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太行侧吧 关注:3,128贴子:95,542
  • 0回复贴,共1

百舸争流德者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兵法》说“两军相遇勇者胜”,也有人说“两军相遇智者胜”,其实,在两军对阵之时,智和勇只是决胜的重要因素,而道德才是决定性的因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道德的品质决定竞争的结局。
先秦时期,在诸侯争霸的格局中,大都推崇以武力和谋略取胜,而著名政治家管仲则凭德治辅佐齐桓公,对内用道德来教化人民,对外用道德怀柔诸侯。归还城池给四周的诸侯作屏障,与诸侯以德为邻,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以身作则尊重当时的周王室(其地位类似于今天的联合国),平叛安民,以德立信,终于使齐桓公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盟主。后来管仲病重,齐桓公问他:大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齐桓公所举的三人都是阿谀奉承、计谋巧诈之徒,他们的智力可谓不低,而道德却低劣,所以皆被管仲否定。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忠告,重用三人,以威为霸,诸侯们以其失德而背盟,五个儿子因为挑拨而夺位,齐国发生了内乱,结果他死后两月余无人埋葬。
  齐桓公的成功,在于以德治国,以德服人,而他后来的失败恰恰在于放弃道德标准,把勇、智与德的关系弄错位了。历史的经验昭示:战胜别人,表面上看,仅仅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就足够了,这是自然界竞争呈现的常态;而要使人心悦诚服,就需要宽厚的修养和品德,即德体系的建立。从而树立人类竞争的文明坐标。德,慈爱亲和,具有最高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而勇和智必须是由德所生,否则其勇也不过是匹夫之勇;其智也就是些雕虫小技。任何摒弃德的所谓聪明,必将是走不远的,这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定律。
  以强克强的竞争模式,加上智力的嫁接,会形成力量和谋术的极端崇拜者和盲从者。蓦然回首,早在2500年前锋芒毕露的竞争丛林中,在争霸逞雄的春秋时期,老子就洞察到人类间滥用动物法则和逻辑,会给自然界带来惨痛恶果和沉重代价。他独树一帜,呼吁重建“不争之德”的哲学思想体系,建立不争强斗狠、不争名夺利的道德秩序,从而拒绝恶性的、内耗的、重复的倾轧,拒绝低道德、低文化内涵的竞争。老子认为:“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用今天的话来说:在道德制高点上,以德为容器,舒解剑拔弩张的情绪,和谐矛盾,减轻经济社会片面争斗带来的高昂成本,这样的包容协作之争,才能赢得“和合”,即和平、合作,共进入天下无敌的崭新境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把竞争的重要性片面地放大了,其实自然法则和生命过程有竞争性也有协作性,这是整个自然界保持和谐平衡的基本规律。弱肉强食,是动物性残忍的一面,而人类则具有高于动物的人性———道德。西方经济模式在进化论的法则中已汲取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如“狼性”的突出表现就是冷血、嗜杀、互残,必欲致对手于死地而后快的惨烈性,给人类及自然界都带来一系列综合性的沉重代价,难以为继,从而促使其进行反思和转型。“纳什均衡理论”的提出,告诫西方:其实,合作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是最有利的“利己策略”。因此,西方在市场竞争中引了进和谐共生的理念。如,有“肯德基”的地方,基本上都有“麦当劳”,他们在互相竞争中培育共同市场。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身上,两家企业从来不搞恶性竞争,甚至连促销活动往往都有意错开,等等。
  然而,在国内却有不少人似乎对动物性中“狼性”的竞争模式情有独钟。如,九十年代的郑州商战令人记忆犹新,“亚细亚”商场挑起了血腥的价格大战,“紫百”、“郑百”、“华联”等企业也扯起“联谊”的大旗来抵挡竞争,结果是两败俱伤,最终谁也没有胜出。正所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狭路相逢的斗勇逞强最后形成耗散竞争,结果谁都无法获得持续成长。如何杜绝代价沉重的非理性竞争呢?亟待我们的省悟。
  诚然,市场需要勇敢,但更需要品德。“海尔”誓言“不打价格战,只打价值战”,集中“资源”用于开发高品位的新产品,规避竞争的泥潭,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老子,教会我战略性的思考。“海尔”与同业合作互利,体现了老子的“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争”思想,用润物无声的力量,利人而无害于人,结果不争而胜。
  《菜根谭》中说:“德者,事业之基。”德是大勇和大智的灵魂,百舸争流德者胜,当务之急是,我们当用圣贤所觉悟的道德和智慧来开启全体国民的心智,引领我国各领域在世界性的激烈竞争中走向“和合”之路,收获共赢硕果



IP属地:浙江1楼2011-10-13 22: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