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的时候, 流行互赠留言。 每人一个学校统一发的留言簿。每个人在上面都有两个版面, 左边贴照片,右边是留言。 有寥寥数语的,也有洋洋洒洒的。还依稀记得一些人的一些话, 若干年后也还会记得。
记忆是个非规则函数, 过了一定时限如果还没忘记, 一般就很难再忘了。
人给我留, 作为交换, 我也会被要求给他人留。 当年说了点什么,大多已不记得了。实在说不出什么话, 就以一句现成的诗来凑字。可怜我这个喜欢古诗但从不读诗的人了。
那年,我只用这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不知道为什么选择了这句, 楼兰, 一个很有点与历史和沧桑联系的名词,至於在什么地方就不清楚了, 应当是西北沙漠中的一个土丘吧。或许是这句诗的气势, 也说不明白。 现在如果再想一句, 多半不是它了。
忽然就想起了这本蓝色塑料封皮的留言簿, 应该是留在家里了。有种冲动想陷在沙发里翻翻, 慢慢得翻, 每个人,都花一个小时以上去看。或许已有点泛黄的照片, 每一字, 俊逸还是邋遢, 工整还是潦草,然后努力去回忆有关那人的每一个点滴, 在尚存的记忆中。
好像,只有人在年老了之后才会如此。或者,我是有点累了。
记忆是个非规则函数, 过了一定时限如果还没忘记, 一般就很难再忘了。
人给我留, 作为交换, 我也会被要求给他人留。 当年说了点什么,大多已不记得了。实在说不出什么话, 就以一句现成的诗来凑字。可怜我这个喜欢古诗但从不读诗的人了。
那年,我只用这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不知道为什么选择了这句, 楼兰, 一个很有点与历史和沧桑联系的名词,至於在什么地方就不清楚了, 应当是西北沙漠中的一个土丘吧。或许是这句诗的气势, 也说不明白。 现在如果再想一句, 多半不是它了。
忽然就想起了这本蓝色塑料封皮的留言簿, 应该是留在家里了。有种冲动想陷在沙发里翻翻, 慢慢得翻, 每个人,都花一个小时以上去看。或许已有点泛黄的照片, 每一字, 俊逸还是邋遢, 工整还是潦草,然后努力去回忆有关那人的每一个点滴, 在尚存的记忆中。
好像,只有人在年老了之后才会如此。或者,我是有点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