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蟒之吧 关注:8贴子:400
  • 10回复贴,共1

趣味对联集锦【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1楼2011-10-06 10:48回复
    (二)
    酒沾衫袖重
    花压帽檐偏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 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永丰县)人。4岁丧父。母贤淑,亲自教其识字. 因家贫买不起纸, 以芦荻划地成书,留下“画荻教子”的美谈。贫苦的生活, 令欧阳修磨练出刚强的个性, 从不向恶势力低头. 一年, 街上来了一买卦者, 童颜鹤发, 望之有如神仙. 其实那老者是一个退官的读书人, 因看破世情, 隐于市井, 并精研出一套处世哲学, 柔能克刚. 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 他日必成大器, 但过于刚强, 日后仕途恐有挫折. 老者有意开导他, 便说道:看你的机灵模样, 想必读书不少, 能对句吗? 欧阳修当然不会在乎, 老者便道出上联:
    齿刚唇柔, 刚者不如柔者久, 柔能克刚
    欧阳修年纪还小, 一时不明老者之意, 还以为老者讥笑于他, 于是答道:
    眉先须后, 先生何似后生长, 后来居上
    老者点头称赞, 但不禁心中暗叹. 后来欧阳修果然大有作为, 但由于数以直谏逆旨, 屡遭贬谪, 晚年才锐气尽消.
    欧阳修举进士科甲于仁宗天圣八年, 直言敢谏, 数被贬官仍不改初衷. 嘉佑年间, 他官拜参知政事, 与韩琦同心贡献国家. 欧阳修官越大, 越注重品德修养. 一次, 他与数友人行酒令, 以徒刑以上的罪行入联, 有一朋友道:
    持刀哄寡妇
    下海劫人船
    大家都认为这种罪行判个徒刑是绰绰有余, 通过到下一人接道:
    月黑杀人夜
    风高放火天
    大家都认为这种罪行极重, 岂只判个徒刑, 临到欧阳修, 缓缓说道:
    酒沾衫袖重
    花压帽檐偏
    友人们不解, 问道:这又不犯法, 如何可以判刑? 欧阳修说道:人修心养性, 须从小处做起, 如果酗酒好色, 不要说徒罪, 多大的罪也会犯. 友人们听后, 皆点头称是.
    


    4楼2011-10-06 10:55
    回复
      2025-11-27 18:53: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8 、周起渭联对服众
      (一)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二)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三)
      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起渭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提督等职。
      一日,康熙皇帝到了周起渭的居室。他见周起渭床上枕头底下压着许多书,翻了一下,又多是古籍,蓦地有感,即出一联道: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万岁突然而至,周起渭已是心头一惊;又见康熙帝出联考他,更感突然。他忙跪倒在地,口称:“臣接驾来迟,罪该万死!”康熙忙说:“爱卿请起,朕无事,随便走走。”说着,把周起渭扶起,问:“刚才朕出的联,卿能对否?”
      也是周起渭情急智生,他见康熙手摇扇子,就忙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一时博得龙心大悦,康熙频频颔首道:“卿有才,爱卿确是大才。”第二年,康熙亲点周起渭为浙江主考官,这一年,周起渭只有23岁。
      据《玉堂巧对》所载,以书为枕,并与朱元漳对“扇写江山”的不是刘伯温,而是陶庵。此系传说,勿须更多考证,欣赏对联,却是意趣所在。
      周起渭接到主考浙江的圣旨后,就顺道先到镇江,去游金山风景和古刹金山寺。金山寺方丈也是一个满肚皮学问的老学者,他见周起渭来游山景,连忙殷勤招待。老方丈曾耳闻过许多有关周起渭“巧联妙对”的轶事,今目睹风采,见是一个似乎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心里想:会不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老方丈毕竟上了年纪,陪着周起渭游了一天,脚头也觉得有点重了。傍晚,老方丈陪着周起渭在喝茶,这是一间傍山面江的僧房,望出去一览无余。方丈傍窗而坐,一边细细品茗,一边海阔天空聊天。窗外暮色苍茫,只见沙滩金黄一片,水天一色。突然,一阵暴雨袭来,豆大的雨点砸在沙粒上,似乎嘣嘣有声。老方丈兀地有感,就随口出一联道: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这是一个比较难对的联,“沉”、“陈”两字,读音相同,其意相反,老方丈有意要考一下周起渭的才学。周起渭心里有数,这时,刚好小沙弥捧来一对大红烛,摆在窗口,烛光被风一吹,火焰立即倾斜,周起渭灵感一动,随即对道: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老方丈佩服的五体投地,忙道:“大才,老衲不敢得罪贵人了!”周起渭却很谦虚,说:“小可蒙高僧夸奖,不胜荣幸!”
      后他任浙江主考时,众考生纷纷前来拜见。其中有姓朱姓王的两位贡生,欺他远道而来,想当面来难难周起渭,考查一下周起渭的真才实学。出一联曰: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起渭微加思索,凛然答道:
      巫山十三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联语气势磅礴。这群考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为他们莽撞的行为后悔不迭。
      


      5楼2011-10-06 10:58
      回复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278bb380100std2.html
        部分发不出来,作罢


        6楼2011-10-06 10:58
        回复
          不是一般的水平


          7楼2011-10-06 18:50
          回复
              吃了这个哑巴亏后,左宗棠一直耿耿于怀。一天,他与曾国藩同到一官员家做客,左宗棠想报复一下曾国藩,又提出对联,这回曾国藩先出对:
              季子自命太高,与我性情相左
              这出边说左宗棠自命不凡,又将“左季高”这姓字倒嵌进去,要应对委实不易。可左宗棠也是高才,略一寻思,就对出来了:
              藩侯以身许国,问他经济何曾
              对边也将曾国藩的姓名倒嵌进去了,且对得工整。意思是说你曾国藩要报效朝廷,可是你有什么经国济世的才能呢!
              曾国藩一听,犹如吃了一闷棍。两人两次联对,双方都是一输一赢,总算扯平了。
            5、 欧阳修
            (一)
            眉先须后, 先生何似后生长, 后来居上
            齿刚唇柔, 刚者不如柔者久, 柔能克刚
            (二)
            酒沾衫袖重
            花压帽檐偏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 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永丰县)人。4岁丧父。母贤淑,亲自教其识字. 因家贫买不起纸, 以芦荻划地成书,留下“画荻教子”的美谈。贫苦的生活, 令欧阳修磨练出刚强的个性, 从不向恶势力低头. 一年, 街上来了一买卦者, 童颜鹤发, 望之有如神仙. 其实那老者是一个退官的读书人, 因看破世情, 隐于市井, 并精研出一套处世哲学, 柔能克刚. 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 他日必成大器, 但过于刚强, 日后仕途恐有挫折. 老者有意开导他, 便说道:看你的机灵模样, 想必读书不少, 能对句吗? 欧阳修当然不会在乎, 老者便道出上联:
            齿刚唇柔, 刚者不如柔者久, 柔能克刚
            欧阳修年纪还小, 一时不明老者之意, 还以为老者讥笑于他, 于是答道:
            眉先须后, 先生何似后生长, 后来居上
            老者点头称赞, 但不禁心中暗叹. 后来欧阳修果然大有作为, 但由于数以直谏逆旨, 屡遭贬谪, 晚年才锐气尽消.
            欧阳修举进士科甲于仁宗天圣八年, 直言敢谏, 数被贬官仍不改初衷. 嘉佑年间, 他官拜参知政事, 与韩琦同心贡献国家. 欧阳修官越大, 越注重品德修养. 一次, 他与数友人行酒令, 以徒刑以上的罪行入联, 有一朋友道:
            持刀哄寡妇
            下海劫人船
            大家都认为这种罪行判个徒刑是绰绰有余, 通过到下一人接道:
            月黑杀人夜
            风高放火天
            大家都认为这种罪行极重, 岂只判个徒刑, 临到欧阳修, 缓缓说道:
            酒沾衫袖重
            花压帽檐偏
            友人们不解, 问道:这又不犯法, 如何可以判刑? 欧阳修说道:人修心养性, 须从小处做起, 如果酗酒好色, 不要说徒罪, 多大的罪也会犯. 友人们听后, 皆点头称是.
            6、 李梦阳 与于谦
            (一)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二)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李梦阳(1475年-1531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
            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重用。
            


            10楼2011-10-06 21:24
            回复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将。
              于谦十四岁时,去杭州应试,杭州知府姓虞名谦,与于谦同名.点名时,于谦躬身而起,却不做答,知府怒曰:何以不应?于谦说:学童与大人同名,故不敢应.知府见他懂礼,沉吟片刻,巧出一联: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何无忌是晋朝大臣,魏无忌是魏公子信陵君,长孙无忌是唐朝功臣.这个无忌的另一个意思是说,你不必那么忌讳.于谦也就解除了顾虑,答对道: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张相如是汉初东阳武乡侯,蔺相如是赵国名相,司马相如是汉代名赋家.于谦的意思是,我和你的名字相同,其实你高高在上,哪是我所望及的呢.知府对于谦的才能十分惊讶,赞叹地说:你这个学童,可真是聪明.
              ---------------------------------------------------------------------------------------------
              7、 联语亦伤人
              胡自玉理学好色
              罗贞松名士爱钱
                民国初年,贵州的夏瑞符是一位心直口快,喜欢玩笑的人。一次在闲谈中,他开玩笑似的作了一副对联:“胡自玉理学好色,罗贞松名士爱钱。”为这副对联,夏瑞符失去两位朋友。
                “胡自玉理学好色”说的是清末旧臣胡嗣瑗。此人常以理学兼才子自居,还爱好看戏,一次看上天津一位叫陈玉秋的女演龘员。陈玉秋当时只有二十来岁,长得美丽动人。胡不顾自己已是垂暮老头了,还托人去说合。陈回答说:“我东厢房也不住,西厢房也不住。”言下之意要当正房太太。而胡正妻健在,好事是以不成。胡嗣瑗为此自取了一个别号叫“自玉”,以示念念不忘陈玉秋。夏瑞符是胡同乡,两人关系甚密,平时无话不说,但这联语可伤了胡的感情,二人从此绝交。
                “罗贞松名士爱钱”是指罗振玉(字贞松)因索债逼死王国维之事。罗振玉是清末大臣,常以名士自傲。王国维是一位著名学者,至今他的《人间词话》影响犹深。他22岁独闯上海,开始在《时务报》馆司书记校雠之事,后入罗振玉创办的文学社。
                辛亥革龘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王国维从事学术研究,但没经济来源,完全由在日本做字画生意的罗振玉解囊相助。两人志趣相投,回国后,结成儿女亲家。罗振玉追随溥仪入宫任南书房行走,又推荐王国维在南书房担任古董书画的鉴定工作。王为感恩知己,便把自己的著作以罗振玉的名义发表,如《殷墟书契考释》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王国维到清华任教,罗振玉随溥仪去了天津。1927年,罗振玉不知何事与王翻脸,秋后算账,向王国维逼债要钱。王国维一介书生,无钱还账,一时想不通,竟投昆明湖自尽。当然王国维的死因并非这么简单,至今说法不一,但罗振玉为此联对夏瑞符也恨之入骨。
              联需有度,善用则利,偏用则害。
              8 、周起渭联对服众
              (一)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二)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三)
              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起渭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提督等职。
              一日,康熙皇帝到了周起渭的居室。他见周起渭床上枕头底下压着许多书,翻了一下,又多是古籍,蓦地有感,即出一联道: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万岁突然而至,周起渭已是心头一惊;又见康熙帝出联考他,更感突然。他忙跪倒在地,口称:“臣接驾来迟,罪该万死!”康熙忙说:“爱卿请起,朕无事,随便走走。”说着,把周起渭扶起,问:“刚才朕出的联,卿能对否?”
              也是周起渭情急智生,他见康熙手摇扇子,就忙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一时博得龙心大悦,康熙频频颔首道:“卿有才,爱卿确是大才。”第二年,康熙亲点周起渭为浙江主考官,这一年,周起渭只有23岁。
              


              11楼2011-10-06 21:24
              回复
                据《玉堂巧对》所载,以书为枕,并与朱元漳对“扇写江山”的不是刘伯温,而是陶庵。此系传说,勿须更多考证,欣赏对联,却是意趣所在。
                周起渭接到主考浙江的圣旨后,就顺道先到镇江,去游金山风景和古刹金山寺。金山寺方丈也是一个满肚皮学问的老学者,他见周起渭来游山景,连忙殷勤招待。老方丈曾耳闻过许多有关周起渭“巧联妙对”的轶事,今目睹风采,见是一个似乎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心里想:会不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老方丈毕竟上了年纪,陪着周起渭游了一天,脚头也觉得有点重了。傍晚,老方丈陪着周起渭在喝茶,这是一间傍山面江的僧房,望出去一览无余。方丈傍窗而坐,一边细细品茗,一边海阔天空聊天。窗外暮色苍茫,只见沙滩金黄一片,水天一色。突然,一阵暴雨袭来,豆大的雨点砸在沙粒上,似乎嘣嘣有声。老方丈兀地有感,就随口出一联道: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这是一个比较难对的联,“沉”、“陈”两字,读音相同,其意相反,老方丈有意要考一下周起渭的才学。周起渭心里有数,这时,刚好小沙弥捧来一对大红烛,摆在窗口,烛光被风一吹,火焰立即倾斜,周起渭灵感一动,随即对道: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老方丈佩服的五体投地,忙道:“大才,老衲不敢得罪贵人了!”周起渭却很谦虚,说:“小可蒙高僧夸奖,不胜荣幸!”
                后他任浙江主考时,众考生纷纷前来拜见。其中有姓朱姓王的两位贡生,欺他远道而来,想当面来难难周起渭,考查一下周起渭的真才实学。出一联曰: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起渭微加思索,凛然答道:
                巫山十三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联语气势磅礴。这群考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为他们莽撞的行为后悔不迭。
                9、 巧对药联
                从前,粤西回春堂药材店,店老板姓洪,膝下只有一女,洪老板以‘洪’‘红’谐音,取中药‘红娘子’之名,将女儿取名洪娘子。
                洪娘子年方二八,并常常和人对联。一日来了放牛娃,遂出了个上联:
                  白头翁
                放牛郎对以:
                  红娘子
                洪娘子听了大吃一惊,一下子脸红到了耳根。洪娘子接着出一联:
                  鼓架架鼓,陈皮难敲半下
                放牛郎对道:
                  灯笼笼灯,纸壳原以防风
                自此之后洪娘子对放牛郎改变了那种居高临下的骄态,虚心向放牛郎请教,两人互相切磋。洪娘子与放牛郎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两个小青年相爱的事,不久便被洪老板发现了。于是他决定征联选婿试试放牛郎的才学。这第一关联是:
                  冬虫夏草九重皮
                放牛郎一见便微微一笑,不假思索地高声对道:
                  玉叶银花一条根
                放牛郎进入了第二关,见那上面挂的是:
                  烦暑最宜淡竹叶
                放牛郎又微微一笑,答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放牛郎信心倍敷,又进入第三关,这一联写的是:
                  金银花小,香飘七八九里
                放牛郎略一迟疑,便对了出来: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放牛郎来到了第四关,这上面写的是:
                  水莲花,半枝莲,金花照水莲
                放牛郎思索了好半天,即诵出下联: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过了很久里面才传出洪老板冷冷的声音:“进来吧。”放牛郎进入厅堂,来到最后一关。只见那墙上挂的是一副四十三字,内嵌十二味中药名的长联,不禁愕然惊叹:“啊呀!绝对!绝对!”这联是:
                  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放牛郎目瞪口呆,汗流浃背,无言一对。他回家后决定去山西寻找师傅苦学半年再来对。
                洪娘子于是送放牛郎远行,她顺手在路边折了株草放在放牛郎手上,放牛郎一看是株相思草,他知道这是洪娘子和他‘物对’表心意,作临别的最后一次对。他想了一会,忽然上前几步从路边采了一朵花,插在洪娘子髻上。洪娘子惊喜地叫了起来:“啊!合欢花。”接着道:
                


                12楼2011-10-06 21:24
                回复
                  2025-11-27 18:47: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放心走吧,此去不论生地熟地,远志莫怕路千里
                  放牛郎洒泪而别:
                    挥泪去矣,将来但闻藿香木香,桂圆时节早当归。
                  放牛郎日夜攻读,精心应对。冬去春来,转眼快半年了,四十三字长联中的十二味药名,还只能对上六个,他心里甚是着急。这天,他忽然接到洪娘子托人带来的信件,打开细看,上面这样写着:
                    白头翁:
                      忆自金闾相会,只望恩泽长流,竟匆匆别去,怜奴只衾寒,红泪枯罄,今老父如子龙年高老迈,想君蜜愿应酬矣;望九九归一,荣旋梓里,一家老少笑开颜。素书递到,即为裁答。努力自珍、珍重加衣!
                                                     红娘子于端阳后十日
                  放牛郎知道这是一纸药谜,洪娘子信中的每一句话都射有药名,从头来看是苏合、泽泻、王不留行、独活、血竭、常山、白头翁、甘遂、百合、当归、合欢、白芨、旋覆花;最后两行祝语是防己、防风;日期是半夏。当晚,放牛郎在洪娘子信中找出了六个药名,凑足了剩下的半联,拟出了那四十三字的长药联。
                  等他匆匆赶到回春堂药店,放牛郎不等洪老板催促就高声道:“先生,听我应对!”他的下联是:
                    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洪老板也无言已对,答应女儿与放牛郎成亲。新婚之夜,放牛郎送去客人后,正要进入洞房,却被丫鬟拦住了:“新郎公听着,我家小姐有话,进洞房前须再对一副对子,若对不出,还请回学习半年。”
                  放牛郎‘啊呀’一声,嘴里嘟哝着:“哦,也要来个三难新郎么?好。上联是什么?”荷香打开手中的纸条念道: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放牛郎略一思索答道:
                    红娘子相思配宾郎
                  这时,洞房门‘呀’的一声开了露出洪娘子的一张笑脸。放牛郎迫不及待地跨进门去。
                  10、 毕士安识小友
                  (一)
                  但取心里正
                  无愁眼下迟
                  (二)
                  鹦鹉能言难似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北宋大文学家王禹仙, 自小便有非凡的才华, 生性聪明, 九岁能文. 由于家贫, 父母*磨面为生, 没钱供他读书, 所以迟迟都得不到功名. 郡太守毕士安听说郡内有小神童, 便屈驾来访. 他看到王禹仙艰苦地帮父亲推磨, 便以磨为题, 叫王禹仙作一副对联, 王禹仙不假思索便道:
                  但取心里正
                  无愁眼下迟
                  毕士安听了暗暗佩服, 小小年纪, 便气度不凡, 如能深造, 必成大器. 于是便破例将他编入贵家子弟中一起读书. 在那些纨裤弟子眼中, 王禹仙衣衫褴褛, 蓬头垢面, 同学都投以白眼. 时常嘲笑他穷小子俗不可耐. 王禹仙对他们不屑一顾, 只专心致志, 读书求学问. 一天, 太守毕士安请客, 高朋满座, 谁也不把王禹仙放在眼内, 只太守一人看重他. 酒至半酣, 毕士安借题发挥, 摇头晃脑地出了一条上联:
                  鹦鹉能言难似凤
                  话音方落, 宾客中立时传出叫好声音, 鹦鹉学舌, 怎么能与凤凰相比. 座上宾客无不立时以凤凰自居, 自命不凡. 谁也不知太守心中的鹦鹉同凤凰所指的是谁. 附和尽管附和, 对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众人苦思良久, 都没能对得出. 一时间席上鸦雀无声, 好不扫兴. 毕士安将上联写了下来, 挂在屏风上, 并不时催促大家对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突然有人对出下句, 大家定睛一看, 正是王禹仙. 毕士安赞叹道:真是奇才啊! 并送他锦衣
                  绣服, 并称他为小友. 并道:鹦鹉能言且难似凤, 今日各位都不能言, 就更难比吾小友了. 此后, 众人都对王禹仙刮目相看了.
                  11、 郑传直联刺总督
                  (一)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
                  日穿破壁,这条光棍难拿
                  (二)
                  叶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结果
                  刀砍斧劈,是总蔸也要拔根
                  清朝末年,湖北黄陂有个叫郑传直的人,有胆有识,好打抱不平,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直哥”。
                  乡间那些地主豪绅,对郑传直又恨又怕,总想整治他一番。一天,几个豪绅串通一气,捏造罪名,到县衙告郑传直。县官把郑传直传到县衙,对他说:“今有地方绅士告状,说你横行乡里,是条‘光棍’(指地痞、流氓)。我今出一联,你若能当堂对来,可免于处罚,不然就要治罪。”说完念道:
                  


                  13楼2011-10-06 21:24
                  回复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
                    县官的出联有双重含义,从直观上看,是讲自然景象,云涌高山,盖住山峰。实则是以势压人,暗喻自己乃一县之父母官,谁敢出来闹事。
                    郑传直心想,你别摆架子装腔作势,我上无父母,下无妻小,孤身一人,倒也确是“光棍”(单身汉),看你怎奈我何。想罢对道:
                    日穿破壁,这条光棍难拿
                    这下联也语带双关,一是说阳光穿过破壁,在室内形成的光棍无法拿取;二是暗示自己并末犯罪,你凭什么来拿我?不仅对仗工整贴切,完全符合上联的意境,而且理直气壮,毫不示弱。县官不仅瞠目结舌,只好退堂。时隔不久,知府巡查到黄陂,县官告知此事,知府不以为然地说道:“一个乡下佬,哪来那么厉害,把他传来见我。郑传直被传到县衙,知府不屑一顾地说:“郑传直,听说你是条‘光棍’?”郑传直答道:“我是条刺棍子!”知府忿然说道:“我今天要看你这根棍子上有多少刺!我出一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则罢了;若对不出,我要把你这根刺棍削成光棍。”说毕念道:
                    叶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结果
                    此联饱含奚落胁迫之意。郑传直十分气愤,心想,好一个知府,无缘无故如此欺人,我无牵无挂,怕你不成?他略加思索,下联就已经形成,说道:“回禀知府大人,下联已经想好,只是不敢说出口。”知府说:“说吧!恕你无罪。”郑传直大声念道:
                    刀砍斧劈,是总督(蔸)——
                    念到这里,故意停下来。知府催促道:“是总督怎么样?”郑传直继续念道:
                    也要拔根!
                    知府听了,火冒三丈,本想要削这根“刺棍子”,不料反被刺了一棍,当众出丑。他欲待治罪,一来有言在先,二来也无理由,只好暗生闷气而已。
                    12 、小和尚妙对秀才
                    (一)
                    师姑田里担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二)
                    莲子已成荷长老
                    梨花未放叶先生
                    从前,某寺院里有一个小和尚,聪明伶俐,很有文才,善于吟诗对对子,深得长老的信赖,因此,每逢寺院来人,长老都让小和尚作陪。
                    一天,有一个姓叶的秀才来到寺里,照例又是小和尚陪同游玩。二人兴致勃勃,边走边谈,在距寺院不远的田里,人们穿梭似的忙着挑担运禾,这时,叶秀才指着担禾的人群对小和尚说:“你看,那群人中好像还有几个尼姑,尼姑也忙着担禾,这可是件新鲜事儿。”
                    小和尚顺着叶秀才手指的方向看去,确实是这样。这时,叶秀才突然针对此情此景,说出一句上联:
                    师姑田里担禾上
                    秀才并要小和尚续出下联。
                    小和尚一听,秀才话中有话,分明是在取笑他,脸唰地一下直红到耳根,低着头,半晌说不出话来。
                    就在低头的当儿,小和尚也在思考以什么样的话作为回复,不多一会,小和尚开腔了:
                    美女堂前抱绣裁
                    叶秀才听了,暗暗佩服小和尚的文才。
                    二人行至一池塘边,放眼望去,满池荷花的花托已发育成莲蓬,结出莲子,叶秀才又脱口说出一句上联:
                    莲子已成荷长老;
                    小和尚望着池塘边上的几棵梨树,对道:
                    梨花未放叶先生。
                    寺庙里竟有这样多才的僧人,真了不起。叶秀才听了小和尚两次对句,连连称奇。
                    13 、武状元难文状元
                    两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明朝文学家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以“大礼”之议触犯世宗,下狱,谪永昌卫。杨慎少时即以诗文知名,有诗文《升庵集》、散曲集《陶情乐府》。
                    相传正德年间,杨升庵中状元后,从水路乘船返家视亲,行至一河水较窄之处时,恰巧遇到武状元所乘之船行至此处。双方为了各自抬高身价,便互争先后,结果双方都不能前行。为此双方发生争执,武状元对杨说,你是文状元,一定擅长对句,我乃一介武夫,就出一个上联,你如果对上来了,我就尾随在你的船后而行;你如果对不上来,就要让我先行。杨甚自负文才,一口便答应了对方的提议。于是武状元乃出上联云:
                    两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
                    


                    14楼2011-10-06 21:24
                    回复
                      上联: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脚耳,汉祖唐宗,也算一时名角,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掮个旗,打个伞,跑跑龙套。
                      下联:四书白,五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李白杜甫,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些钱,乞些食,耍耍猴儿。
                      ----传说是纪大烟袋晓岚同学为某戏馆写的对联。


                      44楼2012-02-28 1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