去,只好又原路跑回去。
                      其实他本来不用费那么多事,高俅就在事发现场不远处。
                      从大相国寺沿着御街往北,不远处就是刚刚修缮完毕的樊楼。
                      装修的钱是朝廷出的,准确地说是徽宗命令朝廷出的。
                      原因很简单,李师师需要一个地方卖唱。
                      徽宗和李师师的关系我不说你也知道,当然了,大宋臣民也没有不知道的道理。
                      因此尽管樊楼被徽宗御笔赐名为“国家大剧院”,但老百姓坚持称之为“国家大妓院”。
                      在樊楼的雅间里,朝廷重臣和徽宗皇帝都身着便服,正在与民同乐。
                      刚刚在早朝上含泪保证“一定要稳定房价”的太师蔡京正手捧徽宗的新画啧啧赞叹:
                      “传世之作!求官家割爱——老朽愿意用京西六所宅院来换……”
                      


                      12楼2012-01-09 13: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