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开鲁贴吧有几年了,看过很多人发的广告,各种各样的广告,看得还算有味津津的。
近一个月来,我也发过广告,可惜寿命不长,总比很多很多的广告贴早夭,有的费半天力气发上去,一小时不到,自己就找不着了。不过无所谓,想发的时候,还是有耐性发一个。
但我叙述的事件是真实的,虽然当事人看来是真的不看开鲁贴吧的。惹起有的人的反感,有的人的质疑,也是合情合理的反应。但我的习惯,只说实际情况,虽然我不会说出全部实际情况。
下面就说一个关于广告的故事。想当年,大约十一、二年前吧,有家新开的书店,我很是喜欢,经常光顾,当时尚家在农村,许多乡邻的孩子需要教辅资料,都热心的从这家店里捎回去,真的很多很多呀,自以为是老熟客了,也就有点涎了脸——话说那次要随人去沈阳买电脑,我知道这店里有大约是“电脑世界”杂志吧,每期上面都有豆腐块大的一篇攒机方案,一分钟就能记下其中的配件名称和价格,就想临行前参考了去。可刚拿起杂志,老板脸沉得比裤裆还难看,呵斥说:“要看就买,不买别看!”店员是一个瘦若竹杆的童工女,阴阳怪气附和道:“这儿也不是图书馆!”顿时让我老脸无处安放,情急之下,也起了小人见识,就翻小肠说:“某某某是你家亲属吧,你家开业时做的广告,广告词就是他求我写的。”那次被求到,虽然没费多大功夫,但那广告词写得意境斐然,引人入胜,不吹牛绝对是当时开鲁广告中的别开生面,义务劳动,一句热屁的回报也没有,这时便兜了出来。老板沉吟后说:“那你就看吧。”还是看在某某某的面子上吧。我实在是找不着自尊,就说:“不看了。”闪人,憋了一年没再去那家店买书。
话说人贱了那是木法度。一年后我需要买一套丛书,先问了环哲书社,然后又去问了这家,一样的价。我想,还是让家乡人赚钱去吧。就舍了环哲跟这家订了,几天后书回来就去取,一本本的大部头装在纸箱里,那边一本本算,八百多元,当时俺月薪还没爬上五百呢,够大消费了吧,可这时老板又板起皮肤说:“这些书,按照这价格卖给你,一点儿钱都没挣着。”听得我那个反胃呀,但我面对这种无良情形时基本是习惯置之不理,就忍下恶气付款取书,老板装起钱开票,我拿了票赶紧走,一分钟都不想多在这儿,实在后悔把生意送过来。走出去不远突然想起来没找钱,我又不愿意再进去,就让俺孩儿去取,孩儿空手回来说:“说是找了放柜台上了。”无语,从那以后再没去过那家书店。
这样的恶商家,我在买手机时还遇到一次。当时刚出百万像素的手机,我就去选了款国产的,那店声称:绝对正品,假一赔十。我内行呀,回来上网一查,靠,贴牌(是几年前一款的批号)也就罢了,像素是三十万根本不是一百三十万,就找回去,那个争执呀,确实是没动手开打,最后给我换了又一款,几个月后开机就死机,拿去修,保修期呀,当时答复说:不换件,是程序的事,得返厂。两个月后通知去取,又说;你这是摔的,要付费。就又争执起来,店员一付狗脸说:你这样的顾客,再也别来!真她母亲的懂我,全中国都没有卖手机的了,我不使,也不会再去。
过去说商道是人道,现在可真让人困惑。有多少造假的厂家,有多少售假的商家?诚信牌,已经不再是商道了。
这些天熬夜成了习惯,唠叨唠叨旧事,当事人别对号入座,来印证我的故事,好像是真有那么回事儿似的。如有雷同,纯属雷同呀。
近一个月来,我也发过广告,可惜寿命不长,总比很多很多的广告贴早夭,有的费半天力气发上去,一小时不到,自己就找不着了。不过无所谓,想发的时候,还是有耐性发一个。
但我叙述的事件是真实的,虽然当事人看来是真的不看开鲁贴吧的。惹起有的人的反感,有的人的质疑,也是合情合理的反应。但我的习惯,只说实际情况,虽然我不会说出全部实际情况。
下面就说一个关于广告的故事。想当年,大约十一、二年前吧,有家新开的书店,我很是喜欢,经常光顾,当时尚家在农村,许多乡邻的孩子需要教辅资料,都热心的从这家店里捎回去,真的很多很多呀,自以为是老熟客了,也就有点涎了脸——话说那次要随人去沈阳买电脑,我知道这店里有大约是“电脑世界”杂志吧,每期上面都有豆腐块大的一篇攒机方案,一分钟就能记下其中的配件名称和价格,就想临行前参考了去。可刚拿起杂志,老板脸沉得比裤裆还难看,呵斥说:“要看就买,不买别看!”店员是一个瘦若竹杆的童工女,阴阳怪气附和道:“这儿也不是图书馆!”顿时让我老脸无处安放,情急之下,也起了小人见识,就翻小肠说:“某某某是你家亲属吧,你家开业时做的广告,广告词就是他求我写的。”那次被求到,虽然没费多大功夫,但那广告词写得意境斐然,引人入胜,不吹牛绝对是当时开鲁广告中的别开生面,义务劳动,一句热屁的回报也没有,这时便兜了出来。老板沉吟后说:“那你就看吧。”还是看在某某某的面子上吧。我实在是找不着自尊,就说:“不看了。”闪人,憋了一年没再去那家店买书。
话说人贱了那是木法度。一年后我需要买一套丛书,先问了环哲书社,然后又去问了这家,一样的价。我想,还是让家乡人赚钱去吧。就舍了环哲跟这家订了,几天后书回来就去取,一本本的大部头装在纸箱里,那边一本本算,八百多元,当时俺月薪还没爬上五百呢,够大消费了吧,可这时老板又板起皮肤说:“这些书,按照这价格卖给你,一点儿钱都没挣着。”听得我那个反胃呀,但我面对这种无良情形时基本是习惯置之不理,就忍下恶气付款取书,老板装起钱开票,我拿了票赶紧走,一分钟都不想多在这儿,实在后悔把生意送过来。走出去不远突然想起来没找钱,我又不愿意再进去,就让俺孩儿去取,孩儿空手回来说:“说是找了放柜台上了。”无语,从那以后再没去过那家书店。
这样的恶商家,我在买手机时还遇到一次。当时刚出百万像素的手机,我就去选了款国产的,那店声称:绝对正品,假一赔十。我内行呀,回来上网一查,靠,贴牌(是几年前一款的批号)也就罢了,像素是三十万根本不是一百三十万,就找回去,那个争执呀,确实是没动手开打,最后给我换了又一款,几个月后开机就死机,拿去修,保修期呀,当时答复说:不换件,是程序的事,得返厂。两个月后通知去取,又说;你这是摔的,要付费。就又争执起来,店员一付狗脸说:你这样的顾客,再也别来!真她母亲的懂我,全中国都没有卖手机的了,我不使,也不会再去。
过去说商道是人道,现在可真让人困惑。有多少造假的厂家,有多少售假的商家?诚信牌,已经不再是商道了。
这些天熬夜成了习惯,唠叨唠叨旧事,当事人别对号入座,来印证我的故事,好像是真有那么回事儿似的。如有雷同,纯属雷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