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fnew先生你好:
您说:“以太专区”中龙索先生提出的公式单位不对,密度怎么是KG?

我的以太密度公式是依据经典波动力学(不是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得来的。

齐绩先生也注意到了这一组公式,只是他没有得到以太的弹性系数K(即以太的体变模量),所以他没有给出直接的以太密度,而只是给出了以太相对于水的相对密度。
我在多年前就已经得到以太的
并且在当时也指出通常人们习惯的普朗克常量的量纲可能有误,应该和压强是同一量纲。
从上面一组的公式来看,以太是流体,可以证明以太体变模量K的量纲和气体的体变模量(压强P)是同一量纲。
您说我公式的量纲不对,我反复核对了,量纲没问题!
不过现在要让那些科学大佬们去接收改变普朗克常量的量纲的事实,还为时尚早!
您谈到黄志洵先生的以太密度在数量级上很接近,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不知哪里可以看到他的文章?
您说:“以太专区”中龙索先生提出的公式单位不对,密度怎么是KG?

我的以太密度公式是依据经典波动力学(不是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得来的。

齐绩先生也注意到了这一组公式,只是他没有得到以太的弹性系数K(即以太的体变模量),所以他没有给出直接的以太密度,而只是给出了以太相对于水的相对密度。
我在多年前就已经得到以太的
从上面一组的公式来看,以太是流体,可以证明以太体变模量K的量纲和气体的体变模量(压强P)是同一量纲。
您说我公式的量纲不对,我反复核对了,量纲没问题!
不过现在要让那些科学大佬们去接收改变普朗克常量的量纲的事实,还为时尚早!
您谈到黄志洵先生的以太密度在数量级上很接近,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不知哪里可以看到他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