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吧 关注:1,071,663贴子:29,418,913
  • 12回复贴,共1
再回到绵阳,发现这个所谓的四川第二大城市,很失望,这第二和第一的差距也太大了,恨铁不成钢啊。
我想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
绵阳确实不行,差得远,相对于成都、重庆来说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无论是地位,在人民心中,还是在政府眼中,都是和一线城市没法比的,所以就自甘堕落,本来我们就不如人家嘛,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我还是懂的,就这样也挺好,你看成都老是和重庆比,活的多累,重庆呢,老是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比,多辛苦啊,何苦来哉呢?可是你看看日新月异的中国啊,到处都在如火如荼的发展,进步,而我们怎么就掉了队呢?不求超越,唯求与时俱进啊,这也不能,是无能,无心,还是无所事事,尸位素餐?找主观原因,看客观因素,我前思后想,辗转反侧,困难到底在哪儿?难道他们的发展道路很顺利,他们没遇到基本的困难,基本的国情,不会是这样,到我们缠绵与问题本身而不能找到出路的时候,本能的选择蛰伏,原地不动,以待时变,呵呵,在当今这个时代,这个无论国际国内的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免可笑,可悲了。怎么解决这个意识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不解决好会带来,这样的后果呢?看看这几年不死不活的发展道路上的作为,一切就一目了然了。



1楼2011-09-29 09:40回复
    主、
    席你不喜欢绵阳吗?我觉得挺好的,卫生也好,人也算和谐,每次夕阳落下走铁牛广场切看看,就像看见一副和谐的画面,每次都有种感动。其实这就是我的家乡。


    IP属地:四川2楼2011-09-29 09:44
    回复
      2025-09-02 10:57: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四川3楼2011-09-29 09:50
      回复
        其实要解决问题,不外乎那几种根本的手法,看过去,想未来,此起彼伏。
            过去那一段辉煌的时期,绵阳还是响当当的,文明卫生城市。区区一个温饱级别的头衔为什么如此辉煌,因为那一时期,这是紧扣时代脉搏的成绩,堪称成就。但是不发展,后果就是被时代所抛弃,而现在呢,时代脉搏是什么?要怎样才能重拾昔日的辉煌呢?
        我的答案是,定位,把绵阳定位为一个优雅的城市,无论您在绵阳生活还是工作,一切都让你有那么一些优雅的感觉。比如我们出去买东西,方便快捷。这是说交通便利,无论是道路规划还是基础建设,抑或是交通工具都让人觉着优雅。再就是卖家买点集中,方便,安全,卫生。这涉及到商品货物的质量安全,物流规范,卖场的规划,很难想象一个在一环路经常看见大货车和听见电锯的声音的城市,会让人产生好感,觉得这个城市还不错或是值得逗留。而这一切,不起眼的问题的解决将带来多少工作岗位,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如果你在为钱发愁,那就悲剧了,一个没有经济金融意识的头脑面对这一问题,确实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地方债,地方政府融资,地方政府发展基金,等等办法可帮你插上飞翔的翅膀,安上发展的发动机。当然一个优雅的城市不是这么简单的建成的,那是一种建立在整个区域的群体意识。当有一天,一个外地人看见绵阳的一个老太太买菜,会莫名其妙的觉得优雅,那就是了。
        


        5楼2011-09-29 12:56
        回复
          生存需要工作,接下来就是生活,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
          衣服,服装,服饰,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因为这是人的基本的必须的物质生活基础。但是要发展,要有前瞻性眼光。那就是品牌,结合对人口的聚集这一战略和发展品牌的阶段性战略,必须发展大量的代理加工,生产,批发,零售等一系列产业链条。在政府一系列优厚条件刺激下必然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在经过几年鼓励、刺激、规划后必然会留下精英品牌。如果这一行业被提到政府发展战略,可以达到代加工整个大西南甚至全国的服装,这也将是一个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绵阳人也必将从中的到实惠,以至于衣着优雅。
              绵阳人最爱吃米粉,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名片啊,至今不但没得到发展,反而,越卖越假,越卖越贵,就连土生土长的绵阳人都很少吃米粉。这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这个本可与麦当劳肯德基相提并论的品牌,没人发展,主要是战略上的不重视,没人重视吃,这个产业,这个行业,就现在的大的形势来说,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痛快,吃了还想吃。这些都是发展这一行业的切入点。把这些作为品牌理念来做,做出名气,走出四川,走出中国,成了气候,成了绵阳的一张名片,就算达到现阶段该有的发展了。
          


          7楼2011-09-29 12:58
          回复
            房价贵啊,房价涨得厉害。这一难题在于双刃。正如文章开始所说的一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有的处理的好。有的处理的不好。关键在与缠绵其中。换一个视角,跳出来,从上往下俯视这个问题。答案一目了然。从优雅绵阳出发,从聚集人气着想,贵,当然该贵些。要活的优雅,凭什么不贵。要聚集人气,太贵了,没人住得起,也不行,这样该贵的贵,不该贵的不贵。不是很清楚吗!!!如果堂堂一环路,比成都三环还便宜,那不笑掉大牙吗?所以在于规范房价,和房地产发展。规划好,想住的住得起,该贵的不能便宜。如果说到资金流入,导致供求混乱,资金不足,导致发展缓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的纠结,是完全落入问题本身的陷阱。从优雅绵阳,和聚集人气出发。人是根本,而不是钱。所以政府的发展战略应该倾斜与人。
            交通不发达啊,绵阳,别说四通八达,就算在四川省也算不上便利。对于这个问题,基本战略思想:第一阶段,加强对成都、重庆的专线联系,辐射周围以至于四川境内所有地区。对于这一战略的建议是,首先,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城内是地铁,市外是轻轨。联络两个城市的这一条干线将带动五里一站的地区发展经济,加强流通。人口流动顺畅也利于聚集人气。其次,建设资金,建议成立专项基金,向发展区域里的群众、企业募集资金,更主要的是向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再次,鼓励民间建造和经营改革,对于铁路的特殊性,所有权,行政管理权等等基本的公共管理权可以不放,对于经营权,可以改革,可以开放。竞争使服务更好。
            


            8楼2011-09-29 12:58
            回复
              你是来绵阳吧寻找政治抱负的吧。


              IP属地:四川9楼2011-09-29 13:00
              回复
                绵阳多有艺术的一个词 。


                IP属地:四川10楼2011-09-29 13:01
                回复
                  2025-09-02 10:51: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生活除了衣食住行,这最基本的需要,还需要什么呢?人每天都要上班,每天都要休息,工作一段时间,还要休假,生活在于优雅地而活着。消费可以带动经济,只要从这些出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能发展好,对于上班,创造更多的岗位,对于休息,创造更好的环境,以前我家附近就有一家工厂,晚上噪音让人睡不着觉,这可不是小事,所以把市区内的工厂,作坊等等噪音,灰尘源头革除。对于休假,这一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以优雅为基准,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创造工作岗位,聚集人气,安定即来者,吸引更多的人来。
                  


                  11楼2011-09-29 13:01
                  回复
                    2、人力,对于人力资源,应着眼于调查,掌握现有的一切资源,举个小例子,假如,绵中今年有600人考上了重点名牌大学,掌握其学习的学校,专业以及毕业的意向。政府就应该可以的主动地将这一群人收回己用。只要达到基本的要求,谁都想回家乡上班,生活,毕竟这有自己的父母,亲人。这些人需要体面地工作,不错的薪酬,房子,车子,衣食住行,等等,这不是很困难的满足吧。浙江省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由政府组织企业到各大高校招聘,开出的条件优厚,回收大量人才,还引进了外省的人才。
                    还有一个特点,很多发展的好的城市,大学都多,对于这一点,提出的建议是,建分校和研究所,研究院。政府出面,开除各种优厚条件,对于省内各大高校在绵阳建分校。还可以向全国其他省份的大学名校招手。大学人才,大学经济等等,大学会带来一系列发展的动力。不单如此,几年大学下来,
                        培养了很多大学生,这些人可以在绵阳工作,创业,或者继续读研究生、博士生,以至于做研究,这样大多数人都留下来,这也符合我们聚集人气的战略思想。建大学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向上要,也可以向民间募集,这是利于人民的好事,必得多助。而募集的范围不仅限于川内。其次是,建立大量的技术院校,技术培训学校,技术培训机构,对于广大的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学的一技傍身,也是不错选择。对于这一发展借助于政府发展战略的东风,将是其他地方自行发展所不能媲美的,有一点要提醒,就是这些人才思维发展绵阳培养的,思维留在绵阳生活,工作而培养的,切不可任其流失。
                    


                    12楼2011-09-29 13:03
                    回复
                      3,城市的发展就是城市居民每个人发展的总和,所以对于城市居民的发展的助力,就是帮助实现城市的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个人的发展,职业生涯,自己创业,追求仕途的发展,想往做大做强的企业,享受优雅完美的生活,对于这一切,政府要做的就是对政治诉求,经济发展,文化体育,科学研究等公平、公正、合法、合规的发展。这是将蛋糕做大的战略举措,必须严格执行,当做底线来严格遵守。不在于枯枝败叶的尴尬,只要树大根深,叶茂草绿。
                      对于绵阳的长虹和科技城,大家都知道这是宝,利用好,则绵阳好,可是不知道怎么利用,我的建议是,对于长虹,所有权不变,经营权拆分,对于一个全面开花的集团,在垄断利益很难增长的时期,需要加入的是竞争,让电视、空调、洗衣机、手机、冰箱等等,拆开经营,都独立成各自的公司,自己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都争当自己行业里的领头羊,而这些公司各自发展的前提是都属于总公司,利益归于总公司,而总公司要做的是支持其发展,严格避免成为障碍。举例说,空调公司,独立出来,敢于超过格力,西门子,美的等,做到世界领先,面临这些公司的竞争,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创造效益。当面对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是需要支持的时候,总公司才出现,给予支持,而除此之外不出现,这就避免了限制,而给予了支持。
                      对于科技城,都知道利用这些技术发展民用科技公司,打造中国的硅谷,可是一直发展不起来,我想原因不外乎资金和技术,这些技术之所以不能和资本结合产生效益,主要是中间的缓冲层的缺失,应该大量建立研究所,对于军用科技到民用科技的过度进行广泛的研究,这样不但利于科技转化,为民服务,还可以促进其本身的发展,所谓教学相长的道理,并且这样可以引进很多人才,以孵化出更多人才,这些研究也是必要的,经过一个时期的积累,厚积薄发,将成为全国,乃至于全球的发展动力,基于此来建设这些研究所,就前路不在迷茫。对于资本的利用,对于全国来说,也只有一线城市做的好一些,但是如果绵阳果断出击,必然出列于二线城市,急追一线。
                      


                      13楼2011-09-29 13:03
                      回复
                        最后
                        绵阳应该以优雅为意识形态,以建设商业城市为目标,科技与资本的双荣之地。科技的发展在于前瞻性和非盈利目的性,而且存在的条件在于资本金融的发展、成熟与完善。科技需要人才,资本金融的成熟环境建设需要人才,这将是人力战略发展的执行目标


                        14楼2011-09-29 13:04
                        回复