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孤单时,仍要守护你心中的思念
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梦想还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
我常常一个人,走很长的路,在起风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一片落叶。
仰望星空,我想知道:有人正从世界的某个地方朝我走来吗?
像光那样,从一颗星到达另外一颗星。
后来,你出现了。又离开了。我们等候著青春,却错过了彼此……
但我永远会记得,那年夏天,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几米漫画《星空》
今天由于种种机缘巧合跟某三个人进了电影院,看《星空》。老实说,我被自己震撼了。被震撼的地方有两点:一、我进电影院看了一部被我一贯称之为“那种电影”的电影;二、我已经这么老了……
从来没看过这么清新文艺的片子——更别提进电影院看了。不过生活总是要改变改变的嘛——瞧,我文艺起来连我自己都会害怕……
《星空》根据几米漫画改编(此前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几米已经是台湾异常炙手可热的漫画家,非常受欢迎。回来特意搜了一下他的漫画《星空》。虽然不懂漫画,但是感觉他的漫画画风有点像之前我看过的《爷爷变成了幽灵》(欧洲漫画家作品),人物、场景时而夸张,时而变形,线条简单却很细腻,或是浓墨重彩、充满复杂几何图形;画作颜色鲜艳,有时颇有印象派风格,但是绝对不存在光影变化,就像是孩子的涂鸦——就像是一场梦。每一幅画都很祥和并且很有意境,叙事语气娓娓道来、宁静悠远。故事情节和画面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富有情调和哲理,看完让人不能释怀。
为什么几米的漫画会这么受欢迎?我想是因为他用最细腻最柔软的笔触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最细腻最柔软的一块地方。就像九把刀《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一样,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埋在人们心底,此生莫会更美;总有那么一个夏天人们想回,却再也不能回。
如果理解了几米的漫画《星空》,那么也就理解了电影《星空》。这部电影,还是很好地遵循了几米的意境,那种散发出来的恬静的美生于自然,并非矫作。
(观后感+剧透,慎入)
电影对漫画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并加长。故事很简单也并不新颖:一个孤单的13岁小女孩小美,她的爷爷刚刚去世,父母感情不和;一个孤单的13岁小男孩小杰,与母亲躲避施暴的父亲,终日与画板为友,还受同学欺负。两个孩子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有一天女孩和男孩逃离了城市,来到乡下爷爷的老宅,一起看她曾和爷爷一起看过的星空。两人看到了星空,女孩却大病一场,醒来发现男孩已经与母亲搬了家,两人甚至没能说一声再见。
这是一步充满象征的电影,导演非常自如地运用了许多实物作为情感寄托:爷爷送给小美的手工木制大象,此后无数次出现在镜头中作为小美对爷爷思念的象征;凡高《星空》的拼图,此前一直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一起拼,现在只能小美一个人孤零零地拼,拼到最后缺少了一块,正是月亮的中心。小美无助地找遍房间,但正如丢失的温馨一样,这一块再也没能找回来。小美在学校问小杰:“两个人之间的爱会消失吗?”看到这里我笑了,挺多观众都笑了。笑的人其实都挺悲哀的,有的时候知道答案未必是好事。等老的时候,人们知道很多很多问题的答案,却宁可回到那个无知的年代。
电影也加入了漫画的扭曲、变形、夸张。当小美看见小杰被欺负时,她大步冲过去,她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变成一直愤怒的恐龙;两个人参加班级布置比赛,一起画画、折纸,他们折出的动物们活灵活现地跟着他们,挤满了马路、大桥,有一幅画面是夕阳西下,两个人坐在一起的剪影,后面则是一群动物翘首的剪影,颇为温馨;两个人坐火车去乡下,在小美的想象中,火车飞上天空,在群星间飞翔,在凡高的《星空》中飞翔。一不留神,小杰靠在小美身上睡着了——这样的镜头总是引得人会心一笑;夜晚的两个人在爷爷小屋旁的船上等雾散,小美却发了烧。小杰背着小美往回跑,在慢慢田野中,雾突然散开,田野一下子亮了,展现在他眼前的是迷人的星空……
孤单时,仍要守护你心中的思念
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梦想还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
我常常一个人,走很长的路,在起风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一片落叶。
仰望星空,我想知道:有人正从世界的某个地方朝我走来吗?
像光那样,从一颗星到达另外一颗星。
后来,你出现了。又离开了。我们等候著青春,却错过了彼此……
但我永远会记得,那年夏天,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几米漫画《星空》
今天由于种种机缘巧合跟某三个人进了电影院,看《星空》。老实说,我被自己震撼了。被震撼的地方有两点:一、我进电影院看了一部被我一贯称之为“那种电影”的电影;二、我已经这么老了……
从来没看过这么清新文艺的片子——更别提进电影院看了。不过生活总是要改变改变的嘛——瞧,我文艺起来连我自己都会害怕……
《星空》根据几米漫画改编(此前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几米已经是台湾异常炙手可热的漫画家,非常受欢迎。回来特意搜了一下他的漫画《星空》。虽然不懂漫画,但是感觉他的漫画画风有点像之前我看过的《爷爷变成了幽灵》(欧洲漫画家作品),人物、场景时而夸张,时而变形,线条简单却很细腻,或是浓墨重彩、充满复杂几何图形;画作颜色鲜艳,有时颇有印象派风格,但是绝对不存在光影变化,就像是孩子的涂鸦——就像是一场梦。每一幅画都很祥和并且很有意境,叙事语气娓娓道来、宁静悠远。故事情节和画面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富有情调和哲理,看完让人不能释怀。
为什么几米的漫画会这么受欢迎?我想是因为他用最细腻最柔软的笔触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最细腻最柔软的一块地方。就像九把刀《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一样,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埋在人们心底,此生莫会更美;总有那么一个夏天人们想回,却再也不能回。
如果理解了几米的漫画《星空》,那么也就理解了电影《星空》。这部电影,还是很好地遵循了几米的意境,那种散发出来的恬静的美生于自然,并非矫作。
(观后感+剧透,慎入)
电影对漫画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并加长。故事很简单也并不新颖:一个孤单的13岁小女孩小美,她的爷爷刚刚去世,父母感情不和;一个孤单的13岁小男孩小杰,与母亲躲避施暴的父亲,终日与画板为友,还受同学欺负。两个孩子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有一天女孩和男孩逃离了城市,来到乡下爷爷的老宅,一起看她曾和爷爷一起看过的星空。两人看到了星空,女孩却大病一场,醒来发现男孩已经与母亲搬了家,两人甚至没能说一声再见。
这是一步充满象征的电影,导演非常自如地运用了许多实物作为情感寄托:爷爷送给小美的手工木制大象,此后无数次出现在镜头中作为小美对爷爷思念的象征;凡高《星空》的拼图,此前一直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一起拼,现在只能小美一个人孤零零地拼,拼到最后缺少了一块,正是月亮的中心。小美无助地找遍房间,但正如丢失的温馨一样,这一块再也没能找回来。小美在学校问小杰:“两个人之间的爱会消失吗?”看到这里我笑了,挺多观众都笑了。笑的人其实都挺悲哀的,有的时候知道答案未必是好事。等老的时候,人们知道很多很多问题的答案,却宁可回到那个无知的年代。
电影也加入了漫画的扭曲、变形、夸张。当小美看见小杰被欺负时,她大步冲过去,她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变成一直愤怒的恐龙;两个人参加班级布置比赛,一起画画、折纸,他们折出的动物们活灵活现地跟着他们,挤满了马路、大桥,有一幅画面是夕阳西下,两个人坐在一起的剪影,后面则是一群动物翘首的剪影,颇为温馨;两个人坐火车去乡下,在小美的想象中,火车飞上天空,在群星间飞翔,在凡高的《星空》中飞翔。一不留神,小杰靠在小美身上睡着了——这样的镜头总是引得人会心一笑;夜晚的两个人在爷爷小屋旁的船上等雾散,小美却发了烧。小杰背着小美往回跑,在慢慢田野中,雾突然散开,田野一下子亮了,展现在他眼前的是迷人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