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生于1973年,接近不惑之年,真有几分恐慌。
想想我们这一代:
童年处于文革时期,目睹过父母被批斗的屈辱;上小学时,男生学费1元,女生学费0.5元,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由于当时做生意就是“投机倒把”,导致衣服、鞋子都是母亲纯手工缝制,通常是一双鞋子穿烂了,还得赤着脚等些日子才能穿上新鞋;当然子女少的人家可以花几毛钱卖双解放鞋,那是最好的待遇了!
学校是一间公房,其实就是三间破旧的瓦房;村里拥有高小(四五年级)文化的人都可以去当老师(民办)。他们通常是田地就在附近,上课时随便带着镰刀、锄头之类的农具,课间时可以去劳作!
记得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位“上海知青”,他在村里受到村民们的爱待,因为他会说普通话,是当时村里非常有学问的人。
学生书包里也经常装着一把镰刀……这镰刀是用来在放学后捎带牛草和马草用的…当然,女孩子也会带上一个背箩,放学回家时打上一箩筐猪草。
小学时,我们每天只有4节课,上午2节,下午2节....因为老师们还要干农活,学生们也得帮家里面干农活……
晚上,公家的院子里面全是孩子,父母们常常也来凑个热闹……看着孩子们打闹,他们时不时也会笑得前仰后合……男孩女孩们爱做的游戏就是“过家家”:有的扮爸爸,有的扮妈妈,…在草堆里,在田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