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定义第四维,
如果你定义的第四维是时间,
那么从四维空间看三维,就和在三维空间玩单机游戏是一样的。
我们身处三维空间,如果去掉三维中的一个维,替换成时间,
那么就如同我们坐在电脑前看一部电影,玩一款单机游戏,
在游戏和电影的维度中,他们从剧情的开始走到了剧情的结束,
但是作为带有时间维度的我们而言,
我们可以随时调整电影的进度,从头开始看,跳转到任意的时间点,回溯到任何的剧情点,反复的看,看到结束再看一遍、两遍、三遍、换一部电影看,换几部电影看。
这些操作,对于二维空间的电影中的时间,就是超越时间、平行空间、多重宇宙分支等等。
类比成游戏也可以,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存档、读档、回档、结束、重启游戏、在一个进度中尝试不同的操作达成不同的结局,甚至玩多个游戏等等等等。
现在,我们吧我们从三维中抽去的空间维度再加回来,
你应该能理解四维生物和三维生物理解上的差别和不同了吧?
作为四维空间中的生物,在三维空间下的任何状态都是无意义的,或者说都是有意义的,
直白点说,就是三维空间的任何剧情点、状态、结果、进程,都是满足一定的条件,或者达到一定的操作,或者实现了某种可能性可以出现的,无非是这个节点的剧情不喜欢,跳到合适的前期存档重新操作,慢慢达到总能希望的结局,
在无限的可能性中,经过不停地读档、实现、再读档、再实现,总能找到自己希望的那个结果。
所以,对于四维生物而言,期望、希望、愿望其实都没有意义,并不是说不重要,而是对于四维生物而言,实现任何愿望都是如我们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
我们玩单机游戏不停地读档抓神宠、凑神装、用金手指,就是这个状态。
当一个身处三维的存在站在四维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时候,他的私心杂念依然有,但已经不会成为影响他行动的因素了,因为他的一切愿望终会实现,在某个时间点、某个位置、以什么样的形式、作用在什么样的载体,但必定会实现。
我们通常会将这样的人叫做圣人。
所谓圣人,并不是所谓的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冤大头,
而是指这些人心中只有目标、对实现目标的规划,并不会让自己的各种因素影响到目标的进程和实现,
所以圣人的三大特征才会是:
能够破坏一个固有系统的运转,
能够创造一个新的运转系统,
并能够将所有进行传承和延续,
我们的古人把这个抽象概念,称作:混元,
这就是为什么混元包含始、元、玄,
对应的,其实就是万物的开始、过程调整、最终结果和回收的循环。
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闭环的圆,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线,
一个过程的结束,对应着一个更新过程的开始,
循环往复,不停的前进。
最终,就如同你通关了n周目之后,觉得可以再凑一套更好的套装再来一次,玩不同的n+1周目一样,
站在四维的存在看待三维,就是这样的感觉。
想要从三维上升到四维,
就要始终相信你的任何愿望(不管是什么愿望)一定会实现,
提高自身,让自己即可能具有更多的技能和能力作为工具、素材、手段、资源,
最重要的一点,要把最终的得失悲喜和关注焦点目光从自己身上的局限中挪开,从自己有限的生命长度中挪开,
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
在自己尽了全力以后,不纠结这个目标会不会作用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在自己的生命时间段中实现,
这一点,百年前我们的先辈其实已经做到了,亦如同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他们的努力不在乎自己能不能享受那个成果,
他们的眼光也不局限在他们的有限的生命之内而敢于牺牲,
这才有了我们当代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我们比我们的先辈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也有了更直观的机会映照多维转换的类比例证,
如果想了解三维生命如何升华为四维生命,多参考参考这些古圣大家和先辈英灵的精神,
会更直观、更容易。
因为这些流传经典的古圣、百家、大家,那些为了我们今天而牺牲的先辈、英灵、英雄,
已经有了四维生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