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天文学家们都在关注一颗直径约400米,体形接近球体的近地小行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说,这颗代号为“2005 YU55”的小行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由太阳方向飞向地球,它体积庞大,超过了一艘航母。北京时间11月9日清晨7:28,将是它和地球最为亲密的时刻,比月球离得还近。万幸的是,它不会撞地球。按美联社说法,这颗小行星是近35年来类似体积小行星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颗。
备受关注 雷达曾为它拍下“写真”
尽管这颗小行星离地球越来越近,但赵海斌说,目前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还没有看到它的身影。“我们已在密切关注了,最近它和太阳的角距太近,加上天气不太好,光学望远镜没看到。”
那么“2005 YU55”是一颗什么样的近地小行星呢?赵海斌介绍,目前科学家一共发现8000多颗小行星,其中1000多颗近地小行星对地球有潜在危险。“这颗正在向地球飞来的小行星,就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全世界都在关注它。”之所以代号为“2005 YU55”,是因为它最早发现是在2005年,这么多年,科学家们陆陆续续在监控它的动向,除了天文望远镜外,雷达也在对它进行跟踪。去年4月,国际上的阿雷西博观测站还找到了它,科学家们根据雷达图像对它进行了还原:直径大约为400米,大致是个球形,体积比航母还大。它属于碳类即C类小行星,轨道和地球接近。
亲密接触 将从地月间“缝隙”穿过
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38万公里,但“2005 YU55”和地球最近时仅32.6万公里,仅有 0.002173个天文单位。有网友开玩笑说,感觉就像是要和地球打“擦边球”了。当然,9日清晨大家都还在睡梦中,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它将从地球身边掠过了。“和地球最近时,是在非洲的上空。”赵海斌说。
由于地月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而近地小行星与地球最近时只有0.85个地月距离。因为相比宇宙宽度,地球与月亮间平均38万公里的间隔如同一条缝隙,而这颗小行星恰恰就在“缝隙”中穿过。不过,赵海斌说,地球、月亮、近地小行星三者都是不断运行的,9日清晨,地球、“2005 YU55”和月亮三者并不是在同一直线上。
赵海斌说,在未来一两百年内,这颗小行星还会有几次和地球亲密接触的机会,2075年11月8日距离地球更近,约24万公里。
排除相撞 体积大 不会被地球吸引
由于“2005 YU55”和地球最近时是在9日清晨7:28,天已经亮了,“要想用光学望远镜看到它几乎不可能。”赵海斌说。
据了解,今年一共有10多颗小行星和地球亲密接触。其中又以“2005 YU55”最受关注,因为它的体积实在太大,和地球太近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监控它的动向。”对于网友们害怕它砸向地球,建议改变它轨道的想法,赵海斌说,目前没有必要。“改变了它的运行轨道同样是存在风险的。”
专家说,小行星的爆炸威力和其体积是成正比的,大约是直径每增10倍,爆炸威力就会增加1000倍。如果“2005 YU55”砸向地球,落在地面上会砸出一个直径约6公里、深500米的坑,导致7级地震,可能引发海啸,浪高可达20米。不过,这次它尽管和地球够近,但两者相安无事。“它的体积够大,不用担心被地球的引力给吸过来,不会砸过来。”
绝佳机会 或能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
这颗小行星被天文学家们认为是碳类小行星,它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就已经形成了,一直没有发生过什么演变,而且,这颗小行星还有可能含有有机物质。这颗小行星近距离“掠过”地球,将为天文学家观察、分析小行星星体所含物质提供绝佳机会。
“通过研究它的成分,可以揭示太阳系早期形成的信息,对研究太阳系的演化提供了证据;另外一方面,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一直争论不断。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彗星,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小行星,通过研究‘2005 YU55’或许可以揭开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这类小行星也是未来空间探测的目标。”赵海斌说。
备受关注 雷达曾为它拍下“写真”
尽管这颗小行星离地球越来越近,但赵海斌说,目前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还没有看到它的身影。“我们已在密切关注了,最近它和太阳的角距太近,加上天气不太好,光学望远镜没看到。”
那么“2005 YU55”是一颗什么样的近地小行星呢?赵海斌介绍,目前科学家一共发现8000多颗小行星,其中1000多颗近地小行星对地球有潜在危险。“这颗正在向地球飞来的小行星,就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全世界都在关注它。”之所以代号为“2005 YU55”,是因为它最早发现是在2005年,这么多年,科学家们陆陆续续在监控它的动向,除了天文望远镜外,雷达也在对它进行跟踪。去年4月,国际上的阿雷西博观测站还找到了它,科学家们根据雷达图像对它进行了还原:直径大约为400米,大致是个球形,体积比航母还大。它属于碳类即C类小行星,轨道和地球接近。
亲密接触 将从地月间“缝隙”穿过
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38万公里,但“2005 YU55”和地球最近时仅32.6万公里,仅有 0.002173个天文单位。有网友开玩笑说,感觉就像是要和地球打“擦边球”了。当然,9日清晨大家都还在睡梦中,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它将从地球身边掠过了。“和地球最近时,是在非洲的上空。”赵海斌说。
由于地月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而近地小行星与地球最近时只有0.85个地月距离。因为相比宇宙宽度,地球与月亮间平均38万公里的间隔如同一条缝隙,而这颗小行星恰恰就在“缝隙”中穿过。不过,赵海斌说,地球、月亮、近地小行星三者都是不断运行的,9日清晨,地球、“2005 YU55”和月亮三者并不是在同一直线上。
赵海斌说,在未来一两百年内,这颗小行星还会有几次和地球亲密接触的机会,2075年11月8日距离地球更近,约24万公里。
排除相撞 体积大 不会被地球吸引
由于“2005 YU55”和地球最近时是在9日清晨7:28,天已经亮了,“要想用光学望远镜看到它几乎不可能。”赵海斌说。
据了解,今年一共有10多颗小行星和地球亲密接触。其中又以“2005 YU55”最受关注,因为它的体积实在太大,和地球太近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监控它的动向。”对于网友们害怕它砸向地球,建议改变它轨道的想法,赵海斌说,目前没有必要。“改变了它的运行轨道同样是存在风险的。”
专家说,小行星的爆炸威力和其体积是成正比的,大约是直径每增10倍,爆炸威力就会增加1000倍。如果“2005 YU55”砸向地球,落在地面上会砸出一个直径约6公里、深500米的坑,导致7级地震,可能引发海啸,浪高可达20米。不过,这次它尽管和地球够近,但两者相安无事。“它的体积够大,不用担心被地球的引力给吸过来,不会砸过来。”
绝佳机会 或能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
这颗小行星被天文学家们认为是碳类小行星,它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就已经形成了,一直没有发生过什么演变,而且,这颗小行星还有可能含有有机物质。这颗小行星近距离“掠过”地球,将为天文学家观察、分析小行星星体所含物质提供绝佳机会。
“通过研究它的成分,可以揭示太阳系早期形成的信息,对研究太阳系的演化提供了证据;另外一方面,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一直争论不断。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彗星,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小行星,通过研究‘2005 YU55’或许可以揭开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这类小行星也是未来空间探测的目标。”赵海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