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吧 关注:88,397贴子:159,832
  • 3回复贴,共1

六安王陵亟待保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抢救性考古发掘,吸引了全国乃至海外的目光。这是我省20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随着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发掘的初步完成,其重大的考古价值也逐步显现。
  1月25日,随着西汉“六安王”墓内棺的开启,主墓室的清理在本月底前基本结束。 国内外媒体对这座大型西汉诸侯王墓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大量报道,已让“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名满天下。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及整个“六安国王陵区”的善后工作,已备受各界关注。


1楼2012-01-09 09:18回复
      保护王陵迫在眉睫
      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铁路刚好穿行于整个王陵区。其中,一号汉墓正好位于路基之上。据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目前,原址保护和异地搬迁保护两种方案还在商讨之中。王陵如何保护已迫在眉睫,需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决断。
      一种意见认为要异地搬迁保护。王陵为铁路让路,在即将兴建的六安市博物馆区内择地按原貌复原,建一座六安王陵专题馆。此方案同样面临诸多问题。除巨额经济费用之外,异地搬迁过程中对墓葬的拆卸、重组等工作也都将对墓葬本身造成损害。而且搬迁到新址后,新的环境和气候也容易损害墓葬的保存。同时,铁路从六安国首封王刘庆墓这一重要遗址上穿过,将这一完整的六安国王陵区肢解开来,分为南北两片,对未来王陵大遗址保护造成永难弥补的硬伤。将会为后人和历史所诟病。另外,六安王墓迁走,也将会使整个王陵区“群龙无首”。在一号汉墓的左边就疑似有刘庆王后墓,主墓迁走后它将会孤处一处,破坏了双墩自然和历史景观。
      另外一种意见是坚持原址保护。即在原址建立六安国王陵遗址墓园,铁路为王陵让路,合武铁路六安双墩段部分原线往南北两方改道,绕过王陵区,或运用地铁形式走地下隧道,或是通过高架走空中以保护文物,开发旅游。但是此方案涉及高速铁路改道,需增加巨额经费、延长建设工期等。专家同时也指出,六安王陵原地保护也能创造经济价值。专家预测,仅是六安王墓如果能建成像扬州广陵王、长沙马王堆形制的汉墓博物馆,每年门票收入应不会少于1500万元。如果整个六安国王陵保护区建成,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原址保护,有利于保存六安国王陵的完整性,有利于保存遗址和历史两个层面的信息。


    3楼2012-01-09 09:20
    回复
      2025-11-15 02:26: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专家呼吁原址保护
        六安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西汉六安国体现了西汉诸侯王国家形态已发展到较高和完美的程度。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出土文物与墓葬形式规格,对研究吴楚文化融合发展、西汉历史与古代的墓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六安国王陵保留下来的文物与蕴涵的信息是我国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原址保护有利于整个王陵区的保护。投入巨资保存下来,并进行开发利用,可成为安徽和六安一处重要的人文和旅游景观,将会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与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不少专家正是从这样重要的文化价值和长远的经济利益考虑上强烈呼吁进行原址保护。
        原址保护的第一步是在双墩一号汉墓原址建立“六安王刘庆王陵遗址墓园”。即在原地征地,墓室木结构作技术处理,墓上建博物馆,就地保护展示(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刘庆王陵主墓室、车马坑、陪葬墓、享殿、寝殿、宫墙等建筑,并进一步探明四周其它建筑和遗迹,最大限度地保持这座古墓原始风貌和大量的原始信息。
        第二步,建设六安国王陵大遗址保护区,在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六安国王陵区遗址,将有利于考古界和史学界进一步研究西汉六安国5任国王之间的关联及王陵区分布规律。通过考古勘探,把这一带地下遗存的布局弄清楚,将大量原始信息保存下来,成为全国著名的人文和旅游景点,还可以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条件。
        记者了解到,省及六安市对保护利用双墩汉墓和王陵区极为重视。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没下定论之前,六安市有关部门已就六安双墩一号、二号汉墓及双墩六安国王陵区的保护,制定了初步的保护方案。有关部门表示,这个方案报中央、省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目标就是进一步凸现西汉诸侯国王陵遗址特色,把遗址沉淀的悠久历史文化展示出来,提升六安作为汉文化故地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品位,使之成为展示安徽和六安文化的载体和平台。
      


      4楼2012-01-09 09:20
      回复



        5楼2012-02-28 1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