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境界...

大家的中文水平有待改进啊 我懒打字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书名:人情.世故 作者:林夕
早前提到「无所痴无有所成」的论调。是的,这只是一个论调,因为痴的对象与临界点,决定了有成或有失。「痴」与「成」之间,想到明代文人袁宏道说过更偏痴得可爱的话:「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一日不读书,即觉语言无味」比较容易理解接受,无癖好之人,会不会落得面目可憎?那各人有各人的法眼心眼。
我只觉得,别说成癖那麼严重,只要是无特殊爱好的人,对什麼都不大了了,对大世界小宇宙都失去了好奇心,与之谈话,对什麼课题都提不起个劲儿,岂止无味到淡出鸟来,连天都聊不下去。真能做到无痴无贪无求无欲,倒是个得道高人,与之一席话求之不得;最怕是半天吊,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文物古玩政经大事十万个为什麼都勾不出半点兴味,那谈谈股票也罢。不,这些我没兴趣,讲讲风花雪月恋爱经也罢;这个,这个,没什麼,不就是成家立室,听「亚洲股神」李兆基话,等事业有成才好讲这个。
无痴无愚,有志却又无智到这样,语言无味更无趣,面目不可憎却模糊不可辨。另一个来自明朝的古人张岱,要求似更偏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细细检阅一下自己的知交,又确实在不同范畴有起码程度的癖好。或对金庸武侠世界十读二十读,要断代跨书分出谁是武功第一,或打电玩打到把薪水都贡献给脊医而不言悔,或对经营生意乐此不疲,屡赚屡亏亦屡战,且不断转换战场,最多见的就是单恋暗恋狂恋成癖不能自拔,失了又得得又怕失。这种种狂迷的狂行,实非冷静到接近冷漠的人甘心做到的;没有深情,谁舍得过分偏食及集中投资流金岁月於一个玩意之中?不管这些深情最终有没有错付,都做对了一件事,就是令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魅力也由此而来。这些三尖八角的人不交,简直是浪费了人缘天物。
无癖之人,四平八稳,一生恪守中庸之道,做人一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学问:讲求一个中轴,两边平衡;虽不至於不可与交的地步,虽不能就此沦为无情之人,作为老好人,人生导师是可以的;但要交往如蜜,谁会想长期假扮密友而实在做一个学生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