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是只看到大家写的四四的小说,这才更加让别人觉得四四是靠抄袭小说才红的,其实真的是这样吗?他的红真的只因为那些小说动人的故事情节么?~!
我是一个在感到寂寞时就会仰望天空的小孩,望着那个大太阳,望着那个大月亮,望到脖子酸痛,望到眼中噙满泪水。这是真的,好孩子不说假话。
看了郭敬明的一些随笔,这个喜欢电影,音乐,睡觉和用45°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的少年,有着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性格。
他总是不断地称自己为小孩,喜欢彼得·潘,也是因为他可以长不大。发现郭敬明是个感伤的人,拒绝着成长,拒绝着时光。“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很阴郁的话,却很打动人。
记得在看《爱与痛的边缘》的时候,我和小D总是学着郭敬明用45°角呆呆地望着天空。安妮宝贝曾说过“天空的蓝是种病”可我们怎么看也看不到稀奇的东西。在同一片蓝天下,郭敬明却看到了很多很多,我想是我们太肤浅的缘故吧。
写字的人会生病,寂寞会逐渐从皮肤渗透进来,直至添满每道骨头的裂缝,直到熔进所有的血液。这是一场华丽的放逐.
一本一本地看他的作品,一次一次地感受他内心的荒芜。发现自己也有些被带坏的倾向。在接触郭敬明之前,我是个阳光明媚的孩子,接触之后依然如此,只是性格中的另一面有些蠢蠢欲动。笋干说看郭敬明的文章,看一篇哭一遍。可我竟从来没有过。我不想说自己冷血,只是应了一句话,“感动的最顶端是欲哭无泪”。我想我达到了最高境界,这是郭敬明教我的。
我一直有一种爱好:我喜欢在看完一个作家的文学之后来看他的照片,看他的眼神、眉心及嘴角的弧度。
郭敬明一直以他忧郁苍凉的风格震撼着我。在没有看到他的本人以前,我一直想象,他有一张多么镇静成熟的脸(虽然我知道他才19岁)。可想象和现实往往四有一定差距的。呈现在眼前的竟是一个留着黄色长发,有着清亮笑容的大男孩。我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试图从他的眼神中找到忧郁,就算是一丝也罢,至少能和文字相配。可是,我失败了,他是那么阳光,那么明媚,那么可爱。
我再次怀疑那些书是不是他的作品。可这种念头一下子被打断了:
有得体的笑容,穿干净的衣服。如果有天你在街上碰见一个流泪仰望天空的孩子,那一定不是我。因为我仰望天空的时候,没人看见。
那一刻,真正彻底了解他的忧郁,他的累……
这篇书评是我在2月14日的夜晚写的。以此做为我情人节的意愿献给郭敬明。不要觉得我暧昧,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太喜爱。
我会记得郭敬明给过我的感动,哪怕有一天我会忘了这个人的存在。
现实有现实的空间/梦想并不容易实现/醒来是才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幸福的旁边……
我是一个在感到寂寞时就会仰望天空的小孩,望着那个大太阳,望着那个大月亮,望到脖子酸痛,望到眼中噙满泪水。这是真的,好孩子不说假话。
看了郭敬明的一些随笔,这个喜欢电影,音乐,睡觉和用45°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的少年,有着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性格。
他总是不断地称自己为小孩,喜欢彼得·潘,也是因为他可以长不大。发现郭敬明是个感伤的人,拒绝着成长,拒绝着时光。“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很阴郁的话,却很打动人。
记得在看《爱与痛的边缘》的时候,我和小D总是学着郭敬明用45°角呆呆地望着天空。安妮宝贝曾说过“天空的蓝是种病”可我们怎么看也看不到稀奇的东西。在同一片蓝天下,郭敬明却看到了很多很多,我想是我们太肤浅的缘故吧。
写字的人会生病,寂寞会逐渐从皮肤渗透进来,直至添满每道骨头的裂缝,直到熔进所有的血液。这是一场华丽的放逐.
一本一本地看他的作品,一次一次地感受他内心的荒芜。发现自己也有些被带坏的倾向。在接触郭敬明之前,我是个阳光明媚的孩子,接触之后依然如此,只是性格中的另一面有些蠢蠢欲动。笋干说看郭敬明的文章,看一篇哭一遍。可我竟从来没有过。我不想说自己冷血,只是应了一句话,“感动的最顶端是欲哭无泪”。我想我达到了最高境界,这是郭敬明教我的。
我一直有一种爱好:我喜欢在看完一个作家的文学之后来看他的照片,看他的眼神、眉心及嘴角的弧度。
郭敬明一直以他忧郁苍凉的风格震撼着我。在没有看到他的本人以前,我一直想象,他有一张多么镇静成熟的脸(虽然我知道他才19岁)。可想象和现实往往四有一定差距的。呈现在眼前的竟是一个留着黄色长发,有着清亮笑容的大男孩。我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试图从他的眼神中找到忧郁,就算是一丝也罢,至少能和文字相配。可是,我失败了,他是那么阳光,那么明媚,那么可爱。
我再次怀疑那些书是不是他的作品。可这种念头一下子被打断了:
有得体的笑容,穿干净的衣服。如果有天你在街上碰见一个流泪仰望天空的孩子,那一定不是我。因为我仰望天空的时候,没人看见。
那一刻,真正彻底了解他的忧郁,他的累……
这篇书评是我在2月14日的夜晚写的。以此做为我情人节的意愿献给郭敬明。不要觉得我暧昧,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太喜爱。
我会记得郭敬明给过我的感动,哪怕有一天我会忘了这个人的存在。
现实有现实的空间/梦想并不容易实现/醒来是才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幸福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