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一个技术贴'从纯文学角度解读步步惊心'里据理力争,写长了,
顺便推荐下那个贴,
出来又看见另一个精品贴'不为情爱只为真心-记十四与若曦的20载相交'
看着满屏幕14多么爱若曦爱得隐晦,我认真我败了,
之前也写过个帖质疑14对若曦是否是爱,
如今我还是不甘心,
只是把那个回帖单独拷了出来而已,原贴楼主莫怪,我不甘心啊不甘心
公认14是全书最精彩人物之一,他对若曦什么情感,我质疑爱情,那不是爱情是个什么情
1,我认为14对若曦有或多或少的儒慕之情,而我主观地认为,这种儒慕之情占很大比重。
首先,正如很多人分析的,14对自己阿哥的身份很得意自傲,也正如14自己说的‘从前我看低了你’,最初他是看低若曦的
看低若曦的不止14,还有10和最初的8,譬如看蚂蚁、读宋词,
在14眼里,他是个阿哥,饱读诗书,若曦只是个同龄(小说里是同龄,实际不是)的养在深闺的小丫头,没什么特别,
可是认识久了,若曦给他越来越多的意外,引发了他的好奇,好奇她怎么敢指责康熙指婚10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好奇她怎么和13这么要好,好奇她结交妓女,说到底,好奇她的见识观念
为何10没有好奇,只有14,正因为14聪明过10,聪明的孩子喜欢和大人玩,
14永远不明白,看似同龄的若曦有高于他的见识,是因为其实灵魂大他10岁,14亏在这
正是这种好奇,引发14追寻若曦思想的过程,14说有时我真不懂你在想什么,14说正因为我不懂你,所以要知道你的答案,
一直以来,14追赶着若曦在成长,而这种追赶,几乎贯穿全书,
但赛马,是14对若曦认识的至高点,是14对若曦态度的转折点,看到13和她相处,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直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对若曦如此好奇,'看到你和13哥相处,才明白之前一直看低了你',他终于明白哪里不对劲,原来是看低了,或者说他终于在心中承认,若曦的灵魂比他成熟,于是从好奇到追赶,14也正是从此开始追赶,'今后我愿诚心相交','像13哥那样待你',那也就是他对若曦的态度或者情感,
最好的证据是作者桐华自己的话,一直以来桐华对14对若曦的感情三缄其口,由得大家争论,但最近,她终于松口'14对若曦的感情,就是他质问若曦的那句话',那句话就是赛马时的那句,'如今见你和13哥相处才自觉自己一直看低了你,如今我愿诚心相交,为何你却这种态度,我究竟哪里比不上13哥'
关键词是'诚心相交'和'哪里比不上'
直到若曦临终,14问如果有来世,你还会记得我吗,那也只是在向她确认,潜台词是‘如今在你心里,我是否和13一样值得你记得了’确认一个自己追赶半生,最后是否追上的结果,答案是,我要忘了你们,是你们,不是你,也就说若曦给的关于14想知道的那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她将他们相提并论
还不够明确吗,一直以来我都如此理解,如今得到作者的佐证,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读者不是最该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吗,所以你的那个链接里,有作者的感叹,‘文字真可怕,我要表达的和别人理解的不同’
当然,小说写出来是给人看的,可以有作者的表达和读者自己的理解,但我们在此讨论的不正是作者的意思吗。
2,结论是我认为14对若曦是高于友情的义气、情义
旁证是链接里桐华就10对若曦做的事情的分析结论,一是作者反问大家,10对若曦,和10福晋对10和若曦的信赖,这种感情难道比不过爱情可贵吗,我认为,暗指她写给大家看的14的情感是同理;二是从小说的客观角度推测,全书的立意既然并非全盘描写爱情,我觉得更多的,作者是在刻画不同的人物,使每个人物丰满、特别是其最成功之处,最特别之处,而14,是全书最丰满一个,因为他是成长的,活的,正如楼主的意见,13是刻画最单薄一个。
那么这样的作者,既然爱情已经有了4和8,比起再写一个14的隐晦的爱情,我更愿意相信作者更倾向写一个情义14爷。退一步说,就是10对若曦,也未必上升为爱情,只是懵懂的好感,但比起14,我情愿承认10的更接近爱情。
顺便推荐下那个贴,
出来又看见另一个精品贴'不为情爱只为真心-记十四与若曦的20载相交'
看着满屏幕14多么爱若曦爱得隐晦,我认真我败了,
之前也写过个帖质疑14对若曦是否是爱,
如今我还是不甘心,
只是把那个回帖单独拷了出来而已,原贴楼主莫怪,我不甘心啊不甘心
公认14是全书最精彩人物之一,他对若曦什么情感,我质疑爱情,那不是爱情是个什么情
1,我认为14对若曦有或多或少的儒慕之情,而我主观地认为,这种儒慕之情占很大比重。
首先,正如很多人分析的,14对自己阿哥的身份很得意自傲,也正如14自己说的‘从前我看低了你’,最初他是看低若曦的
看低若曦的不止14,还有10和最初的8,譬如看蚂蚁、读宋词,
在14眼里,他是个阿哥,饱读诗书,若曦只是个同龄(小说里是同龄,实际不是)的养在深闺的小丫头,没什么特别,
可是认识久了,若曦给他越来越多的意外,引发了他的好奇,好奇她怎么敢指责康熙指婚10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好奇她怎么和13这么要好,好奇她结交妓女,说到底,好奇她的见识观念
为何10没有好奇,只有14,正因为14聪明过10,聪明的孩子喜欢和大人玩,
14永远不明白,看似同龄的若曦有高于他的见识,是因为其实灵魂大他10岁,14亏在这
正是这种好奇,引发14追寻若曦思想的过程,14说有时我真不懂你在想什么,14说正因为我不懂你,所以要知道你的答案,
一直以来,14追赶着若曦在成长,而这种追赶,几乎贯穿全书,
但赛马,是14对若曦认识的至高点,是14对若曦态度的转折点,看到13和她相处,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直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对若曦如此好奇,'看到你和13哥相处,才明白之前一直看低了你',他终于明白哪里不对劲,原来是看低了,或者说他终于在心中承认,若曦的灵魂比他成熟,于是从好奇到追赶,14也正是从此开始追赶,'今后我愿诚心相交','像13哥那样待你',那也就是他对若曦的态度或者情感,
最好的证据是作者桐华自己的话,一直以来桐华对14对若曦的感情三缄其口,由得大家争论,但最近,她终于松口'14对若曦的感情,就是他质问若曦的那句话',那句话就是赛马时的那句,'如今见你和13哥相处才自觉自己一直看低了你,如今我愿诚心相交,为何你却这种态度,我究竟哪里比不上13哥'
关键词是'诚心相交'和'哪里比不上'
直到若曦临终,14问如果有来世,你还会记得我吗,那也只是在向她确认,潜台词是‘如今在你心里,我是否和13一样值得你记得了’确认一个自己追赶半生,最后是否追上的结果,答案是,我要忘了你们,是你们,不是你,也就说若曦给的关于14想知道的那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她将他们相提并论
还不够明确吗,一直以来我都如此理解,如今得到作者的佐证,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读者不是最该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吗,所以你的那个链接里,有作者的感叹,‘文字真可怕,我要表达的和别人理解的不同’
当然,小说写出来是给人看的,可以有作者的表达和读者自己的理解,但我们在此讨论的不正是作者的意思吗。
2,结论是我认为14对若曦是高于友情的义气、情义
旁证是链接里桐华就10对若曦做的事情的分析结论,一是作者反问大家,10对若曦,和10福晋对10和若曦的信赖,这种感情难道比不过爱情可贵吗,我认为,暗指她写给大家看的14的情感是同理;二是从小说的客观角度推测,全书的立意既然并非全盘描写爱情,我觉得更多的,作者是在刻画不同的人物,使每个人物丰满、特别是其最成功之处,最特别之处,而14,是全书最丰满一个,因为他是成长的,活的,正如楼主的意见,13是刻画最单薄一个。
那么这样的作者,既然爱情已经有了4和8,比起再写一个14的隐晦的爱情,我更愿意相信作者更倾向写一个情义14爷。退一步说,就是10对若曦,也未必上升为爱情,只是懵懂的好感,但比起14,我情愿承认10的更接近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