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9,797贴子:10,078,720

回复:【重大发现】《梦终红楼》连载,欢迎广大红迷反驳辩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明:
第九章 柳明“花”暗
——初识宝玉与薛蟠的恩怨
第一节、开到荼(缺“艹”+“縻”字) “花”事了


28楼2011-11-24 08:17
回复

    为大家阅读方便,整理上文提纲如下:
    序篇 爱新觉罗·永忠的三首咏《红楼梦》诗
    上篇 追踪“花”的神秘线索
    序 章 柳暗“花”明——正面与反面
    第一章 妙笔生“花”——触动“花”的机关
    第二章 移“花”接木——暗线中,“花”是花袭人的替身和象征
    第三章 新鲜“花”样——“送宫花”暗藏花袭人真正的身世来历
    第四章 “花”的变种——从宝玉的故事集中了解薛家和花袭人的动机
    // 第一节 可怕的“耗子”
    // 第二节 “妖魔”作戏
    // 第三节 原形毕露
    // 第四节 好事多魔
    第五章 落“花”时节——“黛玉葬花”就是花袭人的最终下场
    // 第一节 重识黛玉
    // 第二节 为“花”饯行
    // 第三节 “花”谢留魂
    第六章 并蒂菱“花”——下流酒令中的“花”泄露袭人的真实身份
    // 第一节 “宝钗”与“桂花”
    // 第二节 “菱”与“花”
    // 第三节 “乌龟”与“忘八”
    // 第四节 幕后元凶
    第七章 以“花”为药——“珍珠”的妙用
    // 第一节 袭人“本名”
    // 第二节 宝玉头上的珍珠
    // 第三节 后日旧案
    // 第四节 深仇大恨
    第八章 “花”落归根——“桂花夏家”与薛家联姻
    // 第一节 桂花夏家
    // 第二节 鬼“花”下嫁
    // 第三节 宝玉染病
    // 第四节 终证前缘
    第九章 柳明“花”暗——初识薛蟠与宝玉的恩怨
    // 第一节 开到荼 “花”事了
    // 第二节 暗线雏形
    中篇 重新认识《红楼梦》 ……


    29楼2011-11-24 08:48
    回复
      2025-10-18 14:28: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得很有道理!


      来自手机贴吧31楼2011-11-24 10:18
      收起回复
        大家可以先不管作者身份,看看“花”的线索牵强与否,如果它确实存在,那就说明《红楼梦》确有所隐,而索隐本身也没什么不对,只是要讲究索隐的科学方式。


        33楼2011-11-24 16:16
        收起回复


          34楼2011-11-24 21:54
          回复
            终于看完了花的故事。解析的鞭辟入里,论证有力。我看着不觉呆了,其中对黛玉的解析让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只是现有两点疑问:
            1.袭人不是嫁给蒋玉菡了吗?(以交换汗巾子为伏笔)
            2.按心武老师的说法,根并荷花一茎香的香菱是与蓉大奶奶一茎的,两人又如此的像。关于这个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IP属地:上海35楼2011-11-24 23:19
            收起回复
              回复 @吉列微风 :
              红楼反面的高度艺术化,导致分析起来很复杂,这也是二百多年来没有真正破解的原因吧!关于两点存疑,试答如下,我们一起探讨:
              1、探佚红学多有这种说法,主要根据判词和汗巾去向,仅限于正面分析,观点并未涉及红楼的反面,反面完全是另一回事。从“花”的情节可以看出,红楼原著只有80回,已是完璧,并没有后文需要“探佚”。正面文字未完,但反面的故事已圆满结束!
              2、《梦终红楼》后文会涉及到小说形象与历史人物定位的问题。雍正被艺术地分写在薛蟠和贾敬等人身上,也就是说,在反面,东府的设置与梨香院是一回事,这是为了更加隐蔽和叙事方便。刘老师的感觉很对!当然不具体分析很难说清。


              37楼2011-11-25 12:44
              回复
                怎么不更新了,明后两天我正好有空,我可是在等着你呢。


                IP属地:上海38楼2011-11-25 19:48
                回复
                  2025-10-18 14:22: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欲知有何阴谋,且听下回分解。


                  IP属地:上海39楼2011-11-25 22:31
                  收起回复

                    中 篇
                    重新认识《红楼梦》
                    序章 背面映象
                    ——“骷髅”与“掩面人”
                    我们也许从前文已能体会到“风月宝鉴”这个道具的重要意义,但有一条关于它的批语尤为重要。
                    第十二回写贾瑞“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句后紧接有夹批道:
                    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这个令人毛骨悚然、象征死亡的“骷髅”影像究竟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深刻内涵?脂批已作很好说明。作者苦心孤诣用镜中“骷髅骨”与书中“掩面人”相对位,好让读者费神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识别。既是“掩面人”,定然未在正文中直接透露;既是“掩面人”,定然不是小说家的虚构。它强烈暗示着《红楼梦》中藏有未曾露面、未曾暴露身份的人,它也必然有所指于某个与《红楼梦》相关的特定历史时期,某个或某些曾经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那么暗线所涉之事也可能正反映当时的事件真相!关于“掩面人”的存在,作者还在第十七回通过贾政等人游园巧妙作出暗示:
                    ……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正好出现在“花障”掩映的宝玉未来之居——怡红院中。这是针对“一群”“掩面人”同时也是风月宝鉴的点睛之笔。
                    第十二回正文和脂批谈论风月宝鉴反面的文字很多。诸如正文直接指出:“千万不可照正面”,并伴有夹批进一步解释:“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旁批还故意设问:“谁人识得此句”?又正文有“只照他的背面”,夹批便提醒读者“记之”。批者针对风月宝鉴进一步向读者提出苛刻要求:“正面你方才已自领略了,你也当思想反面才是”(蒙旁);“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夹批)!如此等等。
                    可见,风月宝鉴的正面并不重要,我们熟知的《红楼梦》的正面故事再优美动人再思想深刻,相比于暗线内容,也是无足轻重。作者的注意力、《红楼梦》的重心原本不在正面,一切以反面暗线为出发点,这便是作者设计风月宝鉴的真正用意。理解了风月鉴,才能更好地理解“掩面人”的深刻用心,才可能与作者、与批者达成心灵上的共鸣和默契!
                    以前红学中的“索隐派”曾风靡一时,如有明珠、纳兰性德、和珅及傅恒各家事说、影射清初政治人物说、清顺治帝与董妃说等等,但终因过分附会和生硬猜测而使其观点难以立足,随即自生自灭。其实从前面分析看来,“索隐派”的出现决非偶然,它存在的深刻原因也不能等闲视之。拙著观点也许不可避免会有“索隐”之嫌,但其性质绝然不同!红楼中人并不是简单地“影射”某个历史中的“掩面人”,而是作者完全以历史人物为原形,再以“传神摹影”(第十八回夹批)之曲笔、“幻笔”塑造逼真(当时环境所迫,虽不得形似但力求更高层次的神似)的艺术形象,并随之在暗线中逐步展开有关“掩面人”广阔而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画面。
                    宝玉和薛蟠等人便是出现在书中的艺术形象,红楼深处、风月宝鉴的反面是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及其事件。就《红楼梦》的双面内容而言,它并不是纯粹的文学艺术作品,更在于要揭示历史本真!因为其正面是小说形式,而背面则记录着一段经过艺术化的历史。批者即曾慨叹,作者“本意正传,实是曩时苦恼”(第八回甲旁),这是他百般无奈下采用的一种空前绝后的写史方式。
                    《红楼梦》尚有待我们重新认识!既然其中有历史,必然要与历史发生关系,才能对暗线作出深入探讨。尽管暗线中隐藏的真实扑朔迷离、神秘难度,但一如前面“花”的线索,作者批者对于“掩面人”的情况同样留下了足够多的信息。我们将利用这些极有价值的信息,并借鉴必要的历史资料,在“花”的线索的基础上,继续接近那些冥冥玄机,试着逐步确认几位主要的“红楼掩面人”,进而把整个暗线的框架呈现出来,那么暗线的重要价值也就昭然若揭了!


                    40楼2011-11-26 08:51
                    收起回复
                      我怎么觉得,这只是两个人的论坛?哈哈……


                      41楼2011-11-26 10:07
                      收起回复
                        1楼声明申请吧主删除即可!


                        42楼2011-11-26 10:10
                        收起回复

                          这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论红之句,我要做一个流言家!


                          43楼2011-11-26 13:59
                          收起回复


                            44楼2011-11-27 00:23
                            回复
                              2025-10-18 14:16: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今天先顶,明儿再看


                              45楼2011-11-27 01: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