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读书,不同于冬日,天烦人躁,需读些清凉的东西,比如王维。武侠本不宜夏天读,除了《倚天屠龙记》的前几张,关于张翠山。
金庸的书,最喜欢《倚天》,所有的人物 ,最喜五郎。有时候觉得他和文景很像,一样的优雅清俊,一样的恭谨纯孝,一样的至情至性。
张五郎出场时候,是借一个旁人的眼光来看的,“都大锦见有生人行近,当即住口,见马上乘者是个二十一二岁的少年,面目俊秀,虽然略觉清癯,但神朗气爽,身形的瘦弱竟掩不住一股剽悍之意。”面目俊秀,神朗气爽,略觉清癯,是张翠山给人的第一印象。到此处,张的出场,无论是年龄,还是形象,都和文景很像。
张自幼在张三丰身边长大,张三丰无论从人品学识武功上来说,都是一流,有仙家遗风,故武当七侠都是一等一的好男儿,五郎翠山尤为甚。
对恩师至孝,对兄弟至义。可以说,金庸的人物是典型的儒家审美,也因此获得最广泛的赞同。
而记得有围巾这么说文景“想文景自幼生长在六朝古都,接受着中国最醇久的历史文化熏陶。温文尔雅、谦逊有礼、秀外而慧中,温柔轻灵,却又不失深沉厚重。整个风骨气度,最为符合中国儒家文化的审美”在这一点上,文景无疑和张翠山有惊人的相似。
性格方面,张翠山不及宋远桥老成持重,也不似莫声谷疾如闪电,有些中庸的味道,可是当惊闻三哥遭歹人毒手,面对至亲手足,却火山爆发,因在他心中,恩情重于山。
在现在社会,这样的场景毕竟少见,但是文景的重感情,确是平凡生活的点滴中透出来的,那首闪着泪花的《朋友》是最好的注解。
有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侠客,把所有的私人感情抛到脑后,为了国家民族正义不顾一切,这样的人,我们景仰,却无法切近。而张翠山在面对爱妻和兄弟时的抉择,虽惨烈,也真实。
形容文景的词,有一个很常用,是温润。因为温润,有时会忘记他是一个21岁的孩子,他也有棱角,他也会不平。
张翠山最令我动容的另一点,关于素素。记得他至临安城,换上青衫方巾,宛然浊世佳公子,终至素素一见倾心。
我记得叶兆言说过,南京这座城市,就像尚宦之家的忧郁公子。呵呵,我们的文景,和张五郎绝类,也似浊世佳公子。也相信以后,他会对一个女子诚心相付。
此文呓语颇多,勿怪,勿嗔。
西风于某夏日晌午呓语
金庸的书,最喜欢《倚天》,所有的人物 ,最喜五郎。有时候觉得他和文景很像,一样的优雅清俊,一样的恭谨纯孝,一样的至情至性。
张五郎出场时候,是借一个旁人的眼光来看的,“都大锦见有生人行近,当即住口,见马上乘者是个二十一二岁的少年,面目俊秀,虽然略觉清癯,但神朗气爽,身形的瘦弱竟掩不住一股剽悍之意。”面目俊秀,神朗气爽,略觉清癯,是张翠山给人的第一印象。到此处,张的出场,无论是年龄,还是形象,都和文景很像。
张自幼在张三丰身边长大,张三丰无论从人品学识武功上来说,都是一流,有仙家遗风,故武当七侠都是一等一的好男儿,五郎翠山尤为甚。
对恩师至孝,对兄弟至义。可以说,金庸的人物是典型的儒家审美,也因此获得最广泛的赞同。
而记得有围巾这么说文景“想文景自幼生长在六朝古都,接受着中国最醇久的历史文化熏陶。温文尔雅、谦逊有礼、秀外而慧中,温柔轻灵,却又不失深沉厚重。整个风骨气度,最为符合中国儒家文化的审美”在这一点上,文景无疑和张翠山有惊人的相似。
性格方面,张翠山不及宋远桥老成持重,也不似莫声谷疾如闪电,有些中庸的味道,可是当惊闻三哥遭歹人毒手,面对至亲手足,却火山爆发,因在他心中,恩情重于山。
在现在社会,这样的场景毕竟少见,但是文景的重感情,确是平凡生活的点滴中透出来的,那首闪着泪花的《朋友》是最好的注解。
有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侠客,把所有的私人感情抛到脑后,为了国家民族正义不顾一切,这样的人,我们景仰,却无法切近。而张翠山在面对爱妻和兄弟时的抉择,虽惨烈,也真实。
形容文景的词,有一个很常用,是温润。因为温润,有时会忘记他是一个21岁的孩子,他也有棱角,他也会不平。
张翠山最令我动容的另一点,关于素素。记得他至临安城,换上青衫方巾,宛然浊世佳公子,终至素素一见倾心。
我记得叶兆言说过,南京这座城市,就像尚宦之家的忧郁公子。呵呵,我们的文景,和张五郎绝类,也似浊世佳公子。也相信以后,他会对一个女子诚心相付。
此文呓语颇多,勿怪,勿嗔。
西风于某夏日晌午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