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吧 关注:45,233贴子:639,228

【盘点】历年历代女子的发型变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10-30 20:41回复
    在别的吧里见到的觉得好便转来的。。。图片资料可能跟影视剧中的发型稍有出入~请各位大虾眼下留情


    2楼2011-10-30 20:43
    回复
      2025-08-12 16:39: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秦、汉
      据迄今为止的文物史料所表明,秦汉时期大多流行平髻,日常生活中,髻上不梳裹加饰,以顶发向左右平分式较为普遍。高髻只是见诸于少数贵族女子的一种发式。秦有望仙九鬟髻、凌云髻、垂云髻等。汉有坠马髻、盘桓髻、分髾髻、百合髻等。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发式妆饰也已日趋流行。
      


      3楼2011-10-30 20:44
      回复
        坠马髻:“坠马髻者,侧在一边”。“髻式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状,坠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古人描绘此种发髻既有妩媚之色,又具娇柔之态。其式样如同骑马坠落之态,故名之坠马髻。这是当时最具特色,且历史上最富生命力的一种发式。自汉始,直至清代亦有之,只是历代的形式略有不同而已。如今我们在西安任家坡西汉墓出土陶俑中,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彩绘木俑上就能见到汉坠马髻的形象。

        


        5楼2011-10-30 20:47
        回复



          8楼2011-10-30 20:54
          回复



            10楼2011-10-30 20:55
            回复

              13楼



              11楼2011-10-30 20:56
              回复

                16楼



                13楼2011-10-30 20:57
                回复
                  2025-08-12 16:33: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7楼



                  14楼2011-10-30 20:58
                  回复

                    18楼


                    这张图算是充数的,因为也戴了花,虽然小了点


                    15楼2011-10-30 20:58
                    回复
                      听下歌 舒缓下情绪。。。。


                      16楼2011-10-30 20:59
                      回复
                        饿饿饿,,,,,好饿


                        17楼2011-10-31 10:41
                        回复



                          18楼2011-10-31 11:21
                          回复
                            魏晋、南北朝
                            到魏晋南北朝时,以往随军慰劳军中将士的军妓,逐步流向民间。这些人对自己的仪容专事修饰,发式妆饰极尽奢侈,传统的审美观念受到挑战。由质朴而趋于豪华,由自然而趋于雕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发式造型崇尚高与大,“太之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用发既多,不可恒戴,乃先于木及笼上装之,名曰假髻,或曰假头。至于贫家不能自办,自号无头,就人借头。”《晋书·五行志》详细记载了为达到发式造型高与大的目的,而不惜借用假髻,假头,甚至于借头,其形式同我们今天在戏剧化妆中使用的假头套相类似,只是外观上要求假头套高大得多。其中的“蔽髻”是最富于代表性的一种假髻,髻上镶有诸多饰件,在宫中还以饰件的数目多寡,来区分宫女的尊卑,且规定非命妇不得使用佩饰。与此同时,受各种不同文化及习俗相互交融的影响,发式及妆饰多种多样,无奇不有。杂记中曾记录:魏有灵蛇髻、反绾髻、百花髻、芙蓉归云髻、涵烟髻;晋有缬子髻、坠马髻、流苏髻、蛾眉惊鹄髻、芙蓉髻;宋有飞天髻;梁有回心髻、归真髻;陈有凌云髻、随云髻;北族室韦有叉手髻;北齐有偏 髻等。
                            


                            19楼2011-10-31 11:22
                            回复
                              2025-08-12 16:27: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灵蛇髻:《采兰杂志》载:“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一二也。”因蛇的形与神给创作者以启迪和遐想,将其仿之为给。且不论传说十否臆造,然而此髻可拧可盘,旋扭于头顶,头侧或头前则始终生动优美,变化无穷,决不雷同,故谓之“十不得一二也。”侧也许就是不仅为当时的妇女所偏爱,而且为后世所流传的主要原因吧。


                              


                              20楼2011-10-31 1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