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吧 关注:44,918贴子:1,137,596
  • 8回复贴,共1

____「So丶Just°」<转载>。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呐,此文是风飞扬写得一篇记述文,美到爆了。于是一周转一篇。


1楼2011-10-16 16:33回复
    不记得= =


    2楼2011-10-16 16:33
    回复
      2025-05-13 13:51:57
      广告
      C


      IP属地:江西3楼2011-10-16 16:34
      回复



        4楼2011-10-16 16:43
        回复
          题目喜感了……


          5楼2011-10-16 16:49
          回复
            序言。【上】
            却是旧时相识。
            情之所至,一往而深。
            从来不曾觉得红尘散漫,反而珍惜的如此温良,每当静下来,心里都会生出一种轻叹的感慨。
            能以一个女子的柔肠和心思走过绵密的人间岁月。指尖裙角不经意间扫过繁华里的一点静默,
            却是那样的喜悦,玩转在心里,终成挚爱。
            比如读画。
            此时,正值清秋,天空碧蓝如洗。草木苍绿,一切春天的灿烂与迷离,夏天的热烈与彷徨,
            都在此刻沉淀下来,仿佛可以凝固在这时光深处,用一种最幽雅的姿势,从容而淡定,拂拭
            着历史的尘埃,总在那一刹那,心思相对,触手可及。


            6楼2011-10-16 16:58
            回复
              序言。【下】
              我读画,没有章法,只是一心一意跌进去,仿佛旅途一般,一个人背着行囊,抛开周身的繁乱嘈杂,还有烟火灯影的琐碎,跋涉进去,循着那溪声云影,恍然转进另一个风日下。
              每当展卷,那个朝代的寻常巷陌,市井人烟,春柳花堤,秋霜明月,扑棱棱地出现在面前,仿佛能听见闹市的喧嚣,深院里秋千架上的轻笑,还有门外谁匆匆赶来的脚步,透出一点点清逸的冷,衬着茅舍清酒的暖,引来素心野趣的雅。
              时有恍惚,是画中人的影,却换了自己的一片心肠。
              那些才情容姿超绝的女子,她们是红尘里开不败的花,纵然已风雨飘零了无数年华,仍艳艳地明亮在这浓墨淡烟里,且还是那么寂寞,什么都不用说,只那份相对无言却饱涨的风仪,就让人愿意坐下来,陪伴着,张望秋水寒潭里的影子,是她,还有他。
              定定神,惟恐丢失自己,转而去触摸画家的名字,他含笑独立,担风袖月,有几分爽朗几分忧郁,再回首,是知己间的清谈,那么惊心。
              所有的思绪,飘渺而凝结,与记忆深处浅浅淡淡的篇章重叠,几经轮回里的风霜,验证曾经沧海旧誓言。凝眸处,指尖的花倔强而苍凉地盛开,只为转身时,邂逅这段刻骨铭心,止水梵花的眷恋。
              一时间,仍是痴掉。
              不是台上青衣轻抛的水袖,不是深闺女子指间的罗帕,也不是托付终身的锦绣铺面。而是埋藏情感在红尘人生里的一点积念,说到底,不过是一段幽柔心意,一份安适团圆的期盼。
              喜欢天然,穿梭于旧年光阴,偶遇古典情致,这些,由来已久,把缘分看得淡,却铭记得深。
              人生兜兜转转,走走停停,多少妙契无言的感叹,最后都归于恬淡的笑,最浓的丽色,原就在脉脉不得语中。
              画里读画意,也不过是寻自己。
              我仍然一无所有地读着画,读着人生。
              恍惚间抬头,斜阳已暮,心间白云往返,终于走成寂寞,我不敢再逗留。
              随手打开《牡丹亭》,想把自己扯回现世的安稳中,不料却见俊朗书生失魂落魄,偏是“拾画”这一折,惊喜过后有哀楚,对着画意浑然忘我,原本是这样爽朗的真实。
              我也逃不出。
              情归无由,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


              7楼2011-10-16 17:03
              回复

                霍小玉知道李益,是因为他的诗句:“开帘风动竹,疑似故人来。”
                李益知道霍小玉,是因为媒婆鲍十一娘说她:“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
                于是,一相逢,小玉是女儿家的矜持,十郎如见天人,顿觉室内光华飞流,他起身就拜,开口便言,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因为一首诗而爱上一个人,进而以身相许,这算不算圆满?这样的开端倒也透着那个时日风尘里的寄托,闺阁里的幻想爱情是天可变情不绝的神话,一尘不染,无畏无惧。可这幻想中的爱情来到跟前,就一头扎了进去,全心全意地连自己都已忘记。
                却在那情到最浓时,悲从心底的最深处,再也掩不住。
                当日夜半,小玉对同枕眠的十郎说,我是娼妓,自知与你不配,现在不过是因为相貌得到了你的垂爱,待年老色衰,也就无法再留住你,我只得像失去大树的藤萝,像秋天被弃置的扇子,无依无靠。
                明月夜,佳人在侧,付与柔肠,可怜可惜,正言发誓还不够,还请素缣著盟约。
                小玉命侍女取来了越姬乌丝栏,这是王府旧物,极为珍贵,看名字想必是来自异国。我觉得小玉此举是证明她把这一纸盟约看得极其宝贵和珍重,也同时引喻了她的出身并非生来草芥,希望眼前这个男子除了看重她的容颜之外,还能有其他的关注。
                不管曾经在王府,还是现在的烟花地,小玉的生存环境都不单纯,她应该是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也长袖善舞有了应付的手段,尤其是奉承话和海誓山盟,多得都懒得去分辨真假。
                可世上惟有十郎,让她坚信不移地托付,哪怕心里并不是十分的安稳。十郎果然也用心,才思敏捷,落笔成文,引喻山河,指诚日月,随后收入宝箧中,从此后她们过了两年相亲相爱的快乐日子。
                两年后的春天,李益被授予任县主簿,小玉心里的离愁和隐忧如窗外墙角的小草一般疯长着。未来的日子笼罩了浓密的雾,她握不住也看不清。几番思量,那点卑微无助的凄凉小心翼翼地化成了无望,她知道这一别,山高水远,日深夜长,她锁住的契约只是一篇华丽的文章。
                十郎才名远扬,上有高堂,一定会有一门好姻缘在等着,于是她说,我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郎君今年二十二岁,距壮室之秋还有八年,我只要这八年恩爱的日子,此后你去选名门结秦晋,我断发缁衣入空门,从此两不相系。
                如此至诚至哀的话,让李益泪不能收,他说日月为证,生死不弃,绝无两意。
                他说,好好地等我,这只是短暂的别离。
                一曲琵琶声渐歇,撩拨了弦上数滴誓约,如果爱情需要用天长地久的话一遍遍地加固,那调子里一定会后续悲音。
                信或者不信,舍还是不舍,于小玉而言都没有什么区别,李益必须得走,他来长安城里待了两年,为的就是这一天,荣耀还乡,打马上任。
                家里人也在等着他回去,并且替他和表妹卢氏订了婚约。面对重礼重名重面子的家庭,还有严厉专断的母亲,李益连小玉的名字都没有提。
                小玉和这个家,犹如隔着万丈深渊,哪怕掉下去粉身碎骨,这边也不可能伸出手臂供她攀援。
                这只是个普通人家,甚至有些贫寒,尚且把小玉拒得如此坚决,这漫漫红尘,落入烟花里的人,够得到钱财,够得到恭维,够得到契约,却怎么都偿不了夙愿。


                9楼2011-10-16 17:05
                回复
                  2025-05-13 13:45:57
                  广告

                  …我喜欢那句女人就是这样的傻,拼了所有只不过问一个为什么,她知道答案不会是她期待的,可就是不肯死心。


                  12楼2011-10-16 1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