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在历史卷册中,也是一位相当知名的人士了。
不过,他的成名,却不是由于论语,而是源于一个典故。
在火车上,一个男孩不小心躺在了一个女孩的身上,这叫一场事故;而在火车上,一个女孩不小心躺在了一个男孩身上,这叫一个故事。
柳下惠经历的,乃是后者:一个“故事”。
根据《荀子》和《毛诗传》里的一些片段,有了这样一个传说:
说春秋时的某个冬天,鲁国贤士柳下惠,夜里进城,并在城门借宿,结果遇到一位女子,无家可归,不巧也要借宿。
用今天的话说,那时发生了一场“艳遇”。
据说当夜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柳下惠看到这位可怜的女子,怕女子冻伤了身体,便让她坐在自己的怀中取暖,用衣服裹住她,抱着她坐了一夜。
后来,天就亮了。And,nothing happened。
这场美好的艳遇,便以此告终。
于是有了著名的“坐怀不乱”的典故,让后世多少人唏嘘感叹,想象着各种假如,构思着各种后续。
《论语》中是没有提及这场艳遇的。《论语》中的柳下惠,其贤德体现在另外的地方。
柳下惠真名叫展禽,柳下是其居住地,惠是后来谥号。柳下惠在鲁国,当时是有官职之人,《论语》中说为“士师”,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名法官,掌管断案刑狱之事。
而其顶头上司,是臧氏祖先臧文仲,当时鲁国正卿,——《论语》中提到的给大龟盖房子,还盖得很豪华的那位,“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结果被孔子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祖先臧文仲先生,在面对柳下惠之贤时,又做了些不体面的事。作为臧氏后人,深感遗憾。
《论语》中说,“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意思是被三番五次贬了官职,这个贬他官职的,便是臧文仲,——孔子批评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孔子对柳下惠未被得以重用一事,耿耿于怀,《左传》记载,孔子说臧文仲有“三不仁三不智”,其中第一条不仁,就是“下展禽”,即指将柳下惠贬职一事。
孔子所批评的,大概是有道理的。
尽管仕途上受到一些波折,没有得到重用,但贤德之人,譬如金子,无论何处,都熠熠生辉,光芒照人,他即便是做个小官,也为政一方而惠风和畅。
孔子评价柳下惠时,慨叹他“降志辱身矣”,意思是没有得志于上,但其“言中伦,行中虑”,仍是一位翩翩君子,道德典范。
而后来孟子,对他的评价就更高了——
他说,柳下惠是一位“圣人”: “圣之和者也”。所谓“圣人”,孟子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已经令人非常景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