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冬花是青岛市的市花。市民居住的院落里也常见老耐冬树。每年冬未春初,火红的耐冬花便迎寒风而绽放。
历史上市区的八大关、金口路、鱼山路、太平路等路段几乎家家户户栽植耐冬,至今仍有不少近百年树龄的植株遗存。近几年来,市区香港路、南京路等路段,居民小区的绿化带及市民的家庭院落里也栽上了一些耐冬,形成四季有花有绿的美丽生态街景。青岛植物园内1979年开始修建的“耐冬坡”更是枝繁叶茂,近年来建立的青岛耐冬园规模及种质资源都是空前的,都增添了市花的荣耀。



崂山耐冬名扬天下
有关崂山的著作中多载有耐冬,现在长门岩岛上娘娘庙附近的一株根径75厘米、高4米、冠幅直径4.5米,据说树龄800年,是青岛地区耐冬中的老寿星。长门岩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相传在隋唐时期就有繁茂的群株生长,据记载,历史上耐冬曾覆盖大半个海岛,1986年调查有549丛野生耐冬,可产耐冬种子500余斤,树龄大都在百年以上。惟有这里兼有耐冬、耐春两个品种,分别在深冬、早春开花,群体花期长达半年多。
距离海岸五公里的大管岛,1959年有野生耐冬250丛,约400株。此外,历史上小官岛、马耳岛、狮子岛、兔子岛、驴岛、千里岩等近十个岛(岩)上都有野生耐冬的自然分布。崂山的一些寺庙道观也有耐冬,明末黄宗昌所著《崂山志》说,崂山太清宫三清殿前那株高约6米、胸径近60厘米、树龄约600年的耐冬,是明朝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来的。清代蒲松龄将这株耐冬化为花仙“绛雪”,写进《聊斋志异·香玉》,自此崂山耐冬名扬天下。上世纪60年代前崂山头的岩缝间有五六株耐冬,后来只在海拔100米处的岩穴上存留两株。



耐冬又名山茶、曼陀罗、玉茗等,属山茶科,山茶的园艺品种很多,崂山耐冬只是其中得一种而已。崂山野生耐冬在崂山近海岛屿长门岩、千里岛、大管岛及太清宫的八仙墩均有自然分布,在各个寺庙及沿海村庄庭园也多有人工栽培种植。
1988年3月8日,青岛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确定耐冬为青岛市市花,山茶花不仅因为其有名的观赏性,更因为崂山太清宫中的“绛雪”,北方的气候本来不适应山茶花的花期,偏偏崂山是个例外,这也算是大自然对“海上名山第一”崂山的格外垂青吧。绛雪出自蒲松龄先生笔下《聊斋志异》,树高6米,胸径57cm,系明代永乐年间道人张三丰从海岛移栽于庭院,至今已600年了,可惜这株“绛雪”已于2004年走完生命最后的一程,香消玉殒。
历史上市区的八大关、金口路、鱼山路、太平路等路段几乎家家户户栽植耐冬,至今仍有不少近百年树龄的植株遗存。近几年来,市区香港路、南京路等路段,居民小区的绿化带及市民的家庭院落里也栽上了一些耐冬,形成四季有花有绿的美丽生态街景。青岛植物园内1979年开始修建的“耐冬坡”更是枝繁叶茂,近年来建立的青岛耐冬园规模及种质资源都是空前的,都增添了市花的荣耀。



崂山耐冬名扬天下
有关崂山的著作中多载有耐冬,现在长门岩岛上娘娘庙附近的一株根径75厘米、高4米、冠幅直径4.5米,据说树龄800年,是青岛地区耐冬中的老寿星。长门岩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相传在隋唐时期就有繁茂的群株生长,据记载,历史上耐冬曾覆盖大半个海岛,1986年调查有549丛野生耐冬,可产耐冬种子500余斤,树龄大都在百年以上。惟有这里兼有耐冬、耐春两个品种,分别在深冬、早春开花,群体花期长达半年多。
距离海岸五公里的大管岛,1959年有野生耐冬250丛,约400株。此外,历史上小官岛、马耳岛、狮子岛、兔子岛、驴岛、千里岩等近十个岛(岩)上都有野生耐冬的自然分布。崂山的一些寺庙道观也有耐冬,明末黄宗昌所著《崂山志》说,崂山太清宫三清殿前那株高约6米、胸径近60厘米、树龄约600年的耐冬,是明朝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来的。清代蒲松龄将这株耐冬化为花仙“绛雪”,写进《聊斋志异·香玉》,自此崂山耐冬名扬天下。上世纪60年代前崂山头的岩缝间有五六株耐冬,后来只在海拔100米处的岩穴上存留两株。



耐冬又名山茶、曼陀罗、玉茗等,属山茶科,山茶的园艺品种很多,崂山耐冬只是其中得一种而已。崂山野生耐冬在崂山近海岛屿长门岩、千里岛、大管岛及太清宫的八仙墩均有自然分布,在各个寺庙及沿海村庄庭园也多有人工栽培种植。
1988年3月8日,青岛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确定耐冬为青岛市市花,山茶花不仅因为其有名的观赏性,更因为崂山太清宫中的“绛雪”,北方的气候本来不适应山茶花的花期,偏偏崂山是个例外,这也算是大自然对“海上名山第一”崂山的格外垂青吧。绛雪出自蒲松龄先生笔下《聊斋志异》,树高6米,胸径57cm,系明代永乐年间道人张三丰从海岛移栽于庭院,至今已600年了,可惜这株“绛雪”已于2004年走完生命最后的一程,香消玉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