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涣(?-209年),字公刘。豫州沛国人,东汉末年曹操属下武将。《三国志》及《后汉书》俱无其传,唯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鱼豢《魏略》才有记载其传记。
追击眭固
史涣少年时就已经有任侠之风,而且有雄壮的气概。在曹操开始发迹的时候,史涣就以门客的身份跟从曹操,职任中军校尉。此后史涣就一直随著曹操东征西讨,多立战功,虽然很少独领一军,然而却经常担任监军的角色,可见曹操对其相当信赖,更转拜史涣为中领军。史涣的地位约与韩浩相当,二人均为曹操的亲信随从,以忠勇闻名,共同掌管禁兵,封列侯。至於领兵征伐方面,史涣则多从曹仁、徐晃二将出阵。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东汉大司马张杨为其部将杨丑所杀,杨丑正要举众向曹操投降之际,其部将眭固又将杨丑杀掉,并计划投奔袁绍。其时眭固军队正屯於射犬(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北)一带,曹操见状便派遣史涣与曹仁、徐晃渡过黄河追击眭固。眭固自知不敌,正欲自往袁绍处求救,却与曹军相遇於犬城,结果史涣与曹仁大破眭固,斩其首级,尽降其军。此役是史涣功勋最著的一场战事,其事散见於〈武帝纪〉、〈曹仁传〉、〈徐晃传〉。[编辑]官渡烧粮
官渡之战期间,袁绍派遣部将韩荀[1],正要从西道钞击曹军,却於鸡洛山遭到曹仁截击,於是袁绍再不敢行分兵钞道之计。乘此优势,史涣便与曹仁、徐晃一起钞截袁绍的运粮车,烧其粮草,大力打击袁军的士气。曹操击败袁绍后,继续追击袁氏於柳城,史涣认为远军深入的决定潜伏著一定的危险性,欲与韩浩一起进谏,然而韩浩却指我军现今士气如虹,势如破竹,作为领导中军的将领不宜打击军队士气为由作罢。虽然后来曹操的确能成功攻取柳城,但此事亦可看出史涣为人的谨慎。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史涣逝世,其子史静嗣其职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