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吧 关注:845,242贴子:24,670,196
  • 2回复贴,共1

冬天了、大家注意的事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冬季用车注意事项(一)
1、问:冬季起动车辆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预热:冬天气温低时,我们建议启动前都进行车辆预热,一般预热时间在2-3分钟,当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预热时间至5分钟左右,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润滑油充分到达机器的各个部位,同时,机器的各运动部件也能进入工作状态;如果打着就走,就好比一个人没做准备活动就投入百米冲刺,肯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而预热时间太长,不仅浪费了大量燃油,气门和活塞也容易产生积碳;
2、先慢行:预热之后还要注意,在刚起步的头几公里,尽量不要把转速拉得太高,更不要急加速,待水温正常后再进一步加速;
2、问:冬季手制动无法松开(或后车轮抱死),或是早上车辆起步时后轮发出异响?
答:这可能是由冬季天气较冷,手制动拉紧时间太长了(或是手制动没有松开),后刹车片粘住制动盘,松手制动时没有及时回位,车辆起步时刹车片回位而产生响声。此种情况在冬季出现较多,特别是在雨雪天气,建议用户在这个季节夜间停车或长时间停车时,可以采用挂1档或倒档驻车制动的方法(在起步时要记得重挂空档),这样可以避免后轮结冰造成的后车轮起步难的问题。
3、问:冬季驾驶注意事项
答:1、平稳减速及连环性轻踩刹车:开车时,绝对不要在冰滑的路面上作突猛地起步,或紧急刹车。起步时,必须缓缓地加速,以避免轮胎打滑。刹车时,则必须预留更长的刹车距离,然后和缓而平稳地踩刹车。具 ABS 设备的汽车,刹车必须一次踩到底,切忌连环性地踩刹车,踩紧后仍须控制好方向盘,避免发生危险。
2、适时换档:车辆在雪地上起动,或驶上冰滑的斜坡时,宜使用低档。待车子恢复平稳后,视路况而转换至二或 D 档,然后轻轻地踩油门,驾驶向前。
3、车辆打滑时的措施:遇到车辆打滑时,方向盘则顺着打滑方向轻轻地转,待车辆回正后,再轻轻地踩刹车,直到整个情况完全控制住,然后再一松一踩地连环式踩刹车(有 ABS 设备者则需将刹车踩到底)。
4、雪地转弯:转弯时,速度要慢,角度要小。如果你在转弯时,车辆却不听使唤地往前开,这时你要放松油门,减少前轮转弯的角度,直到前轮控制得住后,再将方向盘转至你要的方向。
5、爬坡:如果路面很滑,而你的车子接近爬坡时,危险性极高。因此你必须与前车保持加倍的距离,以免上坡时减速或打滑而无法顺利到达坡顶。下坡时,则必须平稳地换至一档,借着低速档,自然达成刹车的效果。若车速需减缓时,则轻轻地,一松一紧踩连环式地刹车。万一在爬坡时轮子因地上结冰而打滑时,则可在轮子前面洒些沙盐,以减少滑动。铺上毛毡,亦是方法之一。必要时,也可利用工具将地上的硬冰打成一条一条之横沟,以避免轮子打滑
冬季户外运动注意事项
1、锻炼前做足热身准备。一般来讲,当感到身上开始出汗时,应该说热身已做足了。热身可以利用一些户内的运动器械进行,也可以在户外热身,如小步慢跑等。
2、穿的衣服要有层次。许多人认为户外锻炼只穿运动服即可,理由是运动起来不会冷。但人体在锻炼中产生较多热量的时候仅是中段,一前一后十分容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因此休息以及锻炼结束时,应及时添加衣物。
3、运动前后及时补充水分。冬季户外锻炼所需的水同夏季一样多,饮用的水可以是普通水或运动饮料。另一方面,在寒冷的天气,许多人会想喝一杯热咖啡或巧克力再出去锻炼,这是不科学的做法,因为其中含有咖啡因,会造成人体失水,是锻炼前最忌讳的饮料。
冬季户外注意事项-户外自助
1、保暖。冬季户外,最重要的是保暖.最好穿戴质地轻柔的防水透气的防寒服及防寒手套/帽子/围巾,防寒鞋/徒步鞋。这样可防止在冰雪上滑倒,又利于登山行走。同时还应多带几件防寒服备用.勿使用排汗性能差的棉质内衣裤.



1楼2011-12-03 07:48回复

    2、护肤。冬季气温低,干燥而且风大,皮肤表面水分流失较多.可以带些油性较大的保湿类护肤品,防止皮肤粗糙、干裂。冬季的紫外线也较强,可以相应预备防晒霜.
    3、护眼。应预备太阳镜,防止雪地反射的阳光刺伤眼睛。可能的情况下,避免戴隐形眼镜.
    4、防滑。在冰地上行走时,膝盖应微屈,身体的重心向前倾,这样就不易摔倒。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冰爪等冰雪工具.
    5、相机电池保温。相机里的电池在低温状态时无法正常拍照,所以你应该在贴身口袋里多带一节电池备用。假如碰到温度过低的情况把贴身有温度的电池装进相机再使用即可。
    6、气候突变时(如突起大风、气温忽然下降等),最好中止户外活动,采取应急措施。因为风雪弥漫时,极易迷失方向.绝对避免单人活动如单独去取水等.
    7、饮食。应多喝水,多吃水果。由于干燥和严寒,经常会感到口渴,但饮水过多,在户外活动中会感到不便,随时携带润喉片可以缓解口渴感觉.多吃些高能量的食品.
    8、冻伤。冬季温度低,手指,足部,面部是轻易冻伤的部位.一旦感觉麻木或冻伤应及时回室内,用手轻轻摩擦缓解.
    主题:冬天户外徒步注意事项
    为去西藏,临时抱佛脚看书《WALKING IN CANADA》,觉得有些东西有意思和大家分享。
    1。永远多带些衣服以备不时之需。一定要保护头部和颈后的温度,带围脖。“如果脚冷,就加顶帽子。”
    2。方向:如果是有星星的晚上,北斗七星外沿的两颗向开口方向延长约5倍为北极星,那就是正北。如果白天有太阳,让时针对准太阳方向,时针和12点钟之间的等分线为南方,在6:00pm之前选小角的等分线,在6:00pm之后选大角的等分线。
    3。冻伤:轻微冻伤组织是腊白色,重冻伤组织会变的完全失去知觉。忌:1)揉搓组织,2)活动受伤组织,3)用雪摩擦组织,4)用凉水浸泡组织,5)用火烤组织。可以用温暖的身体如手、腹部等让组织升温。严重冻伤一定要尽快找到医院。
    4。失温:前期症状为颤抖、身体发木,严重时话语不清、思维模糊、身体不协调。要尽快换掉所有湿衣服、到温暖的地方,在没有条件的地方把失温的人放进睡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一个体温正常的人和失温者躺在同一个睡袋里(如果两个体温正常者夹住一个失温者更好),尽可能去除所有衣物,用体温温暖对方。
    5。据说地塞米松有延缓脑水肿和肺水肿的效果。我刚开了针剂和片剂。
    6。多代巧克力和葡萄糖。
    冬季户外旅游注意事项!
    1、鞋子。
    “寒从脚下起”。从保暖的角度讲,鞋是最重要的。一双轻巧而保暖的鞋子,可以使你感到全身温暖。
    2、衣服
    同样要轻巧。羽绒服是最好的选择。
    3、帽子
    不是十分必要。晚上有风的时候,温度稍低。女士要带一条围巾就足够了,男士要带好帽子。
    4、保湿
    冬季空气十分干燥,湿度一般在20%左右。所以,保湿就很重要。有些南方的朋友,到了北方后会流鼻血,这就是因为没有饮水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其实很简单,每天多喝些水就没问题了。女士带一支润唇膏就更好:)
    5、预防感冒
    由于室内和室外有比较大的温差,所以千万不要在出汗或衣物很少的情况下到室外,否则容易引起感冒。
    冬季旅游六大注意事项
    1、备齐防寒农物
    冬天气温很低,有时可达-30℃以下,室内外温差大,要注意保暖防寒,应备羽绒衣(连帽子最好)高领厚羊毛衣、羊毛裤羽绒裤、手套,可选择扦高筒雪地棉鞋,穿皮鞋保暖效果较差。
    


    2楼2011-12-03 07:48
    回复
      2025-08-18 16:32: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注意防滑
      冬季路面多有冰雪,路面较滑,穿皮鞋易滑倒,最好事雪地防滑棉鞋,切记不能穿皮鞋,否则行动不便。
      3、汽车防滑和防冻
      冬季路面积雪结冰,轮胎易打滑,因此要备轮胎防滑链,遇路面有冰雪,需给车轮套上防滑链。冬季气温大多在0℃以下,汽车熄火时,可停放在暖库,如在室外,需把水箱里的水放干,或者将水换成“防冻液”,否则,几个小时后会把水箱冻坏。
      4、照相机的保暖
      电子快门的照相机或摄像机,在-20℃以下时,电池易“放电”,相机“失灵”,快门不能按下。因此,在户外拍摄完后,要及时将相机收在外衣里面“保暖”,用时再拿出来。此外,一定要多备些电池。
      5、备用约品
      冬季寒冷易感冒,出门旅游要备感冒药片等治疗伤风感冒的**;另外需备黄连素等止泄**以及防干燥口干的夏桑菊、黄老吉等清热冲剂。
      6、防雪盲及其它
      冬季雪大,雪的反光较强,出门需戴太阳镜,以保护眼睛另外可自备些保暖瓶、润肤霜、润唇膏等小物品。
      时下,冬季旅游渐成时尚。但是在旅途中如果不注意天气的变化,特别是寒冷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就可能受到某些疾病的侵袭。在游客中,有些是从南方到北方,有些户外活动比较多,还有些是年老体弱者,这些人尤其需要防寒防冻。
      冬季在户外旅游,人体暴露部位或末梢部位(如手指、足趾、面颊)的皮肤长时间受寒冷和潮湿刺激,就可能在皮肤上出现红斑并伴有异常感觉,严重的可发展成水疱、溃疡。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逗留时间过长,不仅会发生皮肤损伤,还有可能引起全身性的疾病。在寒冷的环境中,心脏病、脑中风、流感、冻疮、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将明显上升。而在冬季旅游中,气温及湿度低、气压高、风速大的天气很常见。当气温从零上降至零下,短期内感冒的人数会骤增,其中不乏青年人。慢性支气管炎也可能在寒冷干燥的气候中复发。
      为了防止冻伤,注意服装的保暖很重要。最外层的衣服应有防风性,可选呢绒、毛皮或皮革质地的衣服;羽绒衣内可形成相对不流动的空气层,保暖性很好,是冬季旅游的首选服装。内衣要柔软、吸湿、透气,以利保湿、干燥。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
      要想在冬季旅游不受寒冷气候的伤害,增强自身防寒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调整饮食,增加肌体代谢,是提高肌体产热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际上,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须增加代谢,加之旅游中要消耗不少体力,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冬季旅游者的膳食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营养素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量都要超过平常,??能像平时一样过分地强调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瘦肉类、蛋类、鲜鱼、豆制品、动物肝脏对补充人体热量很有好处,可适当多食用。另外,要纠正喝酒取暖的错误观念。酒精和水不能产热,相反,酒精能刺激体表的血管,使体表血液循环增加,人感到“发热”,实际上人体在丢失热量。
      


      3楼2011-12-03 07: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