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吧 关注:33,984贴子:291,985

回复:百家讲坛--诗歌唐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君子之交
友谊的传统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字的描写到民间的流传,都反映了人们对朋友关系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唐诗当中歌颂友谊的诗比重非常大,甚至超过歌颂爱情的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论语>
公元744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李白见到杜甫,用闻一多的话说:"太阳在空中走,碰到了月亮."两个千古大诗人结交了,成了知心好朋友.那一年以及第二年,李白和杜甫一起游玩,一起写诗,在一起相处的非常好.但,好景不长,到了第二年,两个人要分手了,杜甫还年龄,还没到过长安,人生事业还没有开始,他决定要到长安去,两个人在山东分手.分手之后,杜甫沿着一条汶水向西南方向走,要回到洛阳去,再到长安去.李白暂时留在那里.李白送走杜甫以后就非常想念这位年轻的朋友,他就写了一首诗: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
反过来杜甫也非常想念李白,又过了一年,杜甫进了长安,这个时候李白留开了山东,到了江东,就想念在江东的李白,杜甫就写了一首诗怀念李白: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
李白到了江东不久,他的一个好朋友王昌龄被抓了,被判处流放到夜郎县去,在唐朝的诗人看来,那个地方,是非常偏僻,非常荒凉的地方,李白听说以后就写了一首诗来送王昌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样的友情,这样歌颂友谊的诗,它实际上是一种对患难之交友情的歌颂.
九年之后,唐朝爆发的改变国家命运的安史之乱,竟然导致他也被流放到了这个不毛之地夜郎,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就非常想念李白,为李白担忧,这样的诗充满了对李白的理解,对李白的同情.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天末怀李白>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天末怀李白>


17楼2011-10-28 13:43
回复
    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文人墨客歌颂的永恒主题,唐朝的诗人们也以他们的独特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吟咏,如今人们还津津乐道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就是来自于唐诗.在相恋中,表达浓情蜜意时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出自于唐诗,一千多年来,男女向对方表达自己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时,经常引用的"春蚕到死比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是出自于唐诗.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崔颢<长干行>
    两首诗共八句,姑娘一问,小伙子一答,很朴素,也没有很明确地说还有什么故事,他们后来还有没有发展,有没有认识,没有没结婚,都没说.就是短短的这八句话,这就是一个优美的爱情主题.那情那种朦朦胧胧,对爱情的追求,对爱情的冲动,男女之间还带有几分羞涩的表达,表达自己的心思,都写进去了.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这首诗虽然是一个普普通的爱情故事,故事本身没有特别曲折的情节,但写得非常优美.这首诗也是最为外国读者喜欢的一首诗.
    千百年来,人们描写感情的纯洁与深厚时,都知道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就出自李白的<长干行>,而且这首诗还漂洋过海赢得了美国诗者的普遍喜爱.唐诗对后世影响的深厚和广度可见一斑,唐朝还有一首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情诗,大家耳熟能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诗人在清明节那天到长安城南去偶然碰到了一个陌生的姑娘,然后产生了一段感情,第二年题了这一首诗.他们两个人虽然匆匆一面,但是爱情已经发生了,两颗年轻的心已经碰撞了,爱情就是这样,尤其是在我们古代,在封建社会里,在封建礼教势力非常大的时候,青年男女中间除了一见钟情以外,就谈不上爱情了.
    说起唐朝的爱情诗,我们不能不提到写爱情诗的能手李商隐,他是唐代诗人中被后人公认的一代情圣,他的情诗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可是也有人说,李商隐的爱情诗太过难懂,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李商隐的诗中间写爱情主题的诗既多又好,但是他写的爱情诗都是朦胧诗,它朦朦胧胧的,他不告诉你,他只说他爱了,他爱上一个女性,两个人之间有刻骨的相思,然后分别以后相思得很痛苦,受相思的煎熬,但是他不说这是谁,我们两个人之间怎么了,他一句话都不说.李商隐根本不愿意告诉我们他具体的恋爱过程,他只想说他心中的那一份感情,只想说他心中那种相思而造成的痛苦:
    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大家读李商隐爱情诗的时候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有的时候嫌他写得太朦胧了一点,这可能是他的一个缺陷,这个缺陷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造成的,他是唐代人,是在一个封建的时代,封建礼教,封建的观念是在社会上占压倒地位的,不但是社会上的人为管你,而且封建礼教观念在诗人的内心也铸就了一道心灵的枷锁,所以就产生了一种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产生了很多痛苦.
    这样的诗有它的优美,也有它的合理性,这个合理性就在于爱情本来是两个人之间私下的感情,它必然是委婉的,必然是柔美的,必然是温柔的,它表达出来的时候,也不有说得直截了当,更不能说得非常豪放.


    19楼2011-10-28 13:45
    回复
      2025-08-07 04:36: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唐诗啊!我喜欢。顶一个


      IP属地:浙江来自掌上百度20楼2011-10-29 20: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