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野菜图谱》等书介绍,对野生植物的有无毒素的辨别,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取植物的幼嫩部份用舌尖嚼尝,如有苦涩、辛辣及其他怪味就不可食用。如怪味很重应当立即吐出并用清水漱口。涩味表示有单宁,苦味可能是含有生物碱或配糖物等有害物质。
2.将不明植物用烫水浸泡5-6小时后,再尝其味,如有上述的味道,同样不能食用。因为,有些生物碱等有害物质溶于水。
3.将植物用清水煮过后的汤,倒入一些茶水,如果有沉淀物质,说明有重金属盐或生物碱等有害物质,不可食用。
4.煮后的汤水将其震荡,如有出现大量的泡沫,即说明有皂甙(读dai代)物质,亦不可食用。
5.将植物切一小口,撒少许盐巴,如果植物的切口不变颜色,即可食用。
常见可食植物
可食植物,从高等到低等均有分布,由于本书篇幅所限,这里只能是列举它们的名字,至于它们的图谱及其他详情请参看专业书籍。
1.野菜:常见的野菜有篥蒿、车前草、岩白菜、折耳根(鱼腥草,全株)、棠笠蒿、嫩松尖、沙棘(西北)、苦菜、蒲公英、马齿笕、鸭蕨菜、跎菜、扫帚菜、菱(水生植物)、芦苇、莲、竹笋、竹叶尖、草芽等。
2.野果野花:可以食用的野生果实亦不少,有火把果、野草莓、野杨梅、野锁梅、野橄榄、山葡萄、桃金娘、乌饭树、野板栗、野木瓜、野桑子、梅子;花有木棉、苦刺花、槐花等。
3.野生菌:野生菌类是在野外常见到的野味,尤其在雨季就更为丰富了,但毒菌同样在向我们招手,因此,应当了解一般的识别知识,一般来说,有毒菌比较美丽、色彩丰富、或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有毒的菌一般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地方,摘取后会很快的变色并柔软多汁。毒菌如果进行了清煮,放银器入水银器会变黑;倒入牛奶,牛奶会凝固;放葱,葱会变为蓝色或褐色。可食的菌类主要有香菇、牛肝菌、竹荪、猴头菌、鸡枞、扫帚菌、青头菌、木耳等。
其他:尚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还很多,如青苔、一些水草等
1.取植物的幼嫩部份用舌尖嚼尝,如有苦涩、辛辣及其他怪味就不可食用。如怪味很重应当立即吐出并用清水漱口。涩味表示有单宁,苦味可能是含有生物碱或配糖物等有害物质。
2.将不明植物用烫水浸泡5-6小时后,再尝其味,如有上述的味道,同样不能食用。因为,有些生物碱等有害物质溶于水。
3.将植物用清水煮过后的汤,倒入一些茶水,如果有沉淀物质,说明有重金属盐或生物碱等有害物质,不可食用。
4.煮后的汤水将其震荡,如有出现大量的泡沫,即说明有皂甙(读dai代)物质,亦不可食用。
5.将植物切一小口,撒少许盐巴,如果植物的切口不变颜色,即可食用。
常见可食植物
可食植物,从高等到低等均有分布,由于本书篇幅所限,这里只能是列举它们的名字,至于它们的图谱及其他详情请参看专业书籍。
1.野菜:常见的野菜有篥蒿、车前草、岩白菜、折耳根(鱼腥草,全株)、棠笠蒿、嫩松尖、沙棘(西北)、苦菜、蒲公英、马齿笕、鸭蕨菜、跎菜、扫帚菜、菱(水生植物)、芦苇、莲、竹笋、竹叶尖、草芽等。
2.野果野花:可以食用的野生果实亦不少,有火把果、野草莓、野杨梅、野锁梅、野橄榄、山葡萄、桃金娘、乌饭树、野板栗、野木瓜、野桑子、梅子;花有木棉、苦刺花、槐花等。
3.野生菌:野生菌类是在野外常见到的野味,尤其在雨季就更为丰富了,但毒菌同样在向我们招手,因此,应当了解一般的识别知识,一般来说,有毒菌比较美丽、色彩丰富、或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有毒的菌一般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地方,摘取后会很快的变色并柔软多汁。毒菌如果进行了清煮,放银器入水银器会变黑;倒入牛奶,牛奶会凝固;放葱,葱会变为蓝色或褐色。可食的菌类主要有香菇、牛肝菌、竹荪、猴头菌、鸡枞、扫帚菌、青头菌、木耳等。
其他:尚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还很多,如青苔、一些水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