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吧 关注:15,173贴子:189,724
  • 2回复贴,共1

央白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声明,我不是一个忠实的新白迷.其实新白有些地方让我挺失望的.比如新白的结局,以及白娘子进塔之后她儿子与胡媚娘的那些事情,还有白蛇之子的名字,水漫金山这一节都很有问题.所以我在这里绝对不是借央白来捧新白,而是要谈谈央白本身的影响. 
     央白的演员造型就不说了.但我要补充一句,白娘是个妖,而赵雅芝也好刘涛也好都是人,人是不可能将妖的形象演义到完美.所以演员的不足之处就把它忽略不计了. 
    央白的名称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央白并不是按照白蛇传的故事拍的,甚至是彻底颠覆了白蛇传的故事.所以说就不能叫白蛇传.会引起误导.比如说如果<大话西游>的导演也因为电影里出现了孙悟空就把影片名字叫做<西游记>的话,会是什么后果? 
    有一次看西游记的演员们聚首艺术人生.朱军展示了一分资料;全国不识字的或没文化的观众, 收视率是百分之百.然后朱军说:"那些不识字的观众不可能去看原著,只有通过电视剧来了解西游记,"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立刻联想到了央白,央白里那么多情节都是新加进去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那么那些不认识字的观众(我这里主要是指孩子),没有听过白蛇传的故事,但是又不能避免接触央白.看了央白之后,就会认为白蛇传的故事就是这个样子的,也许你们认为这无所谓.但是我告诉你们,我国渊远流长的文化就是这样一点点不知不觉流失的.可悲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也许你们不知道一部影视剧对一个人,对一种文化产生多大的影响.举个例子,新白和央白里,白蛇的儿子都叫"许士林".我不知道新白的编剧和导演为什么会想到起这个名字(央白显然是抄袭了新白).白蛇传中,白蛇的儿子应该是叫"许梦蛟"."蛟"这个字在字典上的解释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发洪水的龙",根据白蛇传的前后文意思,我们可以认为"蛟"就是龙."许梦蛟"这个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白娘子在端午节的时候告诉许仙自己怀孕了,随后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了许仙,盗来灵芝救活许仙后,为了不让许仙怀疑,骗他说看到的是一条苍龙而不是蛇.于是孩子出生后,许仙就给孩子取名"梦蛟",就是他在梦里梦到了龙后得到的孩子.很多书上都是这么写的.我不管你们怎么想,我相信书上的说法. 
    说了这么多,我要证明的是,电视对人的影响比书大的多.2004年我去了新建的雷峰塔,门票上的景点介绍中说的是"许仙之子许梦娇"而不是'梦蛟".而在塔里导游的介绍中,说的是"许士林",显然导游是受了新白的影响.雷锋塔后还有一个"状元台",门票上写的是"许梦娇中状元之后再此祭塔",但是除了新白,没有任何一本书上写了许梦蛟是文曲星下凡还中了状元.这又是受了新白的影响.而白蛇之子中状元是违背了白蛇传这个故事的主旨的. 
    好了,既然这么完美的新白都有这么多不良影响,何况是颠覆性的还冠冕堂皇地叫<白蛇传>的央白?先不说什么连翘十天吧,单是半步多的六集就足以误导一大批人.加上几个最主要的情节更是起因过程结果完全跟白蛇传不一样.对那些没听过白蛇传故事的人绝对是一个误导. 
    有人说,新白为什么不会有不良影响呢?其实新白也有的,我前面举过例子了.但是影响小的多,因为新白的名字叫"新白娘子传奇",一个"新"字就可以理解为这部片子是新编的,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即使观众再没文化,"新""旧"的区别应该也是知道的,.而央白冠冕堂皇地叫<白蛇传>,那么"专制".又是中央电视台拍的,让人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个"样板戏",尤其是对那些没有听过这个故事的人来说,对小孩子的影响则更深.就像有些观众慨叹央白"生不逢时"时说的:有新白珠玉在前,第一印象总是比较深刻."一个小孩子小时候受到的环境影响可以决定他的性格甚至是命运.假设一个小孩子从小是看央白长大的,首先这个孩子对央白肯定是感情深厚(童年的回忆总是美好的),其次这个孩子如果以后看到了书上的白蛇传和他记忆中的感情深厚的那个版本不一样,于是他开始迷惑甚至会怀疑书籍的真实性. 
    最后为新白打个不平.央白的制片人说央白是"新说"而不是"戏说",断桥,盗仙草,水漫金山等情节一个都没少,新白才是"戏说".如果按照这样的判定标准,那新白里断桥盗仙草水漫金山的情节也一个没少,怎么就成了"戏说"了?况且央白里那些主要情节没一个是跟白蛇传一样的,央白根本就不是制片说的那样"原汁原味的还原民间传说",而是"换药不换汤",主料已变,就剩那么一点点味儿了.还有有人说新白是假人假景,摄影棚痕迹太重,但是至少,新白里的断桥是杭州西湖实景,不像央白架个小破桥,还老有事没事都扯一下. 
    还要对那些"有素质"的人说一句,也许你年龄比我大,也许你学历比我高,也许你们上过大学我还在读高中.但是有知识没文化的人,不可能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内涵. 

电邮:yuxueningxiang@163.com 
     yiyexinxiang@163.com  
 
 



1楼2006-08-15 14:13回复
    • 125.89.2.*
    考据性的文章一旦加入个人批评因素就显得不客观


    3楼2008-01-05 10:34
    回复
      2025-08-20 17:37: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58.24.239.*
      既然是艺术创作
      那为什么不能做修改
      你喜欢原版你看原著去
      凭什么要求别人也和你一样.
      凭什么要以你的傻X标准作为所有人的审美观点.

      别人反驳你的话,就成了"没素质",就成了"不理解文明的内涵"
      这个世界上有你这么强盗的人果然不是一个两


      4楼2008-01-05 1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