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大学那会儿,大家聊起怎么会来学波斯语的,大多数同学都是无奈的,或被调剂、或没到前一志愿的分、或报送可选的专业有限、或为了考到上海来只能无视专业了。。。。
当时我很窃喜,我可是将波斯语填在我的第一志愿的,绝没有无奈,是主动选择,因为喜欢!
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以后搞学术研究!我对中东这块神秘的土地充满了好奇。无论是她的地缘还是历史:五海三洲之地、东西沟通之地、三大宗教发源之地、帝国与帝国文化圈构建之地、犹太帝国复兴之地、石油盛产之地等等..她有太多的东西等待我去探索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最初的梦想渐渐地淡去了。ct老师曾感叹,在中国,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你是无法潜心学术的。尤其是我们这个领域。照理说学术是不讲实用主义的,但事实上是如果你的研究成果无助于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它将一文不值。
没有了梦想,生活变得很“轻松”,我自以为是地把没有追求认为是淡泊,把空虚认为是闲适...我唯一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以后找一份清闲稳定的工作
直到最近一系列的事我才醒悟,我知道再这样下去已经不仅仅是没有追求和空虚了,简直就是堕落的。当我再一次认真地规划我的未来时,我依然割舍不下我最初的梦想,我依然想走学术这条路!
只是比起两年前,我更成熟了点了,或者说现实了点了。当决定走上学术研究这条不归路前,我觉得有必要把种种最坏的结果都考虑进去。如果我依然能无怨无悔地接受,那么我的选择应该是对的了。
如果我选择了学术,本科毕业了,理应到了自食其力的时候了,我依然还要靠父母的资助来做我的学术,且暂时还看不到有什么回报的时候,我还能坚持吗?
如果我选择了学术,等到当我的同学们都荣耀光鲜,生活殷实富足,开着名车,我依然穿着淘宝上买来的便宜服装,倒了两辆公交车一辆地铁,去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我还能坚持吗?
如果我选择了学术,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并且还著书立著了,然而还没来得及庆贺,就发现我的书转眼间已经成为了再生纸的原料了,我还能坚持吗?
可能有人会说,你考虑那么多干嘛,既然喜欢,就做呗!
可是能不考虑嘛,这不就跟那性质是一样的嘛:“你愿意嫁给这个人吗?让他成为你的朋友、伴侣、你唯一的真爱。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你都能忠实地守候在他身边,直到永永远远吗?”
那一句“I do!”是能随便回答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