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Ukoo音乐论坛
http://www.ukoo.net/bbs/thread-48456-1-1.html
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呵呵
他1998年以前的歌跟现在的歌风格满不一样的 偶听的次数不是太多 稍微推荐一些吧
王力宏初出道唱的是比较偶像的泡泡糖情歌 虽然他一直有自己的创作收录进专辑 但比较少被当时的唱片公司拿出来打
1995年12月 <情敌贝多芬>:
同名主打<情敌贝多芬>现在去听是很年轻的味道 这次演唱会上经过他重新编曲的版本相当出彩;
<Last Night>13岁(或15岁)的创作曲 英文词也是自己填的 1995年的这个版本比较轻快 2002年的精选辑<音乐进化论>里重新唱了一遍 很温柔的唱腔 两个版本或许代表两个不同时期不同心境的王力宏;
这张里面还有两首名曲翻唱<Love Me Tender>和<The Water Is Wide> 显然他对英文歌的驾驭程度要好于那时候才刚刚开始学习的中文歌
1996年8月 <如果你听见我的歌>
同名主打<如果你听见我的歌> 很深情 当时王的一首歌已经做好了编曲 结果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原曲拿给吴宗宪唱了 但是这个编曲却是已经花钱做好的 为了不浪费唱片的预算 王力宏是坐在老板家的钢琴上听着这个现成的编曲(就是这个CD版的编曲)把曲子写出来的 也就是这首主打歌的主旋律(佩服一下 他还满强的)
<As Long As I Have You>王力宏自己的英文词曲创作 只有轻柔的吉他伴奏 听起来很舒服的歌
同样这张专辑也有英文名曲翻唱<Stand By Me> 虽然也很好听 不过功力还是逊于原唱
但是从这张专辑就有收录王在多种曲风上的表现 美式的比较顺手
1996年12月17日 <好想你>(内地至今未引进...)
同名主打<好想你> 延续上张一贯的抒情主打风格 偶个人感觉一般般啦;
<风中的遗憾> 小王中学时期音乐剧锻炼的嗓音表现出来了 高音很厚实有听头 不像他现在唱高音的风格;
<Noah> 这张专辑强烈推荐曲目 有点基督教意味的英文歌词 处理方式有当时舞台剧唱腔的特色 作为基督徒的王力宏或许能很好诠释它 歌曲后段的唱法和突然的高音比较精彩
1997年7月18日 <白纸>(内地至今也未引进)
同名主打<白纸>和<在每一秒里都想见到你> 就这张专辑来说这两首歌是最符合市场导向也最符合王当时形象定位的情歌主打 对于这种歌小王的表现向来就不错(P.S.: 王在<白纸>MV里干净的气质很打动人心);
<不要开灯> 有一点点的转音技巧 歌手的音质还是打动人的关键;
<Dream Again> 又是王力宏自己的英文词曲创作 2003年还发过这个的日文版单曲 可见它的旋律和编曲还是满好听的
从他1998年以前的专辑中收录的歌来看觉得王的英文歌总是要比中文歌更顺耳(其实到现在也是这个感觉呵呵 毕竟他是18岁才开始学中文的) 大概是他那时的中文水平实在是不高 咬字还有ABC的味道吧...
1998年转签了新东家Sony 唱片的主动权更多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
1998年8月21日 <公转自转>
这张唱片是他大学毕业后正式进入华语乐坛的第一张专辑 也是他音乐风格开始转变的标志 唱法还是比较硬 偶尔用假声 偶个人觉得虽然这张表面上看是稍偏摇滚的编曲多点 但R&B风味其实已经明显起来 也是这张专辑让他开始被内地及更多地区的听众认识
几乎想推荐给楼主<公转自转>整张所有曲目啊~ <公转自转>和<爱你等于爱自己>肯定听过了
《梦想被冷冻》是力宏公开在网上征集的,由歌迷作词的,在作词一栏里的署名是:fans,值得一听;
<One Of These Days>里面的和声在当时来说是很精彩的 王宽广的音域以及大学合唱团的和声经历也得到体现 这首他自己写的中文歌词也能看出他想摆脱所谓"优质偶像"帽子希望转变大家看法的意向;
<信任> 跟童安格合作的作品(汗 以前觉得他俩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最后几个字用的假声很漂亮 以前看过他在1999年台北演唱会上钢琴自弹自唱这首歌的视频 被震到了;
<不管怎样> 轻摇滚 很上口 很洒脱的感觉 最后的和声也是印象很深刻;
<2000年> 电子舞曲 跟港产舞曲的不是一码事啦 节奏很特别 有用力扯尖的假声和很高的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