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说几句,二月河小说迷们不妨自己想想“雍正宠爱年某女是因为年羹尧说”站不站的住脚。
康熙五十年,年羹尧革职留任,因为他与岳升龙剿判,战事规模很小,岳升龙也赢了,所以他一听到战事结束,没亲临战场就折返了。这算是不尽责。年妃这时候已经进雍邸,差不多是个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的少女。
康熙五十六年,年羹尧再次革职留任,因为他与孟光祖往来交接。年妃开始生育雍邸子女。到康熙去世,年妃连续生育了三个孩子。
康熙五十八年,年妃长兄年希尧因账目不清,属下参劾其婪取被下狱,五十九年革职。
康熙六十年,年羹尧因擅加火耗,被康熙明谕训斥。
康熙六十一年,年羹尧因公然反对康熙派公诺尔布驻守西藏的决定,部议严办,康熙未听从。
雍正元年至雍正三年八月,雍正在持服斋居,国丧期间不能临幸妃嫔。雍正元年五月,年妃怀孕7月小产(可见受孕时雍正尚未即位)。
如果把雍正与年妃不断生育孩子看作是拉拢年家的必要手段,雍正是不是个白痴呢?年家仕途起伏变幻不定,雍正把希望都放在与年妃不断的生孩子上,这可能吗?雍正即位后,三年半父母大丧,怎么有可能不断招幸年妃以笼络年羹尧,《年羹尧奏折》上哪有一笔是可以证明这一点的?雍正要向年羹尧说明我不断和你的妹妹有夫妻房事,就要和年妃生孩子,可是雍正元年三年八月之间,他若生出了孩子,新君怎么向天下人,向祖宗交待?
二月河写小说胡编也就罢了,可笑这么多人都对事实不加分析的相信。这不是群体性的智力出问题么?——也许我说话很难听,可是雍正不断临幸年妃就是为了年羹尧,这种说法实在是太可笑,太滑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