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拿吧 关注:395贴子:3,101
  • 7回复贴,共1

Kirā→偶有闲暇,写写关于三国的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百度


1楼2011-11-29 21:04回复
    起义了,赶紧就得压下去。问题是张角同志深得民心,而官军又腐朽不堪,这么着,只能越打越惨。这时候,刘焉(益州刘璋之父)搞了个好主意,那就是在地方上搞刺史州牧,给他们充足的自由去自治一方,自己去抗击黄巾起义。这么一来,地方上权力大了,积极性当然也就高了,打黄巾的效果也立竿见影。但凡事有利也有弊,这个政策的弊端就是分权与地方,从而导致了日后的割据场面。
    外面忙的不亦乐乎,内部也是玩的其乐无穷。皇帝羸弱,权力基本掌握在太监们手里,也叫“十常侍”,为首的太监张让带领着这帮阉人无恶不作,大将军何进看不下去,可自己在京城里又搞不定这些太监,于是就打算招外地比较猛的地方官带兵来帮忙。这又是加速东汉完蛋的另一个计策,于是,董卓就来了。只不过在来之前,何进自己先被太监们阴了。
    


    3楼2011-11-29 21:21
    回复
      2025-11-20 05:52: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董卓这都走到半道上了,让他回去当然不干。于是加速进了京城,但进来才发现,自己急急忙忙就带了这点人马,真搞起来明显要悲剧。所以就玩弄了点障眼法,把自己的部队反复的带进城,这下让京城的人都懵了,不知道他到底来了多少人。
      董卓霸了朝廷,嫌皇帝不顺眼,变换了一个,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汉献帝刘协。东汉王朝就像一个大出血的产妇,此时却在一剂又一剂的“放血药”一般的策略下飞速的奔向他的终点。董卓长了权,无非就是吃喝玩乐,杀人越货。其残暴程度就算是夏桀商纣都不一定能比得过。
      看着董卓过的这么潇洒,其他的地方诸侯不乐意了。于是,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要讨伐董卓。虽然是打着匡扶汉朝的名义,但没一个是表里如一的。(即便是纵观三国,凭我的认识,也只找到荀彧、段隈这两个人是忠心扶汉的,除此之外没发现第三个)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联军的实质,其实就是十八个私人武装集团为了一块蛋糕而一起来争夺的乌合之众罢了。他们自带军粮,大家伙凑到一起正好够一桌人,于是就天天喝酒,觥筹交错。难道他们不想打董卓,吃蛋糕了吗?当然不是。他们是想打,但不想自己打。因为每个人的武装力量都是自己的,也就是说,别人用别人的力量去打董卓,势必两败俱伤,而自己趁机保存实力,最后当然能轻松的通吃鹬和蚌。
      但谁都不是傻子,所以就这么谁都不动手。不过,有两个例外。
      一是曹操。曹操人马不多,但却看到这战机。董卓烧掉都城带领朝廷迁都,如此追击的良机却没人动手,曹操无奈,只能自己去追。更无奈的是,对手又是徐荣,直接被虐爆了。
      二是孙坚。孙坚打仗确实厉害,打的董卓无语,派李儒来说情,想和孙坚结为儿女亲家。孙坚果断拒绝,越打越猛。这下子其他人不干了,万一孙坚一个人搞定了董卓,他们岂不是什么都没了?所以,孙坚没有任何悬念的断粮了——这帮人给你管着后勤,不断才是怪事。


      4楼2011-11-29 21:44
      回复
        此刻的孙坚,可以说是欲哭无泪,欲骂无语。
        就这么着,能打的没粮,敢打的没兵,有粮有兵的却又不打。终于,这帮人吃完了带来的粮草后,野炊也就结束了。
        这么一来,董卓就更不虚别人了,他觉得十八路诸侯都被他打烂了,天下还有谁敢反他?
        皇宫外是暂时安静了,但问题就出在他身边。老臣王允心里从来就是忠于朝廷的,但表面上又对董卓百依百顺;干儿子吕布因为私通董卓府内的女人(丫头还是后宫没有交代,史书上也没看到过“貂蝉”,所以更没有王允的“连环计”)被董卓大骂一顿,还冲吕布扔“飞刀”,差点被搞死。虽然后来他俩互相道歉了,不过心里的芥蒂肯定是去不掉了。王允看准时机,联络吕布,趁董卓不备,上朝时直接秒杀了董卓。
        这样一来,由于汉献帝年龄还小,所以大权就由吕布和王允联合掌控。王允这人,之前又是卧薪尝胆又是计谋缜密,可一旦掌了权,其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就立刻显现出来。董卓的武将李傕郭汜主动投降,王允却不让别人投降,非要赶尽杀绝。这么一来,李郭慌了,打算解散大伙,各自逃命。这时贾诩(三国里数一数二的牛人,字文和)站出来,坚决反对。“你们一旦解散,只能挨个被搞死。与其如此,不如用手中的刀剑和士兵,杀回去,掌控朝廷。”贾诩之所以有“毒士”之名,就是他的计谋往往太狠了,但效果又非常好,甚至于在历史上,凡事听他的,都赢;凡是不停他的,都输。而且赢是大胜,输是惨败。


        5楼2011-11-29 22:03
        回复
          在“贾诩定律”的支配下,李郭干成了,王允身死,吕布出逃。从此开始,东汉的天下彻底大乱。李傕、郭汜自己之间又开始打,同伙张济和谋士贾诩就使劲劝。汉献帝劝来劝去也劝不住,到最后被逼的只能跑路。在逃往洛阳的途中,没吃的没喝的,好不容易找到一艘船代步,人多地方小,都抢着上,手下董承他们就拿着刀剁那些扒在船边的士兵和大臣的手指头。
          快要饿死的时候,将军段隈带着吃的喝的前来奉养天子,此人打仗很猛,对天子也很尊敬,就算是被人污蔑是谋反,也照样好吃好喝的供奉着汉献帝。
          献帝颠沛流离,其他诸侯敬而远之,唯独袁绍手下的许攸和曹操手下的荀彧看到了天子的“品牌效应”:有了天子,就可以随意发布诏书,而在东汉实亡但名还存的时候,各地诸侯的势力也是相互制衡的局面下,那么这个诏书到底是奉呢还是不奉呢?(别小看东汉这时的名声,至少是个大家公认的明面上的权威,袁术看不到这一点,所以他就是最好的反例。)袁绍此时小儿子病了,啥心情都没有,就算天子从门口路过,他也懒得管。这么一来,反而让距离更远的曹操先得手了。从这一刻起,东汉都城被迁到了曹操的领地兖州,许昌也改名为许都,曹操开始了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献帝的旗号“驱虎吞狼”。
          不过事业上成功,家庭上却悲剧。在此之前,曹操老爹来找他,路过徐州被陶谦杀人越货,于是曹操就打徐州,刘备就帮徐州,然后曹操老家兖州被吕布和陈宫偷袭,一度打得只剩下三个县,后来还是翻了盘,重新夺回自己的根据地。此时吕布来投奔徐州,而徐州这时候陶谦已死,让刘备当了徐州牧。刘备知道自己搞不过(攻取汉中之前,刘备可是见了曹操就跑的)也就欣然让吕布进了徐州。吕布的反复无常背信弃义是出了名的,所以刘备很自然的就被吕布反客为主,占了徐州。这次轮到刘备无处可逃了,又反过来投奔吕布,吕布也是出于相同的考虑,接纳了刘备,让他驻守徐州旁边的小沛,共同抵抗曹操。后来袁术派大将纪灵来搞刘备,刘备明显搞不过,就找吕布,吕布拉着刘备和纪灵喝酒,然后就上演了那出“辕门射戟”,促使袁术退了兵。


          6楼2011-11-29 22:51
          回复
            吕布让刘备驻扎在徐州旁边,并非是出于感情好,而是为了一起抵抗曹操。一方面,由于曹操手下谋士荀彧所出的“驱虎吞狼”之计(曹操挟持天子,下诏让刘备去攻打袁术),从而致使刘备与袁术交恶;另一方面,吕布却与袁术眉来眼去,交往甚密。这样一来,刘备越来越觉得不安全。由于徐州城当初丢在张飞手上,所以张飞一直对吕布恨的咬牙切齿,恰逢张飞的部队遇上吕布的手下买马而归,便诈称是黄巾贼,抢了吕布的马匹。布查之,乃知系张飞所为,怒不可遏。于是带兵攻打刘备驻地小沛,刘备搞不过,思来想去,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就去投奔了曹操。
            刘备一走,徐州成了孤城,曹操自然欢喜,因而待备甚厚。引见于天子,一看家谱,刘备还是汉献帝的叔叔,从此世人都管刘备叫做“刘皇叔”了。
            曹操与刘备一同征吕布,吕布数次不听陈宫的计策,加上曹操早在徐州安插了内应,最终击败吕布。吕布被手下绑着到了曹操的面前,曹操这人非常爱才,想将吕布收为己用,便问刘备意下如何。吕布本以为刘备会念在“辕门射戟”的份上,帮自己说好话,没想到刘备微微一下:“明公啊,你难道忘了丁原、董卓是如何死的吗?”就是这一句,一下子提醒了曹操,吕布见利忘义反复无常,两次弑主,岂敢留之?就这样,吕布用尽全身力气骂了一句“大耳儿,最匡信!”之后,告别了三国的舞台。


            7楼2011-12-22 23:23
            回复

              你喜欢三国?


              8楼2011-12-25 03:19
              回复

                其实也很喜欢楚汉争霸和东汉开国,但资料有限,现有的那种半白话的传记写的又太扯
                最近在考虑重新考研 去学中文系


                9楼2011-12-27 2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