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义吧 关注:7,845贴子:42,395
  • 4回复贴,共1

素食的理由:肉食无道德,破坏地球,伤害动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全文


1楼2011-10-26 20:23回复
    食素理由之一:演化、分类决定,人类不应肉食
    作为灵长目动物的人类,可以进食少量的肉,但不应擅自提升自己的生态位,向肉食动物靠拢。人类在自然界的进化史已有数百万年,其间的绝大部分时光,都是作为动物界的一员——灵长目中的无尾的、素食的类人猿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直至今天,一味强调社会属性的我们,仍无法摆脱这种“裸猿”的自然属性,无论你承认与否,我们都是一种偏于素食的杂食动物。
    诚然,在全世界的猿猴中,肉食者不是没有,但都是小型的、夜行的食虫猴子,象倭婴猴、鼠狐猴、倭狨猴等。大型类人猿中,除了人类,就有黑猩猩、黄猩猩、大猩猩,他们的食性或杂食、或完全素食,其食肉比例分别仅占其食量的4%、2%、0%。众所周知,同为无尾灵长类的人类,在地球上,与黑猩猩是近亲,但我们的食肉程度已远远超过了4%,这是否有悖自然?有悖本性?当然!可人类什么“绝事儿”干不出来呢?如,前不久某动物园为降低饲养成本,竟然研究出“让老虎食素”的科研成果。
    从解剖结构看,不应过度食肉的本该是我们。食肉动物因进食的脂肪、蛋白、胆固醇含量高,为防止易腐之肉类在体内停留太久毒化血液,故演化出较短的消化道,约为体长的三倍;食草动物因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高,养分须慢慢吸收,故肠子很长,其消化系统的长度约为体长的十二倍。人是杂食动物,人的肠子长度约是体长的8-10倍是不是更接近食草动物。
    由于消化道长短的差异,肉类在食肉动物体内停留时间只需半天,在人类体内却需经过几天漫长的旅程,如有过量脂肪、胆固醇融于血液,就会导致诸如脑溢血、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肉类中的毒素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甚至导致肝癌。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祖先不就是以狩猎为生吗?对,但那只是人类进化的一个短暂阶段,祖先们更漫长的生存进化方式是对植物果实的采集。你也可能会问,古爱斯基摩人不是以食肉为主吗?对,但这是环境所迫,正因为如此,他们当时的平均寿命仅为27.5岁。
    其实,人类的素食本能一验便知:蒙住双眼的猫,令其闻生肉如活鸡后,食欲大增,闻水果则无动于衷;人却相反,在自然状态下,感受不到活体动物的香味,只有经过烹调才有反应,对水果的芬芳则十分敏锐,这便是人类素食天性的直觉反应。
    将肉食的大量摄取看作经济水平高的标志,实乃人类的误解,过度食肉满足的只是口腹之欲和对饥贫往事的补偿欲,却背离了人类的杂食本性和自然生态位。
    最早将人类的地位确立为灵长目,而非食肉目动物的瑞典博物学家林耐曾经说过:“人类的结构,无论从内在或外表看,若与兽类比较,都显示出,谷、菜、果乃是他的天然食物。”
    食素理由之二:贪食过犹不及,素食有利身体
    经常有人问:你为什么素食?我说:为了其他生命,更为自己健康。听听营养专家的告戒吧:脂肪的摄入量不应超过30%,略低于20%有利于健康,即每人每周的食肉量不宜超过500克,若超过1000克,就意味脂肪摄入量超出,而过度摄入动物蛋白和脂肪的结果,导致一系列的富贵病:心脏病、脑血栓、血管硬化、高胆固醇、肥胖症……
    我们一贯认为,块大膘肥就是健康,常说,看欧美人多壮呀,人家吃什么长大的,牛肉哇!但是,现代健康标准不是肥胖,而是匀称。相反,肥胖乃是一种病——肥胖症。WHO不久前公布的人类健康十大危机中,其中一条是:中、高收入国家的大量人群,因饮食过度而有身体过重、过肥(约300万人)的症状,在欧美,每年至少有50万人,是因过度肥胖所引起的疾病而死亡。
    我素食之后,经常有人不无忧虑地问,营养不足怎么办?实践证明,没有身体上的任何不适。理论上讲,食素,照样能获得充分的营养:
    首先,素食品中的蛋白质相当丰富,各种坚果、种籽中的蛋白质达30%,谷物约含10%,豆类中的蛋白质含量更高,近40%,是肉类的两倍,豆皮的蛋白质高达50%,且大豆中的蛋白是完全蛋白,更易为人体所吸收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故许多山里人基本素食,却健康清癯而活力四射,就是因为他们能从其日常进食的谷物、豆类中摄取适量的蛋白质,获取足够卡洛里。
    


    2楼2011-10-26 20:23
    回复
      2025-11-08 08:01: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把我们本可食用的粮食作为饲料,去再生产,收获肉产品,在能量上是不经济的,可养活的消费者数量大打折扣,举例,我们用100斤黄豆喂猪,能回收12公斤猪肉,喂牛,能回收10公斤牛肉,为吃肉,我们浪费了90%左右的食物,还要以多出10倍的土地来耕种,为了足够的耕地,人类便要开垦草原、森林,而不去顾及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近年沙尘暴频频,荒漠化严重,原因何在?超载放牧,内蒙33个牧业旗中,有28个在超载放牧,结果是白灾、黄灾、黑灾接踵而来,究竟是谁破坏了草原植被,导致生态退化?我们的嘴!以往,我们总把罪责推到羊的头上,但正因为我们的口腹之欲,才刺激了放牧规模的无度膨胀,当牧业生产规模超过草原的承载负荷时,结果势必是荒漠化。
      联合国规划署警告:全球33亿公顷干旱牧场,已有73%处于中度沙化。我国是世界第二的草地大国,但家畜的数量随着人口、特别是人们食肉水平的增长而增长,过度放牧,造成全国13亿亩土地荒芜、或出现水土流失,60%的草原退化。国人日益荤化的饮食结构,越来越大的食肉胃口,形成了对海洋、草场、森林、耕地的巨大压力,“杀鸡取卵”、“寅吃卯粮”的消费大潮,加剧了生态失调、国土凋敝。饕餮之徒,大吃大喝,简直是在啮食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根基。有人会说,多吃肉,多消费,便促进了生产发展,使农牧民收入迅速提高,这是见小利而失大义的短视之举。生态质量左右着生产规模,不顾生态承载能力大小,一味扩大眼前生产规模,是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以今人的口腹之欲,剥夺后人口腹之需的绝后行为。
      食素理由之五:素食就是环保,圈养导致污染
      为什么说食素环保?因为食肉不环保!为什么说食肉不环保?因为我们为满足肉食消费而饲养了太多的禽畜,现在,全球圈养的牲畜数量是世界人口的三倍。大量畜禽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富加剧和各国的失衡发展”。
      1992年流入太湖的畜禽粪便200万吨,1993年 88万吨,是工业排污的6-10倍,造成严重的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美国饲养的家畜总数是美国人口的四倍,每年粪便排放高达 16 亿吨;为了满足肉食,仅北京就饲有260万头猪,360万只鸡,20万头牛,养殖业每年粪浆的排放量约1200万吨,最高时达35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人口的污染量。动物身体中排泄出大量硝酸盐、农药、生长素、抗生素等化学毒素,渗透到土壤或流入河川、湖泊,渗入地下水,不仅污染水体,更危害我们健康。荷兰的畜禽饲养业十分发达,被欧共体称为“粪肥过剩区”,其粪肥对大气的污染比汽车排放还多,粪便中的氮和氨以气态形式进入大气,甚至形成酸雨,一头牛每天打嗝放屁所产生的甲烷气体约200升,看来微不足道,但全球有15亿头牛,那影响可就“牛大了”,因为,甲烷对地球温室气体的“贡献”远远超过工业CO2排放的影响。
      因食肉导致了这么多的环境问题,所以,作为环保志愿者,我宁愿少吃或不吃肉。素食者萧伯纳曾说:“一个个体,用行动表现出他的良知,然后再去呼唤集体的良心,没有什么比这更强有力的了。”
      食素理由之六:降低饲粮转化,力求经济、公平
      有一次,我在广播电台作一个直播节目,题目是“宁可食少肉,不可居无书”,当讲到多食肉,会耗费大量粮食时,一位持反对意见的听众打进电话,说:“我多吃了肉,就会少吃饭,这不是省粮食吗?”
      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人们只知表面现象,而不知食肉背后,我们的生存方式是多么的不经济,对粮食的浪费又是多么的巨大。在地球上,植物是生产者,食草动物是初级消费者,杂食及食肉动物是更高一级的消费者。牧场上的植物:草是生产者,羊是初级消费者;圈舍里的植物性饲料,包括谷物等粮食是生产者,牛或猪,则是初级消费者。人(消费者),可以经济地消费植物(生产者),或曰食用食物性产品,地球可以维持更多的消费者;也可以不经济地消费肉类(消费者),但不经济导致的后果是不公平。
      


      4楼2011-10-26 20:23
      回复
        黄豆喂猪?你为何不用纸币喂猪??那是用豆粕,现在都用棉子饼代替了。豆在饲料里是补偿蛋白的。饲料三元素。。蛋白+淀粉+激素。。。这常识你都不知道?


        7楼2011-10-27 10:49
        回复


          8楼2011-10-27 1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