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厦门人骄傲的谈资。她以其独特的魅力,让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为之倾倒。走进厦门,记者被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热情的创业氛围,特别是温馨的人文环境所吸引。厦门在创文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经验,文化自觉打造出经济人文同步发展的“厦门蓝本”。
“温馨城市”展现和谐之美
厦门的自然风光无疑是美的。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天风海涛,青山绿水,奇卉异木,鸟语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地貌,飞扬着沁人的色香神韵;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厦门——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
步行于这样的城市,触摸它的脉搏,盈盈于耳的是市民亲切而热络的问候聊天。这座城市不仅漂亮,而且市民素质相当高。鹭海鼓浪,映雪囊萤。走进鼓浪屿,令人不禁想起《致橡树》的作者、著名女诗人舒婷;钢琴博物馆,几千台钢琴的阵容,彰显了鼓浪屿人的文化积淀。在厦门,助人为乐、文明礼让蔚然成风,优良的城市人文气息给每一位来厦的客人留下了好印象。
厦门更让人体会到一种“家”的感觉。安静、整洁、温馨。岛内旧城小巧恬静,岛外新城现代精致,城市街道干净漂亮,路牌标识简洁易懂,交通、购物、休闲都极其方便……2010年,厦门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名列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国“最温馨城市”。
文化引领创造“侨”特色
厦门从偏居东南的海岛小城,经过三十年的开拓磨练,成就了这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现代化都市。
侨领陈嘉庚先生捐资建设的集美学村,是厦门引以为傲的一张文化名片。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注重“侨”文化建设,显示了自身的底蕴和文化自觉。
今年10月20日,全国首座中山华侨公园在厦门奠基,这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山华侨”命名的公园。
10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厦门:弘扬中华文化,做足“侨”文章》的新闻,充分肯定厦门市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大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华文教育基地,并向海内外华侨华人广泛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弘扬中华文化的要求。
华侨华人是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力量,厦门共设立了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等8个华文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和吸引华裔学生来厦门学习中华文化。在文化引领和文化自觉中创造了自身独特的“侨”特色。
财政一般预算60%用于民生
与厦门人说起厦门,他们都会自豪地向你列举一个个响当当的头衔——“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当你了解厦门,你会感觉这些称号实至名归。
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厦门市委、市政府致力强化民生保障,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全市财政一般预算60%以上用于民生保障重点领域,率先实现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全民覆盖,率先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去年,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33元,均居全国前列。两年来新增就业34.1万人;采访中,有一个数字令记者深感兴趣:那就是在厦门,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实行全覆盖。据了解,市财政已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近60亿元,竣工2.4万套,实现了低收入家庭保障房应保尽保;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了安定稳定的社会局面。
五年间,厦门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二连冠”并顺利通过第三届复查考评,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卫生服务、人口与计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人防等工作全国领先。
厦门,以明确的目标、扎实的举措,让人民看见、摸着、享受幸福。
“温馨城市”展现和谐之美
厦门的自然风光无疑是美的。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天风海涛,青山绿水,奇卉异木,鸟语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地貌,飞扬着沁人的色香神韵;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厦门——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
步行于这样的城市,触摸它的脉搏,盈盈于耳的是市民亲切而热络的问候聊天。这座城市不仅漂亮,而且市民素质相当高。鹭海鼓浪,映雪囊萤。走进鼓浪屿,令人不禁想起《致橡树》的作者、著名女诗人舒婷;钢琴博物馆,几千台钢琴的阵容,彰显了鼓浪屿人的文化积淀。在厦门,助人为乐、文明礼让蔚然成风,优良的城市人文气息给每一位来厦的客人留下了好印象。
厦门更让人体会到一种“家”的感觉。安静、整洁、温馨。岛内旧城小巧恬静,岛外新城现代精致,城市街道干净漂亮,路牌标识简洁易懂,交通、购物、休闲都极其方便……2010年,厦门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名列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国“最温馨城市”。
文化引领创造“侨”特色
厦门从偏居东南的海岛小城,经过三十年的开拓磨练,成就了这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现代化都市。
侨领陈嘉庚先生捐资建设的集美学村,是厦门引以为傲的一张文化名片。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注重“侨”文化建设,显示了自身的底蕴和文化自觉。
今年10月20日,全国首座中山华侨公园在厦门奠基,这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山华侨”命名的公园。
10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厦门:弘扬中华文化,做足“侨”文章》的新闻,充分肯定厦门市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大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华文教育基地,并向海内外华侨华人广泛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弘扬中华文化的要求。
华侨华人是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力量,厦门共设立了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等8个华文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和吸引华裔学生来厦门学习中华文化。在文化引领和文化自觉中创造了自身独特的“侨”特色。
财政一般预算60%用于民生
与厦门人说起厦门,他们都会自豪地向你列举一个个响当当的头衔——“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当你了解厦门,你会感觉这些称号实至名归。
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厦门市委、市政府致力强化民生保障,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全市财政一般预算60%以上用于民生保障重点领域,率先实现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全民覆盖,率先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去年,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33元,均居全国前列。两年来新增就业34.1万人;采访中,有一个数字令记者深感兴趣:那就是在厦门,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实行全覆盖。据了解,市财政已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近60亿元,竣工2.4万套,实现了低收入家庭保障房应保尽保;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了安定稳定的社会局面。
五年间,厦门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二连冠”并顺利通过第三届复查考评,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卫生服务、人口与计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人防等工作全国领先。
厦门,以明确的目标、扎实的举措,让人民看见、摸着、享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