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osing(月见草~折翅忘忧), 信区: feeling
标 题: 生命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5年03月30日15:49:3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人们说永远,其实永远很短,一般六十年。
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我的生命已经流走了三分之一。
我不知道有没有前世今生,在没有丝毫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我宁愿保守的当作没有。那么也就是说,我的生命只有一次,而这唯一的一次还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一,所以我有理由也有义务让余下的生命精彩。
事实上,更多时候,我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发生的事情,不发生的事情,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就好象在某个时空的暗角预先设置好了一样,幸福这样东西,并不是说努力说争取就可以的。
幸而还不是太糟糕。当我没有办法在生活在物质上选择的时候,我还始终可以选择我的精神,也就是内心。
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满足,感官上的舒适,或是精神的愉悦。当你是小孩子时,你想要某一样东西,你得到时,就会快乐,这些就是快乐的本质定义了,即你的需求得到了回应。有些时候,你甚至并未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但是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你就会开怀,可能你需要的,就是经历中的放松和舒解。
所以说知足常乐,一个容易满足的人远比寄望过高而又永是达不到的人来的快乐。当你的所得总是不能meet你的所需时,你是不会快乐的。而欲望的花园一旦敞开,需求是无止境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清心寡欲,平常心,处事恬然,能够让人远离贪嗔痴恨,远离浮华烦忧。
但是没有欲望却依然是不行的。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来证实自己的存在,需要进取心来让自己的生命充满生机。否则生命就是一片荒芜,一潭死水,这样的存在,缺乏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可以不长,但不可以不充实精彩。
充实精彩,还是很主观的说法,其实只要活着,幸福也罢快乐也罢,没有哪个不是主观的意念。事物的好坏根本不重要,你拥有的多少也没有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最根本需求尺度,在这之上,是否满足是否幸福,全都在性情和价值观里。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所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生命质量。这个世界其实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人有权为其他人评判什么,生命是自己的,选择怎样的方式态度走完它,是每个人自主的意愿,坚持并为之负责。
但是这样仍然不是全面的,否则每个人都恣意妄为,这个世界就可怕了。
中间的区别,也就是任性和率性的差异。
我从来不觉得任性是一件好事情。我的理解,就像是小孩子看到橱窗里喜欢的玩具,问爸爸妈妈要钱买,丝毫不理会或是根本没想到不知道爸爸妈妈其实买不起,一味的赖在那里,不肯走,非要拿到手不可。倔强,执拗,非坚持得到不可,我把这些都归结在任性里。
任性一定程度上,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是盲目的。任由,甚至放纵自己的性子,固执,倔强。任性的时候,人其实是被动的,或者说是受性情原则什么的驱使,欠缺思量,不顾后果,不肯回头。所以我只用任性来形容小孩子,因为缺少理性和周全。
率性则不同。率性的前提,是看清自己,看清周遭的情形,对比,权衡,抉择,不悔,知其不可为而为。而且率性是主动的,是权衡思量后的取舍,是理性的判断,挥洒有度,舒展自如,在这一点上,远非任性所能比。
任性有对错之分,因为任性不够成熟,没有健全的理性的思想体系为依托,可能作出偏执的伤害他人的决定,对自己而言,既然选择了,就不存在对错,但是人毕竟生活在群体中间,影响伤害到他人的话,就一定是错的了;而率性,是没有对错的,只有值得不值得。选择自己所选择,坚持自己所坚持,直到死去那一刻,回首百年,依然可以笑着,为自己骄傲,无怨无悔。
一定要举例的话,率性的人,实在太多太多,而将率性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是魏晋风骨,乱世名士,秦淮烟柳,西泠松柏。"行至途穷处,驱车缆回缰"的阮籍,"打铁铺里声名动,广陵遗曲自此绝"的嵇康,"志士微周粟,自绝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媚香楼畔香魂远,旷世风骚不姓侯"的李香君,"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柳如是,"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的苏小小,"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的祝英台。
标 题: 生命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5年03月30日15:49:3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人们说永远,其实永远很短,一般六十年。
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我的生命已经流走了三分之一。
我不知道有没有前世今生,在没有丝毫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我宁愿保守的当作没有。那么也就是说,我的生命只有一次,而这唯一的一次还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一,所以我有理由也有义务让余下的生命精彩。
事实上,更多时候,我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发生的事情,不发生的事情,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就好象在某个时空的暗角预先设置好了一样,幸福这样东西,并不是说努力说争取就可以的。
幸而还不是太糟糕。当我没有办法在生活在物质上选择的时候,我还始终可以选择我的精神,也就是内心。
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满足,感官上的舒适,或是精神的愉悦。当你是小孩子时,你想要某一样东西,你得到时,就会快乐,这些就是快乐的本质定义了,即你的需求得到了回应。有些时候,你甚至并未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但是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你就会开怀,可能你需要的,就是经历中的放松和舒解。
所以说知足常乐,一个容易满足的人远比寄望过高而又永是达不到的人来的快乐。当你的所得总是不能meet你的所需时,你是不会快乐的。而欲望的花园一旦敞开,需求是无止境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清心寡欲,平常心,处事恬然,能够让人远离贪嗔痴恨,远离浮华烦忧。
但是没有欲望却依然是不行的。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来证实自己的存在,需要进取心来让自己的生命充满生机。否则生命就是一片荒芜,一潭死水,这样的存在,缺乏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可以不长,但不可以不充实精彩。
充实精彩,还是很主观的说法,其实只要活着,幸福也罢快乐也罢,没有哪个不是主观的意念。事物的好坏根本不重要,你拥有的多少也没有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最根本需求尺度,在这之上,是否满足是否幸福,全都在性情和价值观里。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所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生命质量。这个世界其实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人有权为其他人评判什么,生命是自己的,选择怎样的方式态度走完它,是每个人自主的意愿,坚持并为之负责。
但是这样仍然不是全面的,否则每个人都恣意妄为,这个世界就可怕了。
中间的区别,也就是任性和率性的差异。
我从来不觉得任性是一件好事情。我的理解,就像是小孩子看到橱窗里喜欢的玩具,问爸爸妈妈要钱买,丝毫不理会或是根本没想到不知道爸爸妈妈其实买不起,一味的赖在那里,不肯走,非要拿到手不可。倔强,执拗,非坚持得到不可,我把这些都归结在任性里。
任性一定程度上,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是盲目的。任由,甚至放纵自己的性子,固执,倔强。任性的时候,人其实是被动的,或者说是受性情原则什么的驱使,欠缺思量,不顾后果,不肯回头。所以我只用任性来形容小孩子,因为缺少理性和周全。
率性则不同。率性的前提,是看清自己,看清周遭的情形,对比,权衡,抉择,不悔,知其不可为而为。而且率性是主动的,是权衡思量后的取舍,是理性的判断,挥洒有度,舒展自如,在这一点上,远非任性所能比。
任性有对错之分,因为任性不够成熟,没有健全的理性的思想体系为依托,可能作出偏执的伤害他人的决定,对自己而言,既然选择了,就不存在对错,但是人毕竟生活在群体中间,影响伤害到他人的话,就一定是错的了;而率性,是没有对错的,只有值得不值得。选择自己所选择,坚持自己所坚持,直到死去那一刻,回首百年,依然可以笑着,为自己骄傲,无怨无悔。
一定要举例的话,率性的人,实在太多太多,而将率性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是魏晋风骨,乱世名士,秦淮烟柳,西泠松柏。"行至途穷处,驱车缆回缰"的阮籍,"打铁铺里声名动,广陵遗曲自此绝"的嵇康,"志士微周粟,自绝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媚香楼畔香魂远,旷世风骚不姓侯"的李香君,"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柳如是,"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的苏小小,"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的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