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也不喜爱《海港》”?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我认为,楼主有这个印象,主要来于80年代否定阶级斗争之后,认为《海港》将企业管理与阶级斗争紧密联系起来是错误的,更有人认为我国根本不应该支援非洲小国、穷国,而应该与欧美富国搞好关系,所谓“三和一少”就是这个意思。这是80年代的意识形态发生根本逆转之后的反映,不足为凭!
今天回头来看《海港》,有几个大问题都是值得反思的:
1、到底有没有阶级斗争?如钱守唯之类的旧职员,他们看不起工人,轻视劳动,抗拒社会主义改造,盼望变天,如今不是很容易就找到例子了吗?
2、该不该支援“亚非拉”人民的斗争?当年我国被亚非拉兄弟国家抬进联合国,如今我国在联合国噤若寒蝉,说明了我国国际路线的重大失误!
3、如何教育年轻工人安心本职工作?当工人遭遇下岗的时候,才想起老马师傅说的“这大红的工作证是发的吗?!”
4、企业管理是不是纯经济行为?《海港》中有句台词“思想散了包”,如今真的散了包,不是小小的缝缝补补就可以解决的。
这正是: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心中好似个奔腾的黄浦江,眼前的事勾起我把往事回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