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盛世吧 关注:597贴子:36,194
  • 5回复贴,共1

[皇城北|佟佳府|兰之猗猗]——大小姐(佟佳瑞蓁)居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D/姓名:佟佳瑞蓁
旗籍:正黄旗
家世:太子少师兼内阁学士佟佳之嫡出长女
排行:大小姐
住处:兰之猗猗
丹青:




1楼2011-10-24 21:50回复
    佟佳氏瑞蓁,满洲正黄旗人氏,乃太子少师兼内阁学士佟佳之嫡出长女
    诞时取闺字“瑞祯”,原喻吉祥之意。耐幼时体弱多病,后经城郊莲溪庵师太所相,乃名字太过刚硬之故。遂改闺字“祯”为“蓁”,以女弟子寄养于师太名下,于莲溪庵后院另辟院落而居,聆梵音以养。
    昭元十二年,界及笄之年,接回佟佳府中,执念居三妹进宫之前所居闺阁,匾提:兰之猗猗

    


    2楼2011-10-25 13:3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角色独白·佟佳氏]
      落座于兰之猗猗倚窗之处,观槛外细雪簌簌而下。落在屋檐上,落在石阶上,落入花木中,落于窗棂边,命女婢拿出去年储存的雪水煮一壶毛尖,独自执子下几盘残棋。幼时姐妹的嬉闹彷佛还在耳旁,弹指流年,尘世间来来去去,所谓爱恨嗔痴,不过换了三千烦恼丝,一抔黄泉土。当年佛祖于灵台讲法,忽而拈花示众,众皆茫然,惟有迦叶破颜一笑,有如拨云见月,万般缘法,自在其中,心无挂碍,仙佛可成。
      我自幼体弱居于莲溪庵中,如今界及笄之年方归得家中,所见已全然别样景致,即便是数年来日日聆听梵音,阅遍经文真章,心中也难免惆怅。只静念佛偈,所思英子为我入了那地儿,如今一旨得封“秩一品夫人”,那是她的缘法。而我,不过临窗轻抚一曲《梅花落》,暗香盈袖,脉脉情思皆佛性。

      


      3楼2011-10-25 14:12
      回复
        (虽然这些年月都在莲溪庵中度过,但我也不是那等闭门读经之人,阿玛额娘时不时会让人送来东西,英子进宫前也常常偷溜来与我说话。是以人虽不在府中,但这府里的事儿大体还是知道几分的。既回了府中,总不似再那么日日枯坐着,也常往各处姐妹那儿走动,只是英子如今在宫中不得见有些许遗憾罢了。本想着去霞儿那看看,但那个小丫头缠起来人没个完的,终是住了这念头,让丫鬟服侍着拢上额娘那儿新送来的狐裘披肩往碧儿的院里去。)


        4楼2011-10-29 15:46
        回复
          (三月的天儿,外头桃花开得极好,可仍止不住微微的寒意。屋里点着檀香,我在桌前提笔绘着花样子,月影梅影在一旁陪着做针线。正着心思在纸笔上,忽闻花盆底的敲击声进来,心底先是掠过一丝不快,但随即想想我这屋里能不经通传就进来,又是穿着花盆底的还能有谁呢?抬头展了个笑靥,口中轻唤)
          额娘,怎么这会儿过来了?
          (额娘上前含笑夺了我手上的笔,拉我坐下嗔道“不是吩咐了让你多休息么?怎么还费这个神?你如今身子虽然好些了,但春秋两季还是每每犯病的,自己再不仔细些让额娘如何是好。”我一笑揽住额娘的肩,我知道这些年我不在府里,额娘对我总是充满了愧疚,想把一切最好的都给我)
          额娘放心,这些小事不会累着的。额娘知道我不擅长那些针线上的东西,会的也就这两笔写意,就想着绘些图案出来,让她们帮着绣出东西来给妹妹们。
          (说着话就见额娘渐红了眼眶,又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忙,住了声,偏头向月影梅影使了个眼色,让她们掩了门出去。拿帕子帮额娘拭着眼角)
          额娘,有什么事儿您就说吧,我们是母女不是么?额娘永远都是我最亲最亲的人。


          5楼2011-11-02 10:52
          回复
            (正要就寝,月影从外头进来,便遣了梅影出去。随后由怀中捎出了一封信来,我疑惑地瞧了她一眼,我从未与外头的人有通信的习惯,佟佳府上的如今走几步就成,更谈不上要写什么了。月影竖起食指在唇上示意我噤声,我踩着软鞋下床来,让她挑亮了烛火,接过信凑过去拆开,月影低垂眼眸退出了几步。我狐疑于月影的反应,看来缘故皆在这封信上头了。拆开信来,里头熟悉的簪花小楷让我心头一震,英子!她怎么会……我耐着性子往下看,越看心中却是越惊,倒不是为我自个儿,也不是为了廉王的那些话。而是英子如今在御前当差,如此的私相授受,所传的又是御前所闻之言。这事儿若是传了出去,祸及佟佳阖府不说,就是英子只怕再难保命。面色一沉,招了月影上前,低声问道)
            这信是哪儿来的?
            (月影想来也猜着几分,答曰是刚阿玛叫了她去亲自问她的,并嘱咐除了我不许给任何人看着。我心下稍安,又叮嘱了她几遍,今儿这事儿谁也不许说起。才将手上的信由头至终细细看了一遍。一些事儿我心中本已想到了,但由英子的寥寥数字上看来,似乎我想的还是简单了些。我虽在莲溪庵中长大,但一应生活起居用度,皆是府里另拨了过去的。除了幽僻一些,与府中的生活区别并不甚远。省去了和她们玩闹的时间,我几乎日日耗在各类书中,更兼着佛门清净之地待得长久了,一些事似乎自然而然就看得通透些,说来该是有几分旁观者清的意思吧。静了一会儿神,把信纸点着烛火烧了,罩上罩子,直瞧着化了灰烬,才让月影上前移了灯服侍我歇下。)


            7楼2011-11-02 2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