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君子之交
友谊的传统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字的描写到民间的流传,都反映了人们对朋友关系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唐诗当中歌颂友谊的诗比重非常大,甚至超过歌颂爱情的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论语>
公元744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李白见到杜甫,用闻一多的话说:"太阳在空中走,碰到了月亮."两个千古大诗人结交了,成了知心好朋友.那一年以及第二年,李白和杜甫一起游玩,一起写诗,在一起相处的非常好.但,好景不长,到了第二年,两个人要分手了,杜甫还年龄,还没到过长安,人生事业还没有开始,他决定要到长安去,两个人在山东分手.分手之后,杜甫沿着一条汶水向西南方向走,要回到洛阳去,再到长安去.李白暂时留在那里.李白送走杜甫以后就非常想念这位年轻的朋友,他就写了一首诗: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
反过来杜甫也非常想念李白,又过了一年,杜甫进了长安,这个时候李白留开了山东,到了江东,就想念在江东的李白,杜甫就写了一首诗怀念李白: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
李白到了江东不久,他的一个好朋友王昌龄被抓了,被判处流放到夜郎县去,在唐朝的诗人看来,那个地方,是非常偏僻,非常荒凉的地方,李白听说以后就写了一首诗来送王昌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样的友情,这样歌颂友谊的诗,它实际上是一种对患难之交友情的歌颂.
九年之后,唐朝爆发的改变国家命运的安史之乱,竟然导致他也被流放到了这个不毛之地夜郎,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就非常想念李白,为李白担忧,这样的诗充满了对李白的理解,对李白的同情.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天末怀李白>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天末怀李白>
友谊的传统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字的描写到民间的流传,都反映了人们对朋友关系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唐诗当中歌颂友谊的诗比重非常大,甚至超过歌颂爱情的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论语>
公元744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李白见到杜甫,用闻一多的话说:"太阳在空中走,碰到了月亮."两个千古大诗人结交了,成了知心好朋友.那一年以及第二年,李白和杜甫一起游玩,一起写诗,在一起相处的非常好.但,好景不长,到了第二年,两个人要分手了,杜甫还年龄,还没到过长安,人生事业还没有开始,他决定要到长安去,两个人在山东分手.分手之后,杜甫沿着一条汶水向西南方向走,要回到洛阳去,再到长安去.李白暂时留在那里.李白送走杜甫以后就非常想念这位年轻的朋友,他就写了一首诗: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
反过来杜甫也非常想念李白,又过了一年,杜甫进了长安,这个时候李白留开了山东,到了江东,就想念在江东的李白,杜甫就写了一首诗怀念李白: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
李白到了江东不久,他的一个好朋友王昌龄被抓了,被判处流放到夜郎县去,在唐朝的诗人看来,那个地方,是非常偏僻,非常荒凉的地方,李白听说以后就写了一首诗来送王昌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样的友情,这样歌颂友谊的诗,它实际上是一种对患难之交友情的歌颂.
九年之后,唐朝爆发的改变国家命运的安史之乱,竟然导致他也被流放到了这个不毛之地夜郎,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就非常想念李白,为李白担忧,这样的诗充满了对李白的理解,对李白的同情.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天末怀李白>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天末怀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