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要分析文章,还是得从烟大的创作思路上下功夫。
根据亵渎和尘缘两部作品中的情节构造,感觉烟大在创作中,倾向于给整个舞台安排一个位于众生之上的存在,比如亵渎中的至高神和尘缘中的天帝,但对于这样的角色,烟大都是持反面态度的,因为他的文章所要体现的,都是一个低端人物的命运抗争,摆脱枷锁,寻求生命与心灵自由的一种历程,在此历程中,无论至高存在对主角、主角所处的环境有好的或坏的安排,都会形成一种新的枷锁,跟主角所追求的境界背道而驰,而最终也必将被主角所戳破。
所以,回归狩魔一文,偶认为,所谓的使徒之上、所谓的世界意志、所谓的贝萨因都,并不存在一个精神体或物质体的神的具体存在。因为,果真有此角色,那么作为主角的苏的一切奋斗抗争,都将显得毫无意义,至少是逊色许多。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一本描写超能力者的小说,跟一般概念的神话全然不一。因此要说,在狩魔中所谓的神,只能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类似于一种信仰、一个符号,可心神领会而不可触摸。
烟大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会巧妙地运用自己丰富的人文知识,恰到好处的镶嵌在文章的情节推演之中,他往往会借用一些典故或名词,但又不是简单的搬运套用,而是加以衍生着色,使之恰当的丰满文章的血肉,甚至有时只是借用外壳,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注解(借壳上市?),让人感觉乐于其中却不自觉,这前者的代表,有亵渎中的大预言术,而后者的注释,应该就是狩魔中的七使徒。七使徒传说,源于圣经,虽然正典的圣经著作中只提到米迦勒和加百列,并没有提及其他五名天使,《以诺书》也被判定为伪书。但这却毫不妨碍烟大对这些名词概念的引用,他所真正需要的,也就是这个名词的躯壳而已,因为有了七使徒,人们对末世的理解就有了一些概念,文章的情节演绎就显得更加精彩,人物对白行文就更加合情合理。但是,何必真的对号入座呢,同样的故事情节、同样的创作水准,即便变成九使徒、五使徒,相信在烟大的笔下,狩魔也同样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