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核桃吧 关注:4,395,378贴子:21,059,545
  • 8回复贴,共1

新手们一起学习少走点弯路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起学习吧
如何保养 .选了一对好核桃,接下来就是把玩了。把玩的方法不正确,好核桃也会被糟蹋。一对好的核桃,往往令人爱不释手,但如果不注重养护产生开裂、油阴或损坏,则价值大跌或报废,令人惋惜,这就涉及到一个养护问题。
一、刷洗
当你从市场买了一对新核桃时,首选就是清洗,消毒,可以用84消毒液,洗衣粉等。 - 一般是(1---100的84消毒液水浸泡3-5分钟,(1---50的洗衣粉浸泡8---10分钟)取出后用粽毛刷刷洗干净,再用清水冲洗核桃附着残液,不管是84、洗衣粉它都是化学制剂,对核桃表皮都不利,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置阴凉外阴干。如果是秋天刚下树的核桃,还要近一步的处理,因为核桃自身带有大量的水份,保存处理不好就会使核桃的外形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裂嘴抠底、抽尖、走样,出现了这几种现象,是核桃自身水份蒸发的太快,最好的办法是将核桃刷洗干净阴干后,用腊封脐。放回阴凉处慢慢阴干。 ! 二、搓 揉 : 核桃的个头大小,玩法应有区别,俗话说大个的搓、小个的揉,特大分揉,搓是把核桃在掌中分成两个部分,由大拇指、食指、中指,捻住前面的一个核桃来回滚动,又叫“盘、或团”另一个核桃由无名指和小指固定不动,前面的一个或搓或揉、或盘一两分钟后再把后面那个跟前面那个转换一下位置或搓、或揉、或盘,依此类推,不要使两个核桃磕碰,伤其自身的花纹,老话讲的好,揉核桃怕见面,玩铣球怕分家,其中的意思不讲你也明白。
.是盘玩还是狂搓?不出声的漫漫盘玩,不管是从手指关节的运动幅度还是从气定神闲的意念上说,健身效果都会比那种“咬牙核桃”强百倍。盘玩本身,讲究的就是一种意境。 三、保 养 核桃是六分搓揉、三分刷,剩余一分给它安好家,不管是用搓,是用揉,只能搓揉核桃的表面。核桃的凹陷处是搓揉不到的,在揉新核桃时最好准备3把毛刷,一把擦,二把刷、三把脏东西掸出家,第一把最好用刷子毛比较硬的,用点擦,第二把刷子毛稍硬的要全刷到,第三把用刷毛稍长、稍软的轻点掸,这样做会使核桃表皮更光亮,要想揉出一对色泽光亮红润的好核桃,打好底子是关健,要想打好底子,收拾核桃的初期最重要,初期对核桃要用心搓、揉、用力刷,真证做到六分揉,三分刷,剩下一分是要很好的保护,给核桃安好家,就是当不准备搓揉时,把核桃用小布代装好,或用手帕包好,用塑封袋也行,总之不要把核桃暴露在外,暴露在外核桃上会落尘土,影响核桃的光亮,还要注意搓揉核桃同时刷核桃的毛刷也要经常清洗保持刷子清洁,包装核桃的物品也要保持清洁、干净,只有上心才能搓揉出品像好的核桃,搓揉、刷、保管要成为一体。
.要边把玩边清理。
早年间讲究,核桃在3年之内,不能让别人上手。手不同,化学成分不同,也就是老话讲的“人气”不同,对核桃的影响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核桃的上色。在今天也一样,谁知您用的是哪国化妆品?哪国擦手油呀?从今天的角度说,也是为了卫生。核桃的纹路里会很脏,藏污纳垢。 22.把玩过程中,需要经常清理核桃,否则也会影响核桃的上色。大家都知道,核桃揉过一段时间会有一定的泥污窝藏在核桃表皮的沟壑的缝隙里,清洗是很必要的,否则终日与两个污染源――两个泥球打交道,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是如何清洗不伤核桃的质材。有人简单把核桃泡在温水里,抓一把洗衣粉泡一泡,然后刷掉其缝隙里的泥污。这样做简单到是简单了,问题是浸水的核桃一会变软,二如果干燥不及时会造成内部的霉烂。现介绍一两个较好的方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不妨共同交流交流。用毛刷蘸洗涤灵刷洗和用棉签蘸清洗剂刷洗都可以,然后可用清水冲一下,之后及时擦干核桃上的水份。擦干,万万不可用吹风机吹干或烤干。在通风的地方再放两三天即可。夏季可以三五天清洗一回,冬天可以一星期左右清洗一次,或者依核桃的卫生状况而定更好。清洗后不及时干燥一下,核桃上会产生黑色的霉斑。而这种霉斑很难除掉。常备一把刷子,讲究的人可以去番家园买个专业棕毛小刷子,牙刷也可。在把玩初期(上色初期),清理的时间要多于把玩的时间。



1楼2011-10-09 21:51回复
    E使用核桃油来养护核桃是大多数玩家的选择,对于收藏的人来说,也有很多人如此保护核桃。因为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藏品都揉出来。揉出来的核桃会有一层包浆来保护核桃,而没揉的核桃基本就是核桃的木质直接与空气对话了。尤其是北方气候干燥,没有保护层的核桃在高温高湿的状况下,容易开裂,上油则可以完全避免或有效的避免核桃由于季节、气温和气候问题受到损害。
    本人也经常看些老帖子。有说上油有说不用上油的。在这里我只谈我的文玩体会!我觉得核桃在把玩过程中应该上点油,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上。应该在核桃快上一些褒奖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核桃多少上点橄榄油。不要多上,我的一对新核桃在把玩到7个月的时候才开始上橄榄油的。也不用每天都上,我一般一周左右上那么一点。用牙刷子毛沾点油仔仔细细的往上刷。不要漏掉每一个纹理五、防开裂
    % 开裂是核桃容易出现的现象,开裂的原因在于清洗完核桃时该怎么存放!不玩的核桃应该怎么存放!防止开裂!应注意下述几点: !1、刚用水清洗完的核桃。不应在太阳光或高温灯光长时间直晒!这样将导致开裂。(本人建议最好不把核桃放进水里清晰,除非特殊情况)清洗完后用餐巾纸包好核桃放在阴凉处阴干。大概1周左右。
    2、防水。核桃需进水里或用水刷洗清洁,核桃沾水后实际蒸发很慢,外表蒸发很快,导致由内向外膨胀而开裂。如果着水,就用餐巾纸包好阴干1周,切忌速干!。 3、风吹。风吹是导致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北方地区,短时间的风吹就容易将刚清洗完的核桃吹裂。(本人的2对品像很好的铁核桃清洗完放在阳台被吹裂!!!)
    、放置在有暖空调的环境中,冬季使用暖气(或暖空调),室内(车内)很干燥,核桃长时间放置在罩环境中70%机会开裂。如果长时间不把玩需刷点橄榄油存放,那就不会开裂。 ; 5、冬季在外核桃放在口袋把玩。有很多把玩者往往将核桃放入口袋“盘玩”大家要注意:在口袋里的温度和外面温度相差很大,而且北方冬天风大气温很冷!要注意不要把核桃从口袋掏出来,这样也会容易开列。
    六、防跌落
    一般核桃都很“娇嫩”,一不小心掉地,往往一对很好的核桃被摔掉尖部,或者其他纹路边缘一对很好跟随自己多年的艺术品就此成了废品。因此,拿在手上一定需小心掉地!有人问我,我的核桃也伤了尖了,怎么办?对于揉核桃的人其实关系不大,继续揉就是了,很多细小或轻微的伤尖通过揉是可以减轻伤痕甚至到最后一点也看不出来的地步。当然如果想转手出售的话,则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所以保护好核桃的尖部是很重要的。但是千万不要再继续人为的破坏它,绝对不能用工具将尖部锉平,那样的伤害更大,保持自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我称之为冷处理。 4七、经常在手中盘玩把玩 : b
    核桃一般都是放在手里把玩也有一些核桃雕件。核桃应经常盘摸把玩。人的手心会分泌手汗和脂肪类物质,经常盘摸把玩可以使核桃表面颜色均衡地变成深红色,并越玩越光泽,逐渐成半透明状。到此程度,“身价”倍增,总之,对核桃做好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养护工作,一般情况下就不会给你带来“烦恼”了;对一些精品核桃更要注意养护核桃的把玩变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从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许多的乐趣,会和心爱的核桃漫漫的融为一体。八、文玩核桃术语阴皮:也称青皮或黑记,就是核桃因为外皮受了碰撞,果汁进入了核桃,形成一块黑。
    闷尖:核桃尖的一种状态,就是核桃尖长在了里面。
    F油过:核桃被油泡过,有的核桃泡过以后颜色就变了,不能再玩出本身的颜色了. 洗过:用双氧水或清洁剂洗过。 ,做:人为的加工,如:上颜色,修尖,补裂。 (做的:做的颜色。 白尖:因核桃太嫩就摘了,有白尖。 筋儿:指的是核桃的棱翼。
    偏:指的是核桃长歪了。
    熟:就是煮过或者炸过。
    尖:核桃尖也有管叫咀的, ; 底:核桃的底部叫底座,俗称:底儿。 O
    


    3楼2011-10-09 21:51
    回复
      2025-09-02 08:08: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今时今日,刘毓龙在赏核文化界有如此之大成就,那就得溯其源,晓其事。刘毓龙,宗谱载为汉刘邦祖之后,曾祖曾在北京大栅栏玉器街开了家古玩店,以经营珠宝为主,兼营文玩核桃,人称核桃刘爷。世代相传,得天独厚。不过,玩核桃,刘毓龙也是下了“工夫”的,为了搜寻精品,他流连于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   刘毓龙玩核桃的“功力”也是非常人所能及的,他要从里到外,从古到今,掰开了揉碎了,把核桃的来龙去脉弄了个门清。当然,刘毓龙没有仅止于此,他对核桃健身、养生的研究也是别开生面,他认为,团核桃能够健脑,提高人体潜能。为此,他还埋头写了《文玩核桃鉴赏与养生》一书,填补了一项空白。
       “双胞胎”最值钱   正如有句顺口溜说的那样:“贝勒手里三样宝,扳指核桃笼中鸟!”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何志华介绍说,古时候,上至帝王将相,狭平民百姓,都是核桃的忠实拥趸。那会儿,他们的口袋里通常都有一样玩意儿--核桃。 :  刘毓龙认为,对于文玩核桃来说,最难的就是凑成一对儿。一对精品核桃,就似“双胞胎”,形状对称、纹理相当、个头相等、色泽一样、重量相同。总而言之,就是怎么看都得一模一样。
      R,   由于配对相当之困难,所以成双成对的核桃价位就高。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刘静曾给一枚清代的核桃估价为两万元。刘毓龙解释说,如果这枚核桃凑成一对儿,那么估价高达10万元,也不是没边的。是的,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著名导演冯小刚就曾花了10几万元买了一对文玩核桃。刘毓龙分析说,成对的文玩核桃价值有时是单枚文玩核桃价值的10倍。   名核桃得宠
       何志华认为,与瓷器、书画等古董不同,玩核桃的一大乐趣是需要亲历亲为,揉的时间越长,颜色越深。从色泽上来说,色越深的核桃越是好核桃。其实,在揉核桃的过程中,不仅“揉”出了银子,而且还“揉”出了好身体,揉核桃可以连络全身上下的血脉,健脑并且能够提高人体潜能,称得上是无公害保健品。
        核桃要成为精品,首先得选对品种,狮子头、鸡心、公子帽、官帽这些根据核桃的形状起名儿的“四大名核桃”,最是受核桃玩家的追捧,这也导致了它们的价位一路上扬。拿狮子头来说,就是新的也能值个几百元,如果再经过数百年的把玩,揉出了玉质,那么起码也能值个上万元。而常见的楸子核桃,则比较平民化,价位也是便宜许多,有时一对文玩楸子核桃几百元就能拿下。当然,如果核桃的品种不够好,那也有补救的方法,“再加工”--雕琢。一些雕工好的核桃,有时价位也能高达上万元。比如,一对清中期雕九龙纹文玩核桃,成交价高达1.32万元。 十一、核桃是嫁接的好还是野生的好 最近,一些朋友和身边的一些核桃友经常问我一些问题,“核桃是嫁接的好还是野生的好”“如何分别野生与嫁接核桃”。关于嫁接与野生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之一。普遍的观点是野生的核桃无论从品质和收藏价值方面都要比嫁接的核桃强很多。 近几年以来,品相优秀的嫁接品种如:麦穗虎头、鸡心、白狮子头等的陆续大量上市,使得人们的传统观点受到的强烈地冲击,也使得人们更加的困惑。下面我就针对一些朋友的困惑,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思路并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理解。 ) 一、何谓嫁接?
      嫁接,是指人工将两个或多个不同品种的木本植物的枝干和根茎运用特有的技术黏结,利用两个品种各有的基因,以达到人们对生产结果的需要。 嫁接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几乎没有一种现在高产而又优秀品质的农产品不是嫁接的产物。例如:柿子,必须要将柿子的码子嫁接到黑枣树的扎木上才能成活结果。 . 总之,嫁接强调的是人为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而进行培育的结果。 二、文玩核桃为什么要嫁接?说起来,至少据我所知文玩核桃大规模嫁接至少有十年的历史了,可能还会更早。 既然是嫁接就是强调人工,既然是人工就可以理解为:人为的去追求特有的品质和产量,追求市场的需求。也就是先有市场需求,才有文玩核桃嫁接罩现象。
      


      6楼2011-10-09 21:51
      回复
        现在你能分辨出什么是野生鸡心了吗? - 十二、何为“包浆” 包浆,在古玩圈子里是个使用频率较多的词语,通常是指附着于铜器(钱币)、玉器及其它年代较为久远的器物表面的一层物质。它本身并不体现任何美感,无非是锈斑、氧化物、酸碱化合物而已,可是一旦它与器物融合为一体时,其魅力简直不可明状。 鉴定古玉,从包浆入手是方法之一,但究竟怎样来理解包浆,看法各不相同。记得前几年《文物》期刊上曾报道过一则消息:“德国人在1977 年从古物上发现有猛犸的脂肪酸存在”,不久前,《中国文物报》又披露,故宫博物馆在文物上发现霉菌多达二十几种。见了这则消息,我不由得想起在古玉上也见过类似的现象,后经分析,原来在玉器上的包浆,实际就是脂肪层,它的来由是人体的汗液经接触敷于玉器的表层,后经长期的埋藏,脂肪层变硬变透明,即成了包浆,同时也因为是脂肪酸的关系使得玉器的表面生长出霉菌,这种霉菌可能又会钻入玉器的里边生长。玉器埋在墓中千年,可以想象霉菌会不断地繁衍生长,这在玉器上留下了痕迹。就此我认为这可以成为鉴别古玉的一种手段。 包浆是器物年代久远最直观的体现,无论是出土品还是世传物,都会受到水土所侵、人为把玩、大气腐蚀。结果就会自然形成表面一层黝黝色泽,或铜绿或棕黑,奇妙地突出器物的主要部分,使其更趋完美有似油画的暗部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尽管包浆也会遮盖器物部分的本色,但这种朦胧感却正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反添无穷媚态。
        在很多有关古玩的书上,一些有独到见地的藏家,都谈到过玉器、印石、木器、铜件、砚台以及瓷器等各类传世古玩艺术品上,都有一种因岁月流逝而留下奇妙而使人赏心悦目的光亮。这种类似清漆罩过的光亮,却又不是用清漆抹、用蜡打、用椰子油擦、用皮鞋油搽所产生的浮光。它更精光深邃,使得竹、木、瓷、石这些非玉的东西,都呈现出玉石般的珠光宝气,灵气四溢。这就是藏家们所说的“包浆亮”。
        直至现在,还没有一本专著,专门论及传世古玩形成“包浆”的成因。有的书上谈到,紫檀、红木、黄花梨、铁梨木等一些高档木材,本身有些油性,年深月久,油质外泄,和空气中的尘土、人们触摸的汗渍,互相融会成了“包浆。这种说法,似乎还有些科学道理。 那么,玉器、印石、铜件、砚台,瓷器呢?尤其是还有古籍善本以及传世字画,在这些古玩艺术品上,本身并不具有“油性”,但也会出现“包浆”,就比较令人费解了。 然而,事实是这些非“油性”的传世古玩上,确实也会出现“包浆”,但比起木器家具来,要不明显得多,而且较难辨别。尤其是瓷器的“包浆”,更加难以辨认。 其实,玉器、印石、铜件、砚台、瓷器等传世古玩之所以也会出现“包浆”,原因之一,是因为人们长期把玩、擦拭的结果。由于成千上万次把玩和擦拭,把这些器物表面磨擦得十分平滑,因此变得光鉴可以照人了。也因为这原因,一些小器件,如玉佩、鼻烟壶、砚台、印章、核桃雕件等等,人们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也愈加明显。当然,这里也因为人们手上和身上的油汗附在上面,年深日久,帮助了“包浆”的形成。 所以,一些较大型的瓷器,如瓷瓶、瓷罐,人们不可能天天去把玩、去擦拭。尤其是古时候空气洁净,一年中大概只要拂尘数次,也就更难形成“包浆”了。如果你轻易地认为这种瓶罐由于缺少“包浆”而断定是新货赝品,那就像竹篮打水,永远要“漏”定了。 正因为如此,一般初学收藏的人,不要轻信有的书上所说:“只要学会看包浆,即能辨别器物的新旧,推断其年援长短,可以少花冤枉钱……” 学会看包浆,只是识别器物新旧手段之一,而且对木器类古玩比较明显有用。要鉴别其它器物,比如瓷器,还要从底足、釉色、胎骨、图案、纹饰、旧痕等多方面去判别。 笔者就见到过有些瓷器,不知是否放在橱柜里的原因,常年不见天日,也无需去擦拭灰尘,不要说毫无包浆可言,连底足和釉色也新得可以,但却是“的板”的老东西。
        


        8楼2011-10-09 21:51
        回复
          厉害!!!!学习了!


          13楼2011-10-25 14:21
          回复
            专业核论文


            IP属地:山东14楼2011-10-25 21:52
            回复


              15楼2011-10-25 22:09
              回复
                学习了


                16楼2011-10-26 1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