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原址保护
六安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西汉六安国体现了西汉诸侯王国家形态已发展到较高和完美的程度。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出土文物与墓葬形式规格,对研究吴楚文化融合发展、西汉历史与古代的墓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六安国王陵保留下来的文物与蕴涵的信息是我国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原址保护有利于整个王陵区的保护。投入巨资保存下来,并进行开发利用,可成为安徽和六安一处重要的人文和旅游景观,将会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与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不少专家正是从这样重要的文化价值和长远的经济利益考虑上强烈呼吁进行原址保护。
原址保护的第一步是在双墩一号汉墓原址建立“六安王刘庆王陵遗址墓园”。即在原地征地,墓室木结构作技术处理,墓上建博物馆,就地保护展示(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刘庆王陵主墓室、车马坑、陪葬墓、享殿、寝殿、宫墙等建筑,并进一步探明四周其它建筑和遗迹,最大限度地保持这座古墓原始风貌和大量的原始信息。
第二步,建设六安国王陵大遗址保护区,在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六安国王陵区遗址,将有利于考古界和史学界进一步研究西汉六安国5任国王之间的关联及王陵区分布规律。通过考古勘探,把这一带地下遗存的布局弄清楚,将大量原始信息保存下来,成为全国著名的人文和旅游景点,还可以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条件。
记者了解到,省及六安市对保护利用双墩汉墓和王陵区极为重视。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没下定论之前,六安市有关部门已就六安双墩一号、二号汉墓及双墩六安国王陵区的保护,制定了初步的保护方案。有关部门表示,这个方案报中央、省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目标就是进一步凸现西汉诸侯国王陵遗址特色,把遗址沉淀的悠久历史文化展示出来,提升六安作为汉文化故地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品位,使之成为展示安徽和六安文化的载体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