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蒙新报》的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定价1元?
有网友问,同样是都市类市民报的省内别的报纸,目前不论在毕节市场还是在六盘水市场,都只卖0.5元/份,而刚刚创刊的《乌蒙新报》却要定价1元/份,是不是太高了?
是的,我们也觉得有点高,在目前的环境里,在当下的报业市场,32版卖1元的报纸的确不多。不过,我们想解释的是,《乌蒙新报》的印刷费是1.5元/份(尚不包括发行费),根据我们现有的财力和广告支撑力,还不敢把价格降得太低,更不敢和已经做强做大的别的报纸相比。不过,有一些是可以比的,那就是新闻——我们身边的新闻。您花1元钱买到的不仅仅是32版的“报纸”,而是它上边刊载的“我们身边的新闻”。可以肯定地说,“身边的新闻”,《乌蒙新报》离您最近。其实,等《乌蒙新报》做大做强了,我们也会把报纸本身的价格降下来,不要说0.5元/份,就是免费派送都是可能的。
零售价1元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为了图个彩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乌蒙新报》也好,对读者朋友也好,万象更新更加好。
为什么本土新闻还不多?
也许,您说得没错。不过,您也知道,我们目前的本土新闻(原创新闻),每期应该在16—20个版之间,有时甚至更多,基本上都超过50%。光从量上来说,一般报纸的原创部分能占这个比例已经不易了。
当然,下一步(明年1月1日吧)我们还要进一步调整版块和栏目,继续强化原创新闻,进一步提高原创新闻的质量,进一步把我们“身边的新闻”做好。
为什么毕节本土新闻相对少?
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毕节本土动态新闻偏少,因为深度报道相对还是挺多的。
目前,乌蒙新报毕节采编中心的力量相对薄弱,为了把深度报道做好,那些突发的、动态的东西就缺乏力量去跟进。不过,这种现象将很快改变。
乌蒙新报六盘水采编中心的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等乌蒙新报毕节采编中心的办公条件就绪,就会调剂相当力量过去。时间不会太长,应该在本月中下旬或明年1月份就可以解决问题。
此外,报纸虽然是两地合办的,但发稿不应该搞平衡,哪里有新闻就去哪里采,已经是乌蒙区域的报纸了,怎么还分此地和彼地。
为什么六盘水读者也觉得《乌蒙新报》有点远?
其实并不远。之所以说远,那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那是因为爱凉都爱的太深。一旦更名,便产生失落感。实际上,我们一来时就与大家相约:《凉都晚报》变身《乌蒙新报》后,曾经有的一定有,曾经没有的也会有。
是的,《乌蒙新报》是要走向更远一些,但目地绝不是疏远,而是为了飞得更高。
清凉世界、神奇乌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境界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报纸的定位,进一步完善版块设置,继续在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