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吧 关注:32,839贴子:249,142
  • 1回复贴,共1

偶遇庐山松门别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去探访庐山的时候偶遇一位七旬老人陈三立的别墅。这个别墅显然不是一处常规的旅游景点,在翻阅过庐山的大量史料后,惟有剩下的就是对这栋宋门别墅的神往.......
在中国最权威的《辞海》一书中,收录了不同凡响的一家,那是清末民初江西修水陈氏一家,陈三立与其父陈宝箴、其子陈衡恪、陈寅恪。“陈氏一门三杰”被世人传为美谈。而陈三立之孙近代著名植物学家陈封怀与先辈相比也毫不逊色。
陈三立画像
1929年的深秋,也是这个寒意袭人的季节,阳光是否也如今日这般耀眼拂面已不得而知,一袭长袍马褂,白发飘逸的老者登上庐山,这次散原老人是从上海迁居庐山,入住一栋从挪威人手中购得的别墅。别墅前数十米处两棵松树相对而立,宛如一道天然的大门。“松门别墅”由此得名。
松门别墅外观
从地理位置来看,“松门别墅”离庐山著名的 景点“月照松林”也只是转个弯的几步之隔。今为河南路602号.是庐山无数栋别墅中的普通的一栋,红色的鱼鳞板屋顶和笃实的扶墙隐在万棵松林之中,显示低调的醒目。进入别墅前的路口,一块巨大的天然石头雄居路口,虽然苔藓斑驳仍掩不住上面虎虎生威四个斗大的字:“虎守松门”。这是陈三立老人的亲手题字,遒劲霸气,虎气长存。
在今日的山风中,夕阳穿过树林把最后一抹柔亮的余晖送进别墅敞开的外廊,照在有些破旧荒凉的外墙上。它的内部对我来说就象谜语。陈家已再无后人住在庐山。此地已是民居,被保护性居住。但庐山的植物园内还安葬着陈氏子孙,陈三立子——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孙——植物学家陈封怀。
2003年6月16日,陈寅恪、唐筼夫妇永眠于庐山植物园。此处由数块形态各异的岩石组成。其中一块呈竖长状的岩石正面写着“陈寅恪唐筼夫妇永眠于此”,反面写着“陈流求 陈小彭 陈美延 庐山植物园敬立”等数字。另一块略呈椭圆状的岩石上面写着黄永玉的手书“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等数字。
我想大师的晚年尽管眇目跛足,但拥有辉煌的人生,且能安葬在近百年的庐山植物园内,无乱世俗人的打搅,左拥苍松右抱翠竹,还可以望着远处百万年前的冰川砾岩,得此厚重的历史为伴,也可称为幸事。
忘记身前七十载的是非,抛却身后三十年的流离,留下的是延绵后世的敬仰。

左一为陈封怀先生之墓
由于在大学里受到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在植物学上的引导,陈封怀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7年,他在东南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吴淞中国公学、沈阳文华中学执教一年,又在清华大学任助教两年,便加入了设在北平以研究动植物分类为主的静生生物调查所,接连5年在河北以及东北三省进行植物调查和标本采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知识,发表了有关镜泊湖植物生态和河北菊科植物的论文。1934年参加公费出国留学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录取,进入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研究、学习,在当时世界著名的植物学家(W.Wright史密斯(Smith)指导下,研究报春花科、菊科以及植物园的建设和管理;留学期间,他还到英国的邱园以及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各大标本馆作短期研究工作。自1936年学成归国,50多年来,他一直奋斗在祖国科研和教育战线,曾历任庐山植物园主任、中正大学园艺系教授、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副主任、武汉植物园主任、华南植物园主任、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还兼任广东省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顾问,为中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植物园的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3年4月13日19时20分陈封怀因病逝世。但是,他留给我们的中国植物园事业,他和他的学生完成的报春花科、菊科的研究成果,犹如苍松翠柏,永远葱郁;他为植物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高尚品德,也将永远激励后人!



1楼2011-11-11 17:35回复



    3楼2011-11-14 1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