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是有一个过程的,即使是书圣的字,拿给小学生看,也觉得不美,为什么?
因为小学生没有这个欣赏水平!
再何况,书法有各种风格,书法发展到今天,风格多样,更需要提高欣赏水平,
没有几年以上的书法练习,许多大师的作品无法欣赏。比如说颜真卿的行草、米FU、王铎的作品初学书法往往是不喜欢的,但练了几年,不但看得顺眼,而且很佩服了。
更难理解的是一些魏碑、汉隶、明清大家的作品,比如何绍基、金农、郑板桥等,其实他们是书法大家。明清科举考试写得如印刷体的工整小楷,因千人一面,没有灵气,早被书法史淘汰,被讥为书奴了。
书法的本质是创新,历代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是因为有创新,欧颜柳赵、宋、明、清并不重复书圣,面目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