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师吧 关注:5,632贴子:383,737
  • 2回复贴,共1

第八三八章 隆庆新政 (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请大家多多支持正版,有条件能订阅投月票最好,没有条件的注册个账号去起点点击下,投下推荐票,也是对小郎君的一种支持。
传送门:
【教程】欣欣教你玩转起点读书(日常操作,手机起点)
http://tieba.baidu.com/p/1170611119



1楼2011-10-24 12:00回复

    听了沈默近似狂妄的宣言,高仪不无忧虑道:“随着地位的权力的变化,人是会变的。况且新郑此公颇有些性急不能容物,虽然您在这段时间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但也不会永远自缚手脚的。”
      “呵呵……”沈默捏起青瓷薄胎的小茶盅,轻啜一口道:“先生误会了,我沈默从来不是挟恩自持之人,我说高新郑的权力来自皇帝和我,并不是夸耀自己有多厉害,而是阐述一个事实。”
      “这不一样吗……”高仪苦笑道。
      “不一样。”沈默摇摇头道:“一个人的权力有多大,不是看法定,而要看他能办成多大的事儿。高拱为什么能横扫千军,一靠的是圣眷……这东西我也有,并不比他少多少。高拱要只争朝夕的革旧布新,这么得罪人的活儿,必须要皇帝坚定不移的站在他那边,那么就不能和我发生矛盾……这是个做加法还是做减法的问题,高拱算得清楚。”
      ‘原来如此……’高仪点点头,心说但他还有个选择,就是把你撵走啊。
      “只要高拱没有昏头,就不会不知道,有我这样一个盟友,对他的改革是多大的助力。”仿佛看出了高仪的想法,沈默淡淡道:“如果不想陷入和反对派的血战中,他就必须靠我给他镇住场子。
      高仪默然了,他知道沈默有资格说这种话。既然对方有自信面对未来的问题,他也不再多嘴,笑道:“只是这样屈居人下,委屈了您啊。”
      “三十二岁的内阁次辅啊,”沈默笑起来道:“这也算是委屈的话,天下人岂不都要骂我矫情?”
      “也是……”高仪苦笑道:“不过现在谁还拿您的年龄说事儿?”
      “我也不怕他们说事儿。”沈默淡淡道:“说到年龄,高新郑是属鸡的,我也是,他大我两轮……”
      虽然没有接着说,但高仪听得明白,是啊,两人差了二十四岁,整整一代啊。沈默等得起,高拱也没必要视他为对手。便点点头道:“那个位置,早坐上去也没什么好处。”
      “不说那么远的了。”沈默摆摆手道:“还是着眼现在吧。”
      “是啊。”高仪轻声问道:“依您之见,如果高新郑来做这个首辅的话,内阁以后能得安宁吗?”
      “他那个臭脾气……”沈默苦笑道:“不整天鸡飞狗跳才怪。”见高仪脸色发白,沈默笑道:“不过先生放心,以后就算是闹,也只会在内阁里闹,而不会波及朝廷了。”说着压低声音道:“徐阁老、赵阁老都去了,天下还有谁是他的对手?”
      “也是。”高仪其实早有判断,只是话不从沈默嘴里说出来,他总是不踏实,便笑道:“看来之前的乱斗也不是没有作用。”
      “嗯。”沈默点点头道:“至少让内阁里少了那些不同的声音……”想一想道:“现如今是咱们四位,估计还会再补进一个张四维,不过他素来温文,想必不会跟高新郑找别扭。”
      “张太岳会是什么态度?”高仪问道。虽然张居正现在十分低调,但赵贞吉一走,他就成了徐党在朝中的代表,如果继续和高拱作对的话,还是个麻烦。
      “他和高新郑也算是列颈交了,不会唱反调的……”沈默垂下眼睑道。事到如今,如果说他还有什么吃不准的地方,绝不是胸无城府、全是大志的高拱,而是昔日好友、今日陌路的张居正。
      对于张居正,沈默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两人曾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以天下为己任,曾相许大业;然而在攀登权力的高峰时,却又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摩擦。最终,张居正在靠正常途径追赶无望,唯一的靠山又成明日黄花的情况下,悍然越界,结果触犯了沈默的底线,也断绝了两人的友谊。
      两人虽然都是那种城府深沉之人,然而内阁中谁不知他俩的矛盾?所以也没有假装和气的必要,除了正常公务往来来,已经没有了私交。
    


    2楼2011-10-24 12:01
    回复
      2025-08-27 18:26: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早在嘉靖四十四年,高拱主持乙丑会试时,便在程士文中提出了这个关于,政治调整和政治改革的‘经权观’。主要是通过批判汉儒的‘反经合道’说、宋儒的‘权即是经’说和‘常则守经,变则行权’说,创造性地阐发了‘经乃有定之权,权乃无定之经’和‘权也者,圆而通者也’的权变理论,并通过对‘无时无处,无非权’的权变普适性问题的论证,明确提出了‘事以位移,则易事以当位;法以时迁,则更法以趋时’的政治改革论。他的包括权变改革思想的《程士集》,当年即刊刻成书,公诸于世,影响很大。
        简而言之,高拱的‘通变达权、更法趋时’的政治改革理论,本质特点就是强调通变改革。
        再且经过数年的讨论和传播,已经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影响也称得上广泛深远。
        其二,高拱在隆庆改元之前,便已经提出自己带有纲领性的政治主张《挽颓习以崇圣治疏》。但因为当时还未掌握政权,贸然提出具体施政方略,显然是自找没趣的。所以在这篇纲领中,高拱的侧重点在于揭露当时的陈规陋习,条列为‘八弊’:即‘坏法’、‘黩货’、‘刻薄’、‘争妒’、‘推诿’、‘党比’、‘芶且’、‘浮言’。这些积习大有积重难返之势,‘八弊流习于天下,非惟不可以救患,而患之所起实乃由之。’但高拱坚信吏治可修,诸边可靖,兵弱可振,财乏可理,这就必须使用‘抉肠涤胃之方’,‘剔蠹厘奸之术’,大力进行整顿改革:‘夫舞文无赦,所以一法守也;贪婪无赦,所以清污俗也。于是崇忠厚,则刻薄者消;奖公直,则争嫉者息;核课程,则推诿者黜;公用舍,则党比者除;审功罪,则芶且无所容;核事实,则浮言无所售。’
        这一改革纲领集中到一点就是:凡事核实,以法治国。‘八弊既除,百事自举’!只有破除‘八弊’,才能拯救危机,扭转颓势,达到‘修内攘外,足食足兵’的目的。
        起复后,高拱本想再上一道条陈,阐述具体的建设性条目,但在看了张居正新鲜出炉的《陈六事疏》后,认为尽陈自己的胸臆,便没有再多费功夫,并把张居正视为同志。
        最后,高拱在自己执政之后,将改革理论和纲领付诸实践,也就是他接连所上的十几道奏疏。把这些奏疏简单的归纳,便可清晰的看出,这些改革方案,包括了大明的行政、财税、司法、军事、水利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套针对嘉靖中期以后因袭虚浮、陋弊山积的严峻局势的整顿改革建议。
        而在这其中,又以三件事最为重要,吏治改革、军事改革,和财税改革。高拱自己担纲吏治改革,把军事改革的任务交给了沈默,财税改革,则是张居正的任务。至于高仪……总得有个负责日常事务的不是。
        为什么说这三件事最重要,道理很简单。大明天子守国门,军事始终是第一位的,但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打仗就是烧钱,没有钱怎么打仗?至于吏治……高拱的《挽颓习以崇圣治疏》,又有个名字叫《除八弊疏》,除的就是官场诸病。高拱十分清醒,再好的改革方案,都需要官僚队伍去具体执行,如果这只队伍本身的问题不解决,再好的经也会被歪嘴和尚唱呲了。
        王安石变法之所以为人诟病,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用人不淑……
        ---------------------------------------------------分割-----------------------------------------------
      还有一章,不要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4楼2011-10-24 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