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民国也有义务教育。那时候一般不叫义务教育,叫“强迫教育”,意思是政府逼着家长把孩子往学校里送,不完成义务教育不算完。到了北洋政府完蛋、
国民政府成立的前后几年里,“义务教育”的说法才渐渐取代“强迫教育”。其实义务教育也好,强迫教育也罢,叫法虽然不同,意思都是一样的。
现在义务教育搞的是九年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全部修完,义务教育才算完成。民国时要求比现在低:小学一毕业,义务教育就算完成了,至于念不念中学,政府不强求。
现
代人只要说小学毕业,指的就是小学六年级毕业或者小学五年级毕业,而在民国,你跟人家说你小学毕业,人家会接着问你:“请问您是国民小学毕业呢,还是高等
小学毕业?”国民小学又叫“初等小学”,简称“初小”,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有的初小还包括四年级);高等小学简称“高小”,指的是小学四年级到六
年级(有的高小不包括四年级)。我们现在习惯把中学分成初中和高中,民国人则习惯把小学分成初小和高小。
高
小又叫“完小”,在某些省份,例如北洋时期的江苏,政府强令小孩一直念完高小;而在另一些省份,例如北洋时期的山西,念完初小就行了,高小并不在义务教育
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同样在民国,同样是推行义务教育,同样是要求小学毕业,省份不同,义务教育的期限是有区别的,有的省份搞的是三年制义务教育,有的
省份搞的是六年制义务教育。
学费不全免
虽说
是义务教育,学费没能全免。例如民国六年(1917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其中念初小的学生每人每年要交学费2.2元(银
元,下同),念高小的学生每人每年要交学费4.4元,学生如果住校,每年还得加收1.5元的住宿费。再比如广东公立第二十四国民学校,只有一二三年级,完
全属于义务教育,学生每人每年得交6元的学费。
在民国六年,银元1元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现在人民币75元,广东公立第二十四国民学校每人每年6元的学费,也就相当于现在四五百元而已,跟现在私立小学的学费相比,实在便宜得惊人。
公办小学的财政补贴
广
东公立第二十四国民小学是民国四年开办的,校址在广州市越秀区的九曜坊,具体位置在今天西湖路以南、惠福路以北、广东华侨中学以东、教育南路以西,当时是
一座大院子,里面全是单层的平房,有教室、教员室、接待室、图书室、体育器械室、浴室、操场、食堂以及男女厕所各一间。全校总共3个年级,分成4个班,每
班学生40多名(当时标准班级是42名学生),男女生都有。一个学生一年6元的学费,全校加起来1000多元,折成人民币仅有七八万元,这点儿钱,连给老
师发工资都不够(待会儿我们会谈到老师的工资),更别提别的开支了。
学费不够开支,缺口就由政府来
补贴,当时管这笔补贴叫做“栽培费”,类似现在国家财政拨给公办小学和公办初中的经费。以第二十四国民小学为例,在民国六年,广东省财政拨给它的栽培费是
2172元,折成人民币约16万元。由此可见,在学校经费里面,政府拨的栽培费占大头,学生交的学费只占一小部分。
再举个例子。民国十年,广州市立第一高等小学,简称“广州第一高小”,全校140名学生,每人每年也是缴6元学费,而广州市财政局按每个学生55元的标准拨付栽培费,总共向这所学校拨了7700元,折合人民币将近60万元。
广州教师能拿多少工资
民
国十年以前,广州教师的工资偏低,按照课时多少和任职年限,正式教员每月薪水最低6元,最高能拿到30元。而到了民国十年以后,广州市财政大幅度提升教师
工资,级别最低的九级教员每月也能领到30元薪水,级别最高的一级教员每月则能领到125元薪水,当时任课教师一般还都兼任学校的会计、校监、教务主任等
行政职务,所以每月还能领到一些“勤务俸”,相当于半个月或者小半月的工资。
假设一个任教多年的小
学教师,属于一级教员,兼任学校会计,那么在民国十年以后,他的月工资会是125元,另有每月15元左右的“勤功俸”,加起来共有140元。在民国十年,
银元在广州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60元,月薪140元则相当于现在月薪8400元。这个薪水不能算低。但是我们必须说明,在民国的国民小学和高等小学里
面,一级教员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少的。以民国十年的广州公立第二十国民小学为例,全校17名教师,没有一个是一级教员。
事
实上,即使是薪水最低的九级教员,也比普通工人挣得多。民国十九年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科学调查所主持过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薪水大调查,在广州市区调查了199
户工人家庭,平均每家有两个半人参加工作,全家人的月收入只有25元。而我们前面说过,民国十年调薪以后,级别最低的九级教员每月能领到30元薪水,一个
小学教师比一家工人挣的还要多。
纵观整个民国,除了抗战胜利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薪水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那几年,教师的工资相对其他行业来讲都是比较高的。教师的工资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重视教育。
民国政府如何重视教育,相关文章已有不少,这里毋庸赘述,我想谈谈民国军阀是如何重视教育的。
先说粤系军阀陈炯明。
奉系军阀张作霖,对教育也很重视。
陈炯明在广东推广义务教育,其手段还是比较温和的,属于渐进式或者改良式的教育改革,阎锡山在山西推广义务教育,则真正有了“强迫”的味道,挺符合民国前期称义务教育为“强迫教育”的特色。
民国十年前后,驻守江苏的军阀叫齐燮元,他是吴佩孚的部下,后来在日军侵华期间当了汉奸,在历史上名声很臭。但我们知道,哪怕是再坏的人,也有好的一面,一辈子专干坏事儿的人,一不小心也会干件好事儿出来。齐燮元干过的好事儿,主要就是在江苏建立希望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