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吧 关注:875,138贴子:29,397,269
  • 6回复贴,共1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12月G6产量5000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传福
调整后再出发
  比亚迪总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企业。早期时候,比亚迪刚进入汽车业时,我们是以学习为主。通过这7~8年的学习,从今年开始的未来几年将是比亚迪创新爆发期。
  作为比亚迪调整后推出的第一款车,在S6上我们一反常态,很多非核心部件都力求做出品质感,像雨刮器、电机,按照以前的打法,这些小部件找些小供应商就能解决。但恰恰相反,我们找的是该领域最顶级的供应商,如雨刮器来自博世。
  S6今年5月上市,一路走高,上月(2011年10月)销量已近万辆,11月可望到1.2万辆,12月计划1.5万辆。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当然S6的成功包含很多因素,一进车就知道,开关门力度小,内饰做工很细,这跟比亚迪以前的车完全不同。如果不看品牌,你可能会认为它不是自主品牌,但它的确是。
  上面我提过,我们的代工产品对象是全球顶级企业客户,我们有世界上最精密的模具,可以造出世界上最精密的零部件。如诺基亚全球1/3的手机构件来自比亚迪。而风靡全球的苹果,很多部件也都是比亚迪制造。还有摩托罗拉和戴尔的部件,也是如此。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把缝隙做到很小,让消费者感觉这是一个顶级品牌。
  而在汽车方面,我们也有合作伙伴,如跟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我们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造车理念。S6的上市,证明比亚迪汽车一样可以达到国际品牌水平,甚至更高。让人惊喜的是,它身上装备了我们最擅长的电子化配置,除倒车显像、GSP、家庭影院、6安全气囊外,还有各种让你意想不到的电子产品。
  如右前轮的摄像头,体现的是对消费者体贴入微式关怀。还有无钥匙,此系统也装备在G3和L3上。此外,还有电子罗盘、电子海拔计等,这些让你想不到在这个价位上的装置,我们都一一配备。我相信,这款车明年还会持续热销。
  接下来我要谈G6。它的做工、缝隙和电子化装备继承了S6的优点,但这款车最大的特点是DIT动力总成,我们一下子做到与世界同步——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双离合器系统。也许你们会感到惊讶,因为比亚迪从来没说过,却秘而不宣地设计产品,并大规模生产——这个月(2011年11月)3000辆,下月是5000辆。可能大家都想不到,我们为此准备了6年。

2011广州车展比亚迪汽车展台人潮涌动
  比亚迪总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企业,在集成创新方面我们有无数技术。明年我们会推出更新产品。当然早期时候,比亚迪刚进入汽车业时,我们是以学习为主。通过这7~8年的学习,从今年开始的未来几年将是比亚迪创新爆发期。
  在G6这款产品上,每个地方都倾注了比亚迪的大量心血。如G6车尾部的LOGO。这个LOGO是发光的,晚上很亮。大家知道,发光很容易,找块塑料就能发光,但要在白天看出它是镀铬,晚上光要从镀铬透过去,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为此,比亚迪花了7~8年时间来研究。尽管这只是一个小构件,但它倾注了比亚迪的创新。G6上的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双离合器,我们都有整套技术储备。我相信G6会卖得很好,这款车也是在向业界证明,比亚迪在核心技术上可以做到世界同步,甚至超前。
  2012年比亚迪还将推出搭载很多新技术的新F3,新F3除保持S6过硬的品质、G6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外,还有其他创新。比如遥控,你想停车,而边上已有其他车,你进不去或者进去很困难时怎么办?你就可以直接用遥控把车“摇控”出来。你说这叫什么技术?没什么技术,它就是创新。别人没这么干过,只有比亚迪这样做。
  无钥匙——感应钥匙系统也是创新技术。它很方便,像卡片一样,可以别在腰带上。该技术已在比亚迪G3、L3上装备,未来将在比亚迪所有汽车上装备。
  还记E6上的云钥匙吗?所谓云钥匙,钥匙在云端,相当于没有钥匙。打个比方,你忘记带车钥匙,或者你到某地出差,而你太太想用你的车,怎么办?把你的电脑,或者你的iPhone打开,输入密码,就像取钱一样,车门就开启了。
  再者,你停在室外的车被晒得很热,你想把空调打开,等温度降后再上去。你只需在手机上一点,空调开了,温度下来了,然后你再上车。每个人都希望他一到车里面,冷气就开足了,这些都是用户需求。这些技术都是集成,就是把互联网、服务器、云计算、软件和银行密码整合在一起,但为什么我们企业家、我们整车厂却不能提供这些技术?
  数字电视也如此,我们原来的汽车上没装备。而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堵车一堵就是一两个小时,堵车没办法,但可以想办法解闷。可以看数字电视,看新闻联播,或者看球赛。这些技术比亚迪都有。比亚迪汽车都带数字电视,这也是创新。
  这样的创新,就是把很多技术整合,把不同领域的技术整合,然后打包在汽车上。汽车产业需要创新,需要奇思妙想的工程师。比亚迪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这些工程师在这里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未来比亚迪还将大量开发和使用类似技术,如射频技术、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整车控制模块等。把不同领域的各种技术集成,通过嫁接或者转接到汽车上。这样比亚迪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它还是你的女朋友,你的家庭影院,你的秘书,你的好帮手。这就是比亚迪未来几年要爆发的创新。
  但这种创新要有条件,你必须有上万名工程师团队。比亚迪有1.5万名工程师团队,仅汽车事业部就有7000多人,另7000多人分布在电池、软件、技术、电脑、手机行业,这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会把微电子技术集成起来提供给广大消费者。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需要各种创新和各种惊喜。比亚迪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来源:搜狐汽车



1楼2011-11-27 10:44回复
    G6多少钱呀


    IP属地:广东2楼2011-11-27 10:47
    回复
      2025-08-24 11:35: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自己上网 也可以查 上汽车之家 可以查得,,,

      


      3楼2011-11-27 10:50
      回复

        一个月前,比亚迪G6正式上市,该车大气、和谐的外形,再加上不到8万元的起售价,让人们对它充满了兴趣。作为比亚迪家族中的第二款中型车,G6比我们大家熟悉的F6提升多少,想必这是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今天就请大家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比亚迪G6,共同见证其品质的提升,同时也来找找它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并督促比亚迪能在后续车型上进一步加以改进。

        外观:前脸与车尾造型和谐大气 侧面依旧有模仿痕迹
        比亚迪G6的外观可以说是该车的一大亮点,无论从车辆整体造型还是细节的处理,再到钣金、油漆等等,相比于之前的比亚迪F6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绝不可同日而语。

        前脸采用了内凹式的设计,这样的设计风格在国内在售车型上的首次运用应该是小改款之前的丰田凯美瑞,在此之后这种设计语言被不少品牌所效仿,从海马普力马再到如今的比亚迪G6都能找到差不多的设计元素。对此,我个人的看法是,对处于成长期的自主品牌,在设计理念上稍微借鉴一些成熟车型上的元素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只要尺度把握好,借鉴没问题,但全盘抄袭不可取。

        G6的前大灯造型犀利,虽然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LED日间行车灯,但大灯下缘的镀铬饰条加之灯具上缘的白色灯眉看着很显档次。带褶皱式的镀铬中网不但看着显档次、符合流行而且褶皱的效果还能增加视觉层级感。
        侧面造型依旧有雅阁痕迹 轮毂款式选择很无语

        车身侧面,比亚迪G6和F6相比改进非常有限,除了漆面工艺提升、腰线处理有所不同外,其它基本都没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和老雅阁有什么关系了。轮毂的款式,对于比亚迪G6来说绝对是一个败笔,原因有二。第一,这双5幅的轮毂款式与第八代雅阁上的完全相同,如果说在车身上的抄袭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轮毂都抄袭就说不过去了。第二,就算要抄也去抄一个好看一点的款式啊,这个16寸双5幅不管装在雅阁上还是比亚迪G6上都不显大!至于轮胎的选择,为205/60R16的佳通轮胎。
        车尾造型是全车最美的地方 稳重大气和谐



        相比于前脸和侧面造型还有所谓“借鉴”痕迹的话,比亚迪G6的车尾可以说是它外观上最大的亮点,后尾灯组的造型、车身线条的处理以及镀铬饰件的装饰都恰到好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看车标,说它是出自合资大厂之手,绝大部分人也都会相信。
        漆面工艺较比亚迪F3、F6等大幅提升


        说完了造型,我再和大家来说说比亚迪G6在外观上的细节处理,首先是它的油漆工艺有了明显的、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光泽度方面和F3、F6比绝对不是一个档次的产品。此外钣金的提升让人看着也很满意,接缝虽然称不上有多小,但从头到尾处理的都非常均匀,值得表扬。无骨雨刮能选用博世的产品,这点上比亚迪表现的也还算厚道,就这东西如果消费者单买,京东、易迅价也要小100一支呢


        4楼2011-11-27 10:55
        回复
          5楼2011-11-27 10:56
          回复
            油耗怎样呢?


            IP属地:广东6楼2011-11-27 10:57
            回复
              一般来说。。。你自己上去迪车会 或者汽车之家 那边有车友。。提车了、、、一般。。2.0 市区的话 就高点。。车友们说是11-12个油 人家都是大城市 呵呵 但是阳江的话 我估计的话 可能是10-11个油。。。高速 一般都是8个 综合是9个油。。。不高。。。呵呵


              7楼2011-11-27 11: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