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扶林校园,随便找个香港大学学生问:「香港大学校训是甚么?」我猜他们会笑着说:「搏尽。无悔」,*的而且确,「搏尽。无悔」几乎可以说是香港大学的「非正式校训」……然而,甚么才是「搏尽。无悔」?让这个在香港大学念书、工作,前后二十多年的Uncle跟你讨论。
忘了是不是Steve Jobs说的,他把每一天,都看成是「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而且确,你要「搏尽」,就得像朝拜iPhone4和iPad2一样,相信他这句话。 第一次,才有进步 甚么是「第一天」、「第一次」?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人,进了再好的大学,获得再好的工作机会,三个月、半年就开始怀疑自己,失去目标,终日抱怨运气不及友侪中最好运那一个,又或者是忙一阵子,被骂几次,父母就说「做得辛苦就别勉强自己」。失去做人、工作的方向,岂能「搏尽」。
过去几年,我到内地教书、讲座的机会愈来愈多,光是2010年,去了九个内地城市,十六家大学,二十多场讲座……以我的学识和才智,其实说来说去都是老丢牙的几套理论,连烂笑话都一样,要准备的事其实不多,但每次出发前,半夜都会因紧张和压力,磨牙磨到把妻子吵醒,妻子骂:「又不是做不好会炒鱿鱼?而且都是说你熟悉的内容,为何这样紧张?」原因很简单:我把每一次都当成是第一次,紧张得不得了。
只有把事情看成是新挑战,你才会希冀、盼望,才能保持做人的斗志,不「Take it for granted」(视为理所当然),亦因此,你会「搏尽」。
最后一次,才会珍惜
又是到内地的事:五年来我都到武汉一家大学教一个本科课程,每次要离开前,我跟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拍照、讲再见;课堂后,我跟五十位同学逐一拍照;旧学生聚会,走在街上,我拍照;在每天吃饭的宾馆餐厅,我跟桌子、椅子拍照,我甚至跟房间里的马桶拍照(服务员不肯修理,是我自己把或不抽水,或直接漏水的马桶修理好的)……你大概会觉得变态,对不对?
学生问:「过去五年都来,明年见吧!」我的回答总是模棱两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明年的时间安排、工作安排、身体状况……更重要的是,我把每一次,都看作成最后一次。 最后一个讲座、最后一课、最后一个公开讲话……你才会珍惜,你才会用尽所有办法、所有时间,不睡觉也要把工作做好,因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
只有怀着「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心态,你才会「搏尽」。
忘了是不是Steve Jobs说的,他把每一天,都看成是「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而且确,你要「搏尽」,就得像朝拜iPhone4和iPad2一样,相信他这句话。 第一次,才有进步 甚么是「第一天」、「第一次」?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人,进了再好的大学,获得再好的工作机会,三个月、半年就开始怀疑自己,失去目标,终日抱怨运气不及友侪中最好运那一个,又或者是忙一阵子,被骂几次,父母就说「做得辛苦就别勉强自己」。失去做人、工作的方向,岂能「搏尽」。
过去几年,我到内地教书、讲座的机会愈来愈多,光是2010年,去了九个内地城市,十六家大学,二十多场讲座……以我的学识和才智,其实说来说去都是老丢牙的几套理论,连烂笑话都一样,要准备的事其实不多,但每次出发前,半夜都会因紧张和压力,磨牙磨到把妻子吵醒,妻子骂:「又不是做不好会炒鱿鱼?而且都是说你熟悉的内容,为何这样紧张?」原因很简单:我把每一次都当成是第一次,紧张得不得了。
只有把事情看成是新挑战,你才会希冀、盼望,才能保持做人的斗志,不「Take it for granted」(视为理所当然),亦因此,你会「搏尽」。
最后一次,才会珍惜
又是到内地的事:五年来我都到武汉一家大学教一个本科课程,每次要离开前,我跟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拍照、讲再见;课堂后,我跟五十位同学逐一拍照;旧学生聚会,走在街上,我拍照;在每天吃饭的宾馆餐厅,我跟桌子、椅子拍照,我甚至跟房间里的马桶拍照(服务员不肯修理,是我自己把或不抽水,或直接漏水的马桶修理好的)……你大概会觉得变态,对不对?
学生问:「过去五年都来,明年见吧!」我的回答总是模棱两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明年的时间安排、工作安排、身体状况……更重要的是,我把每一次,都看作成最后一次。 最后一个讲座、最后一课、最后一个公开讲话……你才会珍惜,你才会用尽所有办法、所有时间,不睡觉也要把工作做好,因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
只有怀着「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心态,你才会「搏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